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下,中美之间的关税较量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美国持续上调关税,中国也迅速做出回应,这一番你来我往,让全球经济都随之波动。
人们大多关注的是关税数字的起伏以及贸易政策的调整,却很少留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有不少来自美国的商品早已融入其中,并在中国市场上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饮料界的“美式巨头”
被戏称为“肥宅快乐水”的可口可乐,这个享誉全球的饮料品牌,源自美国。
其旗下的美汁源,在国内果汁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多年前,可口可乐瞄准了中国果汁市场的空白点,顺势推出了美汁源这一品牌。
无论是口味的研发还是包装的设计,都非常贴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比如那句“果粒橙,满满的果粒,口感丰富”,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如今每年销售额超过百亿,成为果汁行业中的佼佼者之一。
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1927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后因历史原因退出,直到1979年才重新回归。在中国,可口可乐通过建立多个分厂,构建起庞大的销售网络。
美汁源是可口可乐在2004年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果汁品牌,凭借果粒丰富的特点和有效的营销策略,快速站稳脚跟,可口可乐通过全资控股,主导美汁源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市场运作。
百事公司与可口可乐堪称饮料界的两大巨头。百事旗下的乐事薯片,在中国的薯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乐事擅长营销,常常与动漫、影视合作推出联名产品,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每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也非常可观。
日化领域的“美式军团”
走进超市的洗护用品区,潘婷、海飞丝、飘柔等品牌的摆放位置总是格外显眼。
这些品牌在国内已经扎根多年,许多人甚至误以为它们是国货,实际上,它们的背后老板是美国宝洁公司。
宝洁成立于1837年的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日化行业的领军企业。
1988年,宝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从广州起步,借助一系列营销手段和产品策略,迅速打开局面。
以海飞丝为例,它于1961年在美国问世,主打去屑功能,1988年进入中国后,针对当时国内洗护市场细分不足的情况,精准定位去屑需求,很快便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
随后,飘柔、潘婷等品牌相继登场,依靠各自独特的卖点和持续的广告推广,在国内洗护市场占据了重要份额。宝洁通过全资控股,牢牢掌控这些品牌在中国的运营和发展。
舒肤佳香皂、佳洁士牙膏同样出自宝洁。1963年,舒肤佳除菌香皂在美国上市,1990年进军包括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内的国际市场。
进入中国后,宝洁投资数十条生产线,大力推广舒肤佳,1992年还推出了首款抗菌肥皂。
2003年,宝洁斥巨资购买央视黄金时段三个月的广告播出权,旨在为舒肤佳等品牌造势。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舒肤佳在中国个人清洁产品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佳洁士同样凭借各种功效定位和营销策略,在牙膏市场站稳脚跟,这些品牌都在宝洁的控股下,在中国市场持续盈利。
汽车领域的“美式力量”
在汽车领域,别克汽车可能被不少人误认为是中国品牌,但实际上它是美国通用汽车旗下的品牌。
通用汽车创建于1908年,通过不断并购整合,逐步成长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巨擘。
在中国,通用通过与上汽等企业合资的方式开展生产和销售,虽然在这种模式下中方也有股份,但通用在技术、品牌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大部分利润流向美国。
福特、JEEP等美国汽车品牌也是如此。福特汽车由亨利·福特于1903年创立,进入中国市场后,通过合资公司推出多款迎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像福特福克斯、蒙迪欧等,凭借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实力,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JEEP品牌专注于越野车领域,以其出色的越野性能吸引了不少越野爱好者,同样通过合资等方式在中国运营。美国车企对品牌和核心技术的控制,使它们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食品行业的“美式常客”
卡夫食品公司旗下的奥利奥饼干,在中国的知名度极高,充满仪式感的广告让大人小孩都耳熟能详。
“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这句广告语让奥利奥成为了许多人童年的回忆,也在饼干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士力架那句“横扫饥饿,做回自己”的广告语更是家喻户晓,关键时刻吃上一根,能迅速补充能量。这些品牌在中国的超市、便利店随处可见,销售额相当可观。
它们通过不断推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新品,以及各种促销活动,紧紧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胃,每年在中国的营业额都非常可观。
关税战下的“双重影响”
这些美国品牌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那么中美关税战对它们是否有影响呢?
对于那些在中国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品牌来说,由于生产、销售均在中国境内完成,关税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例如宝洁旗下的众多日化品牌,产品基本都在国内生产,原材料也大多来源于国内或周边国家,因此即使关税上涨,对它们的成本影响也不大,价格相对稳定,市场份额也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然而,对于一些核心零部件或原材料需要从美国进口的品牌而言,关税增加则会带来巨大冲击。
以苹果为例,虽然产品在中国组装,但芯片、显示屏等核心零部件很多是从美国进口的,关税增加必然导致成本上升,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关税战也促使中国加快了自主研发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和关税压力,中国加大了在芯片、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研发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华为在5G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垄断。国内芯片企业也在不断努力,逐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结语
从日用品到食品,从出行工具到科技产品,美国品牌已经全方位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且许多通过控股等方式,将中国市场的利润源源不断输送回美国。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各类品牌,从而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呢?
参考信源
观察者网,2025-04-08,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囤货潮,美国消费者质问: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凭什么受罚?
澎湃新闻,2022-09-18,除了名创优品,我们生活中还有多少“洋牌国货”?
人民网,2025-04-09,商务部: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