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饮食安全的要求
也越来越高
很多人担心鱼类、水产
会不会有重金属污染
比如汞污染的风险?
鱼到底该怎么挑选、
怎么吃更健康?
鱼肉有重金属?
哪些鱼重金属含量更高?
水体中的重金属,例如汞、铅、砷、镉,能通过水体或含重金属的藻类在鱼体内逐渐积累,且代谢周期长。
以往研究常认为深海大型鱼相较于淡水鱼更易受重金属污染,这一观点有一定科学依据。但实际上,鱼体内重金属含量还受海域、鱼的种类和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
全球范围内,鱼的重金属含量普遍规律为:
●肉食性鱼高于杂食性和草食性鱼;
●体型大的鱼高于体型小的鱼;
●年龄大的鱼高于年龄小的鱼。
例如,某些大型肉食性鱼类,如鲨鱼、剑鱼等,因汞含量高而被某些机构列为不推荐食用。
此外,不同海域的鱼类重金属含量也存在差异。
在我国,东海和渤海地区的野生鱼体内汞含量通常高于养殖鱼,而南海的海水养殖鱼体内汞含量则可能高于野生鱼。在具体鱼类中,石斑鱼、金线鱼、鲶鱼、鳜鱼等肉食性鱼类的汞含量较高,这也符合上述普遍规律。
提醒大家的是,即便同一种鱼,也应该避免选择体重过大的,因为大鱼往往年龄较大,不仅肉质可能不佳,还可能积累更多重金属。
想要尽量远离重金属
吃法也有讲究
在烹饪鱼类时,为降低摄入重金属的风险,可遵循以下技巧:
01
尽量避开上文中不推荐的几种大型鱼类
上文提到的大型鱼类、肉食性鱼类应尽量避免食用,尤其是我国常见的石斑鱼、金线鱼、鲶鱼、鳜鱼等。
02
搭配一些促进人体重金属排出的食材
在烹饪时,可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粗杂粮和蔬果,这些食物有助于促进人体排出重金属,从而进一步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
03
食物多样化
通过食物多样化,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因摄入可能含重金属的鱼类而带来的健康风险。
例如,担心重金属伤害大脑和神经系统时,可增加富含DHA的三文鱼、原味坚果等食物的摄入;担心重金属增加肝脏负担时,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
食物多样化不仅有助于丰富营养摄入,还能预防慢性病,并对抗重金属的潜在危害。
此外,鱼肉的摄入应适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正常成年人每周建议食用鱼类2次,总量约为300~500克,且以清蒸为佳,避免煎炸烧烤等高温烹饪方式,以保护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并减少致癌物的产生。
来源:湖北市场监管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无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