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 地理位置
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毗邻省会海口市,东接定安县,南与屯昌县、琼中县相连,西与临高县、儋州市接壤,北临琼州海峡。
- 面积人口
陆地总面积 2067.6 平方千米,海域面积 477 平方千米,海岸线长 114 千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澄迈县总人口为 497953 人,2023 年常住人口数为 50.66 万人。
- 行政区划
下辖 11 个镇和一个筹备组,县政府驻地位于金江镇文化北路 108 号。
建 置 区 划
澄迈县前身为苟中县,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设立,隶珠崖郡,县治那舍都(今美亭乡东北隅)。西汉初元三年(前46年)废苟中县。隋大业三年(607 年),在原苟中县地设立澄迈县,县治设在澄迈村,后移至澄江坡(今老城墟)。清光绪二卜年(1895年), 县治迁至金江镇,今因之。清光绪元年至宣统三年间(1875一1911年),设置恭贵和永泰两乡,下辖41个都共358个图。
民国建立后,废都图设警察区署,实行保甲制;不久又废警察区署设民团,实行里甲制;后又废民团设区公所,恢复保甲制。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县设立6个区公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设5个区,15个乡(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沿袭区、乡建制。
1950 年5 月,全县设立5个区、57个乡(镇); 1952 年8月3日设立6 个区、57个乡(镇)。1953 年3月,设立6个区、105个乡(镇)。1957年8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4个乡(镇)。1958年9月20日后撤销乡(镇)建制,设立6个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后,撤销人民公社,全县设立16 个区、1 个区级镇,下辖145个乡,1021个管理区。1986 年11月后,撤销区公所和小乡建制,全县设立12个乡级镇和6个乡,145 个村委会,1021个村民小组。1989 年,乡镇辖下村民委员会更名为管理区,村民小组复名为村民委员会;四95年,管理区改名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改为村民小组。1998 年全县共有12个乡级镇和6个乡,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
自然环境
- 地形地貌
地处由山地向台地过渡的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岗地,中部为南渡江沿岸河积平原,北部为台地和滨海冲积平原 1 。
- 气候特征
属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高温多雨,四季不明显,干雨季分明,干凉同季,雨热同期 1 。
- 自然资源
森林覆盖率达 54.9%,空气质量优良率高,2023 年达 100%。土壤富含硒元素,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储量约 3495.75 万吨,天然气 171.38 亿方 2 。
历史文化
- 历史沿革
前身为苟中县,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 110 年)设立珠崖郡,属珠崖郡管辖,隋朝大业三年(公元 607 年)设立澄迈县,宋朝开宝五年(公元 972 年)改属琼州,1988 年海南建省,澄迈县直隶海南省。
- 文化遗产
是海南三大文明古县之一,有永庆寺、通潮阁等历史遗迹,美榔双塔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花瑰艺术、冼夫人民俗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 置 沿 革
一、县域变迁
清代康熙时期,澄迈县疆域:县治位于琼州城之西30公里,县域东西长40 公里,南北宽80公里,周长175公里。其辖区:东至七里铺5公里接琼山县界,南至南黎都80公里抵琼山界,西至黄峋铺30公里接临高县界,北至北沙海岸15公里;东南至富实都30公里接琼山县界、45公里抵定安县界,西南到西黎都90公里抵生黎,东北至丰盈都海岸5公里,西北到那蓬都海岸25公里。
民国时期,澄迈县疆域沿清。1939年,日军侵琼,澄迈沦陷,其时,澄迈县有国民政府、苏维埃政府(含民主政府、人民政府)和日伪政权并立。其边陲地域归属不稳,时属本县,时归他县。1949年,澄迈县辖地:东至丰盈、道寮、新民(典读)、安仁一带乡村,西到大王岭、马鞍岭、美朗岭、大云墟、美若村、马袅港一线,南含花公岭、海军、西昌、南棍园等地,北临琼州海峡。
1950年澄迈县人民政府接管政权后,县辖政区进行小调整。1953年,澄三区后黎村划给琼山县。1955年10月30日,西昌、西区、海军、仁教等4个乡及良田乡5个自然村划入屯昌县。1958 年6 月,瑞溪乡的坡脑村划给定安县。1961年7至10月,自莲公社的美郎(党)、安仁、安南一带地方先后划入琼山县美安公社管辖。1964年4月30日,自莲公社的新民村(古名叫典读村或佃读村)一带地方移交琼山县美安公社管辖。1995年1月20日,老城镇的丰盈和拨南管区划归海口市丰南乡。
1998年底,县域东西最宽处45 公里,南北最长处92 公里,边界周长(含海岸线)399 公里。以县城金江镇为中心,东至永发镇驻地35 公里,与琼山市境连接,边界线长542 公里;西至山口乡驻地6 公里和临高县毗邻,边界线长60 . 6 公里;南达文儒乡驻地26 公里,地界与屯昌县相连,边界长621 公里;北临琼州海峡,距县城金江镇43 公里;东南至新吴镇驻地46 公里,地域与定安县交界,边界线长411 公里;西南至仁兴乡驻地43 公里,辖地与儋州市、琼中县相接,与儋州市的边界线长26 . 3 公里,与琼中县的边界线长263 公里;东北至老城镇驻地33 公里,与海口市接壤,边界线长6 . 1 公里;西北至桥头镇驻地32 公里,与临高县马袅交界。
二、历 史 沿 革
澄迈县地域从设县起至1998年,已有2108年的历史。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岛上设珠崖、澹耳两郡,设16 县,有23 以犯余户,隶交趾刺史部。从此,海南岛正式列入西汉封建王朝的版图。珠崖郡下置11 县:目覃 都、紫贝、苟中、玳瑁、颜卢、山南、临振7 县,余4 县未详。儋耳郡下置5县(略)。苟中县隶珠崖郡,郡治在今琼山市龙塘镇潭口村委会大宾村(古称石岭村或石陵村);一说在今琼山市遵谭镇东谭村。苟中县治设在那舍都(今美亭乡东北隅)。
西汉置珠崖郡后,因黎民不堪其官吏强征暴敛,多次群起“叛乱”。西汉初元三年(前46年),朝廷撤销海南岛所有郡县,在大陆设朱卢县遥领海南(苟中县自设立至罢弃仅65年),中央封建王朝鞭长未及,海南成为“自由岛”。梁大同六年(540年),高凉郡冼夫人请命于朝,在海南儋耳故地设崖州,管辖海南岛,结束了海南600年“自由岛”的历史。
隋大业三年(607年),在旧苟中县境立澄迈县,属珠崖郡。澄迈县名自此始。唐武德五年(622年),澄迈县管辖4 个乡,改珠崖郡为崖州,澄迈隶属崖州。唐贞观五年(631年)析崖州之琼山设置琼州,琼州名自此始。澄迈仍隶属崖州。唐贞观十三年(639年), 析琼山、澄迈领地增设曾口、颜罗、容琼三县,均隶属琼州。唐乾封二年(667年),琼州领地除临机县外,琼州与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1 州5 县被黎民攻占,朝廷无奈将临机县划归崖州管辖。唐贞元五年(789 年), 124 年后,岭南节度使李复收复琼州及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1 州5 县,置琼州都督府,同时罢崖州都督府。琼州都督府领崖州、琼州、儋州、振州、万安州5 州和22 县。澄迈县隶属崖州。
五代十国南汉乾和十五年(957年),琼州之地省颜罗、曾口两县,曾口县地(辖区约今澄迈县的瑞溪、新吴、永发3个乡镇,今定安县的新竹镇等,今屯昌县北部等地)划入澄迈县。曾口县治在今永发镇博罗村。
宋开宝五年(972 年),澄迈县管辖贵平、恭顺、永泰3个乡。废崖州,以其地人琼州,澄迈县隶属琼州自此始。其时琼州领地有6县:琼山、舍城、澄迈、临高、文昌、乐会。宋熙宁六年(1073年),海南置1州3军10县2镇。1州即琼州,设琼管安抚司,澄迈县隶属琼州。宋宣和元年(1119年),琼管安抚司改为琼管安抚都督,澄迈县隶属琼管安抚都督。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琼管安抚都督改为琼州路安抚司,澄迈县隶于琼州路安抚司。
明洪武二年(1369年),琼州路安抚司改为琼州安抚司,澄迈隶属琼州安抚司。洪武三年(1370年),琼州升为琼州府(府治所在今琼山市府城),领崖、儋、万3 州13县(后撤并为10县)。从此,海南岛有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 琼州府。澄迈县直隶琼州府。
明成化元年(1465年),海寇猖獗,邑城内外又一次化为一炬。成化五年(1469年), 大学士丘浚(琼山人)以县治在海滨,为预防不测,议徒建城治在保义都北畔,遭澄迈县举人李宣等绅士所阻未果。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县秦志道排除众议,奋然选定县治新址于保义都之北畔,并买北畔岭上下2处300 亩,先建社学,稍后动工建县衙夫幼卜,又因当道胡永晨公以工役劳费,未果。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澄迈县岁贡生李向阳复奏迁治北畔岭,知县许应龙以海寇屡犯县治为由,议欲行之,又遭县治绅士强烈反对,亦因财哑民困而未果。此后,迁治与保治之争的风波渐渐停息。
清袭明制,澄迈仍直隶于琼州府。
清光绪元年(1875年),迁治与保治之争停息324年后,再起波澜。澄迈县各绅士又议迁县治,相率往北畔岭勘视,多数人认为其地不适宜建县治而作罢。光绪十七年(1891年),知县李德重得到金江地区徐江绕诸绅和永泰乡各都图乡民的财物支持,在金江镇创建金江行署。行署建设方兴,李德重不幸病卒(李德重任后有张士程、俞焕、薛贺图3 人继任澄迈县知县)。光绪十八年(1892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年),历经俞(误说“余” )、薛两任努力,金江行署始告建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知县薛贺图将县署从今老城墟迁到金江镇金江行署办公。历经426 年的迁治与保治之争,以“迁治派”的愿望实现而告终。
民国元年(1912年)7月,隶属琼崖绥靖处,为广东省派出机关。民国二年(1913年)3月,隶属琼崖镇守府。同年9 月,隶属琼崖绥靖督办公署。民国三年(1914年)夏,复设琼崖道,澄迈县隶属琼崖道。民国十年(1921年),废琼崖道,设琼崖善后处,为广东省派出机关,由粤军驻琼旅长为处长,掌管军民两权,澄迈县隶属琼崖善后处。民国十五年(1926年)2月,国民革命军渡琼,驱逐军阀邓本殷出琼,废善后处,澄迈县隶属琼崖行政区委员会。同年11月,隶属琼崖行政视察专员公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隶属广东省南区善后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隶属广东省琼崖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7月,又隶琼崖绥靖委员公署。8月,澄迈县公署改称澄迈县政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2月,隶属琼崖战时党政处,为广东省政府派出机关。12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 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隶属广东省政府主席琼崖办公处。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1日,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同年4 月,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公署。同年5月,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海南各级政权全部解体。
1950年4月22日,澄迈县解放。中共澄迈县委员会、澄迈县人民政府从六芹山迁进县城金江镇,接管澄迈县。同年5月26日,撤销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及琼崖临时人民政府西区专员公署,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1951年4月,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西区办事处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双重领导。1953年下半年,海南军政委员会停止行使职权。1958年12月1日,澄迈和临高两县合并,初称金江县,县治金江镇。1959年3月22日(一说1959年1月13日),正式改称澄迈县。1961年5月30日,恢复澄迈、临高两县建置。1967年3月,隶属广东省海南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 年4 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 年10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1988年4月,海南建省,澄迈县直隶海南省。
经济发展
- 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位居海南省第 4,2023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495.31 亿元,同比增长 9.0%。
- 产业发展
重点打造油气勘探生产服务业、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热带高效农业、制造业 “五大产业集群”。拥有老城科技新城、海南生态软件园、金马物流园等园区。
交通状况
- 公路铁路
环岛高速、中线高速、绕城高速、粤海铁路、西环高铁等公路铁路交通干线穿越境内。
- 港口机场
建有马村港区等码头港口,马村港区是全国 25 个中心枢纽港之一海口港的核心港区,设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马村口岸,距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仅 42 千米。
旅游资源
- 景区景点
有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和永庆寺两个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还有罗驿村、大丰村等美丽特色乡村旅游景点。
- 旅游线路
形成了咖啡之旅、历史文化之旅等九大系列旅游线路
自然资源
来源: 澄迈县人民政府网站
土地资源:
澄迈地势平坦,土地宽广肥沃,土地面积20.76万公顷,可利用土地面积占95.99%,尚有2万公顷土地有待开发。土质主要为红土壤和沙土壤,大部分土地可以引水灌溉,光、热、水等条件优越,十分适宜种植热带作物、冬季瓜菜和发展牧业。水资源:
全县大小河流20多条,年流量35亿立方米。海南最大的河流南渡江流经县内8个乡镇,长达120公里,年流量为17.4亿立方米,可利用水4亿立方米。蓄水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20宗,水域面积2.48万亩,库容蓄水1亿立方米。海南最大的水库松涛水库主干渠道穿越县境内9个乡镇和农场,灌溉面积近34万亩。地下水总储量3.2亿立方米,其中优质地下矿泉水7处。矿产资源:
经探明储量最大的有:石油、石英石、石灰石、水晶、黄金、白银、泥煤、锌铝、赤铁、高岭土、花岗岩、锰等十多种。其中石油1.9亿吨;石英石5000多万吨,平均品位含硅99.5%;石灰石1075万吨,平均含石灰钙53.92%;水晶矿床长5.5公里,宽3公里;高岭土约有8000万吨。海洋资源:
澄迈县北靠琼州海峡,海岸线全长114公里(含内湾线)。内港湾有浅海涂滩2.3万亩,海水有机物质丰富,是海水养殖的理想基地。近港湾海域盛产马鲛鱼、红鱼、黄花鱼、石斑鱼、鲳鱼、金枪鱼、鱿鱼、墨鱼、龙虾、虾米等名贵海鲜。内外港湾15处,均可建2万吨级泊位码头。沿海海边风光绮丽,沙白水清,环境保护完好,是开辟海边旅游度假景点的黄金地带。
发文机关: 澄迈县人民政府网站
澄迈县地处环北部湾城市群,毗邻省会海口市,是海口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陆地面积2072.9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0.53平方公里,辖11个镇和金安筹备组、205个村(社区、居),常住人口50.45万人。先后获得世界长寿之乡、世界富硒福地、中国绿色名县等100多项国家级以上荣誉。
澄迈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海南三大文明古县之一,不仅有永庆寺、通潮阁、美榔双塔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还有中国唯一集中连片的火山岩古村落群。澄迈是琼崖革命老根据地,现有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马白山将军纪念园、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碑等6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澄迈生态良好资源富庶,森林覆盖率达54.9%,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两年达100%,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国内一流水平。全省首家院士红树林资源工作站落地,全省首个水产品碳足迹标签通过国际认证。全县海岸线长114.33公里,内外港湾15处。矿产资源丰富,经探明的石油储量约3410万吨,天然气171亿方,是海南及全国富硒土壤分布集中、面积较大的市县之一。
澄迈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环岛高速、粤海铁路和海榆中、西干线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运线均穿越境内;建成九大码头,年港口吞吐量约1997万吨。马村港区是全国25个中心枢纽港之一海口港的核心港区,设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马村口岸;距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仅42公里,基本形成陆海空立体式交通网络。
澄迈休闲旅游加快发展,成功打造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等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罗驿村、大丰村、侯臣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形成了咖啡之旅、东坡文化之旅等6个系列旅游线路。正在以福山·life(来福)为创意,积极培育形成“文旅+”新消费新业态,加快推动澄迈旅游提质升级。
澄迈产业基础深厚扎实,老城科技新城是全省产业最齐全的园区之一。澄迈(南海)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成功建立海南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2024年油服产业营收超过120亿元。海南生态软件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2024年营收超2000亿元、税收达115亿元。“浙琼合作产业园”成功揭牌,已建成“全球出海之窗”等空间载体。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休闲农业重点县。
澄迈紧紧围绕“青年澄迈”“文化澄迈”“数智澄迈”“幸福澄迈”战略定位,全面推行“1443”工作法,坚定“聚焦出海、投资澄迈”战略路径选择,坚持“全力拼经济”主基调,打响“澄接世界、迈向未来”城市品牌,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县级行政辖区之首。全面实施新质生产力发展“1345”行动。成功举办2024中国·澄迈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签约意向投资额达到665.9亿元。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1.3亿元,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213.2亿元,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56亿元,同比增长0.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334元、23456元,同比增长3.3%、6.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