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林徽因,一位惊才绝艳的奇女子,身为女子,她却在漫长的历史书篇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后来更是在中国古代建领域有所成绩,给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在一张模糊的工作照里,林徽因穿着薄而素的衣服,和同事一起伏于简陋的木桌前,身材凹陷,瘦小如柴,握着铅笔在图纸上勾勒古建筑的轮廓。
照片里林徽因的模样和我们印象里的才女形象截然相反,颧骨突起,面容疲惫,而了解了林徽因的一生后才知道,这个时期的林徽因病痛缠身,浑身上下都被病魔侵蚀,不同的是,她对于工作的热爱还有眼神的炙热没有受到病痛影响,一心专注于工作当中。
谁能想到,林徽因在病情最严重,已经深陷病床的时候,还能将病床改造成工作台,这此时林徽因已经确诊肺结核晚期,在医生要求静养的情况下,她坚持继续工作,修订《中国建筑史》,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和坚持,实在让人佩服。
林徽因出生于1904年,他她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而族叔是大家所熟知的林觉民,林徽因从出生开始就跟文化这个词离不开关系,从小跟着大姑母学习,八岁那一年进入虹口爱国小学,16岁跟着父亲游历欧洲,在游历欧洲期间,她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决定今后往建筑学方向发展,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她认识了父亲的弟子徐志摩,和徐志摩相交后,她爱上了诗词。
这些都给林徽因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后来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建筑,然而最后却因为她是个女性而没能正式注册建筑专业,只能够以美术系学生的身份修完所有关于建筑的课程,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她成为东方建筑美学的代表人物。
在西方学习到美学的知识后,回到中国,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的婚服都是她自己亲手设计的。
1934年的四月份,林徽因发布了一篇叫做《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文章,让她一举成名,哪怕到了现在这篇文章依旧被许多热爱诗词的人反复品味,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她写完这首诗没多久就得知自己余下的生命可能不足二十年。
1928年林徽因回到中国的时候和梁思成以及其他朋友一起前往了东北大学组建新的建筑系,然而就是在这期间她查出了自己染上了肺病,而东北的条件并不适合她养病,于是林徽因回到了北平。
但是回到北平后并没有好转,因为她的肺病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状态,这个时候的林徽因已经不能够和太多人接触,必须独自待在房间里面安静的疗养,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因为疾病被困在一间小小的病房里面,实在令人扼腕。
可是林徽因并不认输,生病了都还坚持在床上继续校订《中国建筑史》,足以看出她对于中国建筑的热爱,1937年,梁思成确诊颈椎病,这个时候的林徽因她的肺部已经出现空洞了,两夫妻之间竟然没有一个是健康的。
在身体有碍的情况下 1945年林徽因甚至还有余力前往重庆进行一场关于中国建筑的演讲,非常流畅的讲解着关于建筑的知识,感动了非常多的人。
对林徽因来说这还不够,在自身身体已经无法承受工作的情况下,她居然还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
1949年9月27日,国家决定邀请专业的专家来设计国徽图案,当时新中国成立时因为没有国徽导致整个开国大典留有遗憾,最近一次国家想要在1950年国庆节之前确定国徽,于是便让梁思成和林徽因带领的清华大学设计小组和另一个来自中央美院的小组共同竞争国徽设计。
巧合的是林徽因早在政府邀请他们之前就已经画出了一个国徽的草图,决定参加此次竞争后,林徽因顶着身体的压力熬夜辛苦的和伙伴交流,改进了一个新的图案出来,在整个设计小组里面,身体已经几乎被掏空的林徽因成为了小组的核心,无论是灵感来源还是草图设计基本都是林徽因亲自着手,在这个过程当中林徽因终于再一次病倒在床上。
好在结果是令人激动的,林徽因的设计小组设计的方案顺利通过,他们设计的国徽终于挂在了天安门广场上,日日夜夜被路过的民众们看见,也算没有辜负他们熬夜的心血。
完成国徽设计还不够,在林徽因于夏最后的光阴里面,她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画出了几百张草图,笔下的每一朵鲜花和树叶都被她了不知道多少次,最终林徽因设计的图案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的浮雕相互映衬,将这座英雄的纪念碑展现在了大众面前。
可笑的是林徽因哪怕最后是为过劳致死,世上许多人对林徽因的印象依旧还停留在感情方面,提起林徽因大家始终会想起关于她的八卦,只记得她穿着旗袍漂亮的容颜和身材,却不知道她为了中国建筑设计殚精竭虑积劳成疾。
而这种所谓的刻板印象主要还是跟她的性别有关,史上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功过评价是不同的,对于女性更多集中在个人情感史上,反而对其历史的贡献有所忽略,例如武则天,中国第一代女性皇帝,然而大家只知道武则天在皇家几段感情史,却不知道武则天成为皇帝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林徽因也是如此,她和梁思成结婚后,大众对于她的印象都是建立在梁思成光环之下的,哪怕她在建筑行业有多么出色,许多人还是会忽略。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开放,许多人开始了解到当年的真相,林徽因真实的形象也逐渐展露在大众面前,大家清晰地认识到林徽因不再是任何人的附属,而是一位中国建筑学家,一位非常成功的女性。
参考资料: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1期《林徽因在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中对民族形式的探索与追求》
人民网《林徽因诞辰111周年:才女的传奇人生与绝美笔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