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拍《三国演义》,导演说得找个漂亮的女孩演小乔,演员张光北得知后立马跑去和导演说:“我不想演吕布了,我要演周瑜。”
张光北从小便展现出了对文艺的浓厚兴趣,尤其热爱歌唱。12岁那年,他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广播合唱团录取,为他日后与表演艺术的结缘铺垫了基础。音乐和表演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为他后来的演艺生涯奠定了初步的艺术素养。
在初中时,张光北已经开始展现出自己对演出的热情。一次,他为来访的外宾在学校表演,期间与一位海军军官的交谈让他深受触动。在与军官的交谈中,他表达了自己参军的愿望,并且很快做出了行动的决定,跟随部队进入了新兵营。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1976年,年仅18岁的张光北服役于解放军北海舰队,成为了一名文艺兵。在军队中,张光北锤炼了自己的艺术才能,培养了严谨的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他后来的演艺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8年,张光北在部队服役的同时,决定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培训班学习。这里的学习经历为他提供了更系统、更专业的表演技巧,也让他得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演员与老师。四年后,张光北凭借不懈努力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开始了更加专注于表演艺术的深造。
张光北的成长道路可谓波澜壮阔。从少年合唱团的歌唱少年到部队中的文艺兵,再到正式进入艺术院校深造,他不断拓宽着自己的艺术视野。每一段经历都在塑造他的演艺天赋,让他日后在电视剧和电影中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角色。
张光北曾凭借《两宫皇太后》和《弧光》分别斩获百花奖最佳男演员提名和艺术学会奖的实力派演员,最近在一档节目中回忆起了三十多年前拍摄《三国演义》的往事。谈及自己饰演吕布时,导演对他"不够色"的评价,张光北感慨万千,一切还要从1990年说起。
彼时,《三国演义》电视剧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期。导演四处物色适合的演员,为剧中角色寻找最佳人选。凭借张光北俊朗的外表和之前获奖的出色表现,导演认定他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吕布,于是力邀他出演。
然而,当导演满怀期待地找到张光北时,却遭到了意料之外的推辞。原来,在张光北心中,吕布这个角色应该是个十分"色"的存在。而他对自己能否驾驭这种"色"感到十分忐忑。他和导演商量:“我不想演吕布,我要演周瑜。”
面对张光北的推辞,导演并没有轻易放弃。在她看来,张光北英俊的外表和过人的演技已经足以胜任吕布一角。而且,当时剧组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位能在颜值和演技上兼具的替代者。导演再三挽留,希望张光北能重新考虑。
在导演的坚持和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之间,张光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对自己能否完美诠释吕布这个角色还有些许疑虑;另一方面,导演的信任和剧组的需要也让他不忍拒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光北最终还是被导演的诚意打动,决定接下挑战。
正式投入拍摄时,大家都以为这位小生能够一鸣惊人,令人耳目一新。然而,一开始的表现却令导演颇为失望。在导演看来,张光北虽然相貌出众,气质不凡,但在表演上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火候,没能完全释放出吕布这个角色应有的霸气和"色"。
面对导演的反复指导和不满,张光北并没有气馁,而是虚心向导演求教,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个角色。导演思索再三,给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建议:让张光北多带"貂蝉"陈红出去培养感情。在导演看来,吕布和貂蝉在剧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两位演员能在戏外建立起默契和情感,那么在戏内的表现也会更加自然。
张光北听从了导演的意见,开始频繁地约陈红外出。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对彼此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张光北发现陈红不仅外表亮丽,而且性格单纯善良,让他不由得对这个"貂蝉"生出一种保护欲。而陈红则被张光北的幽默和热情所吸引,觉得这个"吕布"不仅仅是个武将,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
然而,当两人再次回到拍摄现场时,张光北的表现仍然没能令导演满意。导演一针见血地指出,张光北还是缺乏一种浪子的不羁和放纵,缺少一种君王的威严和霸气。这种感觉,不是靠约会和交谈就能培养出来的,而需要演员在内心深处找到一种共鸣。
最终,张光北的表现虽然还达不到导演的理想,但也获得了她的认可。而观众们似乎更能接受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性情中人的吕布。张光北塑造的形象,虽然还带着些稚嫩,但却有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气质。多年以后,当人们再次谈起《三国演义》时,张光北的吕布仍然是无法绕过的一个经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