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报道称:中国回击特朗普的关税后,股市开始暴跌!——问题是,因为清明节放假,咱们的股市压根没开盘好吧?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提前约好的通稿?
根据中国三大交易所公告,2025年清明节A股休市时间为4月4日至6日,4月7日恢复交易。而彭博社报道中所谓“股市暴跌”的时间点(4月4日),恰好处于A股闭市状态,很显然缺乏事实依据。
从市场数据看,4月3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确实出现调整,沪指跌0.24%、深成指跌1.40%、创业板指跌1.86%。但这种波动属于正常市场反应,与“暴跌”相去甚远。彭博社可能故意将4月3日的小幅下跌与清明节后的休市信息混淆,妄图转移话题。
当然,彭博社的报道也可能存在对市场的选择性解读。4月3日A股下跌的同时,中韩自贸区、旅游等板块逆势上涨,显示市场对关税冲击的反应并非全面恐慌。此外,港股恒生指数当日跌1.31%,但上证指数仅微跌0.46%,彭博社可能将港股表现误植为A股情况,或夸大了市场跌幅。
更值得注意的是,4月4日亚太市场集体下挫(日经225指数跌3.5%、韩国综合指数跌1.6%),但中国股市因休市未参与交易。这种“全球暴跌、中国缺席”的反差,进一步凸显了彭博社报道的逻辑漏洞。
而且,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于4月3日生效,但其直接影响对象是美国进口商品,而非中国股市。在缺乏明确政策信号的情况下,彭博社将股市波动归因于“中国回击关税”,属于典型的“因果倒置”。
从历史经验看,贸易政策对股市的影响通常需要时间传导。例如,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A股调整多发生在政策落地后数周,而非政策宣布当日。彭博社的报道显然忽视了这一基本规律。
最后,彭博社作为国际主流媒体,其报道最起码需要遵循严格的事实核查流程吧?但此次事件中,时间错误、市场混淆等低级失误频发,怎能不令人质疑其报道的严谨性和存在“通稿”协调的可能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