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
当地时间13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本周》(This Week)节目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针对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的关税豁免只是“暂时性的”。卢特尼克还称,这些产品很快将被纳入所谓的“半导体关税”之中,预计将在“一两个月内”实施。所谓“对等关税”,即让美国与贸易伙伴彼此相互征收的关税税率相等。如何判断美国“对等关税”未来走向?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东对此展开分析。
鞠建东指出,当前已步入特朗普“对等关税”90天谈判期,在这期间美国关税政策预计将不断变化、调整。美国实施的关税政策,以及由此引发的各国关税政策的相应调整,会在动态博弈过程中逐步趋近于“纳什均衡”关税水平。“均衡关税”的形成,源于美国与其他各国在追求单边利益最大化的策略选择下,通过相互博弈与制约所达成的稳定状态。在此过程中,全球多边关税体制将从传统模式向“纳什均衡”关税体制转型。
鞠建东认为,展望未来,美国关税政策或将聚焦于以下战略方向:其一,持续巩固强化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尤其是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中国相关产业进行打压制约;其二,着力保障美国战略产业的安全性与韧性,例如造船工业等关键领域,将强化保护力度并推动产业链向美国本土或至少其盟友国家转移;其三,推动制造业复兴,由原先设想的“全面复兴”转向更具可行性的“重点领域”分阶段复兴;其四,针对中国高科技、战略产业及制造业实施精准遏制策略,将此前对中国制造业的“全方位施压”调整为“重点领域进攻”;其五,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拉拢”其他国家构建以围堵中国为核心的“关税墙”。
更多精彩观点,欢迎查看鞠建东教授公众号(ID:Ju_Jiandong)。
专家著作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大国竞争与世界秩序重构》
鞠建东 著
ISBN 978-7-301-35327-1
当代大国竞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影响每个人。大国竞争如何被触发,又会如何演变?中国在其中应采取什么战略举措?
《大国竞争与世界秩序重构》从产业、贸易、金融、科技、全球治理等视角系统分析了大国竞争的关键因素及其塑造的世界秩序,提出“创新—市场”双轮驱动模型等发展理论。面对当下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本书为中国下一个十年的战略选择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建议。
作者基于清华大学本科通识课程“中美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的内容,结合自身数十年的研究、教学与亲身经历著作而成,语言生动有趣,内容理性客观。
作者简介
鞠建东,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CTRG)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产业组织等,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2023年其主讲的“中美贸易争端和全球化重构”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目录
第1章 国际贸易争端为什么会发生?
第2章 经济总量如何增长?
第3章 大国如何竞争?
第4章 解析关税争端
第5章 镜像策略:如何避免对抗?
第6章 三足鼎立:全球价值链的结构变化
第7章 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矛盾
第8章 世界秩序基本矛盾
第9章 什么决定大国竞争的未来?
第10章 技术竞争:“领先者困境”与“追赶者陷阱”
第11章 国际金融竞争
第12章 全球治理体系竞争
第13章 创新世界
第14章 十年战略(2024—2034)
附录 各章小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