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
在北京举办的
第八届中国国际管道会议(CIPC)
暨技术装备与成果展上
管道局“四全”
管道焊接检测机器人技术装备系统
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多目光
被新华社、央视、《科技日报》
《河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十四五”前,油气管道焊口采用手工焊及半自动焊焊接占比达80%,焊工劳动强度大、施工成本高、焊接质量不稳定,难以契合绿色发展理念。为此,管道局凝聚科技力量、开展顶层设计,在行业内首次提出“四全”管道焊接检测概念,锚定“全口径、全场景、全焊口类型、全自动焊接及AUT检测”的精准目标,精心布局“四全”管道焊接检测技术装备系统研制,以创新为驱动,先后设立15个重大科技专项,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全”管道焊接检测技术装备系统并进行了工业化应用。
“四全”管道焊接检测机器人装备系统,突破了自动焊在管径适应性、地形复杂性和焊口多样性上的技术装备瓶颈,通过创新形成了直径33毫米-1422毫米管径全覆盖,山地、沼泽、沙漠等复杂地形全适应,直管-弯头-连头全焊口类型的全自动焊接及全自动焊超声波检测,填补诸多行业空白。在东非原油外输管道建设中,该装备系统的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8%以上。与此同时,单道口焊材使用量从2.9千克降至1千克,油料由30升减至10升,碳排放和烟尘排放减少超六成。
过去,油气管道焊接主要依赖手工焊及半自动焊,占比80%。这种传统焊接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施工成本高、焊接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面对这些难题,管道局凝聚科技力量,研发出“四全”管道焊接检测机器人装备系统。
以中俄东线工程为例,管道口径1422毫米,每道焊口人工焊接需7个小时,机器人只需1小时,与人工相比,平原地带施工工效提升约7倍,山地施工工效提升约4倍;而且采用100%实心焊丝,确保环焊接头性能达到最优。
目前,该系统已在国内中俄东线、西气东输三线、川气东送二线等工程广泛应用,在国际上获得法国道达尔公司、沙特阿美公司认证,并在东非原油管道、沙特阿美管道项目全面铺开。
喜欢本篇文章,请在文末右下角“点赞” “在看”吧!
编辑 | 苑晟祥
审校 | 杨碧莹
监制 | 刘涛
吐槽变真金! “一码”激活全民科创新生态!
管道局光纤预警系统累计保障超1.2万公里管道安全运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