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早些年,上海达闼机器人估值高达223亿,头顶“中国估值最高机器人独角兽”的光环,一时风光无两。
达闼机器人
到了2025年3月31日,这家公司却被曝光高管集体离职,多地办公场所空无一人,数百名员工讨薪无门。从备受瞩目的独角兽到濒临倒闭,达闼的陨落令人感慨万分。
证券时报网报道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纵目科技身上。今年2月,这家公司突然停摆,CEO唐锐失去联系,700多名员工被拖欠数月工资,甚至有消息指出,几名高管在跑路前还挪用了88万元的公司资金……
自动驾驶明星企业纵目科技
这些表面光鲜亮丽的科技企业,为何会如此迅速地崩塌?这背后究竟反映了资本的狂热追逐,还是整个行业的泡沫危机?
黄晓庆
从“独角兽”到“讨薪门”:明星企业的坠落
黄晓庆是通信行业的大人物,他曾担任UT斯达康的高管,领导中国移动研究院,并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过。
黄晓庆
凭借这样强大的背景,他创立了达闼机器人,专注于云端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他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充满热情,带领达闼在医疗、教育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展开了商业化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达闼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达闼掌握了许多核心技术和专利,尤其在2024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的人形双足机器人更是让它成为全场焦点,吸引了无数目光。
达闼机器人
随后,软银、华登国际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加入,上海城投、上海国盛、珠海国资等地方国资也对其进行了投资,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
“十八金刚”
它一度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标杆企业,2019年正式迈入独角兽俱乐部的大门。2023年7月完成C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巅峰,超过223亿元。
达闼机器人
不过,在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隐患。人形机器人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难题在于柔性关节成本过高,这一问题一直阻碍着其发展,但达闼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达闼机器人
这也导致达闼迟迟未能上市,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给公司带来了巨大压力。2024年初,达闼的财务状况开始出现问题。
达闼机器人
一月份时,员工被告知工资发放将延迟,原因是财务系统出现故障。临近春节时,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告知员工工资超过一万元的部分只能拿到一半。
达闼机器人
这种状况持续了两个月,到了三四月份,工资直接停止发放。五月份,公司尝试用福利代替工资,每人收到一万元,但之后公积金和社保也被迫中断。各地分公司相继暴露出经营困难。
达闼机器人
如今,上海总部和广州分公司的大门已经紧闭,高管团队大面积离职。创始人黄晓庆虽然声称正在寻找资金,并表示2025年待签约及新签订单金额达到2亿到3亿元,但员工维权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
中国证券报
纵目科技的倒塌则更具戏剧性。这家自动驾驶企业曾获得小米、联想等巨头的投资,累计融资22亿元,却在2025年2月因资金链断裂而突然宣布停摆。
纵目科技
CEO唐锐多次以“即将融资”“并购谈判中”来安抚员工情绪,但到了1月底便失去了联系,据传已逃往海外。
新浪财经2025-02-11纵目科技创始人唐锐被曝失联,办公室断电并封楼,曾多次冲击IPO无果
更令人寒心的是,8名高管在离职前将88万元公司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而普通员工不仅工资被拖欠,连办理离职证明都变得困难重重。
图源网络
这些案例有一个共同点:企业高管擅长通过描绘未来的美好蓝图来拖延时间,用融资、上市、并购等承诺迷惑众人,最终让普通员工成为了资本游戏中的牺牲品,甚至被迫“为爱发电”。
达闼机器人
结语
当资本追逐风口时,企业往往会被捧上神坛;而一旦潮水退去,留下的只是一片狼藉。高管们带着“金降落伞”悄然离去,普通员工却要承担失业、欠薪甚至信用受损的后果。
黄晓庆
如果不从制度层面约束资本的贪婪,所谓的“科技创新”只会沦为一场华丽的骗局。一家连员工劳动报酬都无法保障的企业,其所谓的“改变世界”的梦想,不过是剥削者的虚伪口号。
信息来源:登载于证券时报网2025年03月31日关于机器人独角兽深陷停摆危机!记者实探:人去楼空,联合创始人已离职的报道登载于界面新闻2025年04月01日关于达闼董事长黄晓庆回应停摆危机:已启动战略调整,并达成融资合作的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