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县城“婆罗门”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
图片
县城“婆罗门”家庭有以下几种:
①拆迁户。因拆迁获得第一桶金,在县城有独院,有大额存款。
②父母是双职工。父母都有退休金,不仅不用小两口照顾,还能在经济上给予支持。
③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乡镇的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县直单位的正职和副职,以及部分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等。
④家有产业。早年间通过承包工程、开店铺等发家。
县城“婆罗门”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教育上。
我和很多“婆罗门”家庭的干部交流过,正因为他们深谙县城体制里的各种规则,所以普遍不相信县城的教育质量。在他们看来,县城教育系统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师兄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问题。
①教体局的领导班子都来自乡镇或者其他县直机关。尤其是教体局的一把手,往往是从乡镇党委书记提拔上来,之前从没管过教育,属于“门外汉”。教育工作涉及全县千家万户,系统里人员多,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乡镇的那一套工作方法未必适合教育系统。
②学校校长/副校长不是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而是从教体局的股长中任命。这些人长期从事机关工作,没有一线教学经历,却因为靠近权力中心,而成为部分学校的主要领导,这引发了一些教师的不满。
③教师招聘水分多。有些老师是通过统一招聘考试或者研究生人才引进政策进入学校。而有些老师属于“天线宝宝”,是先成为特岗教师,再通过各种方法,从乡镇学校杀回到县城。
④教师工资待遇没保障。以西县为例,县城高中的一个政治老师年薪为7~8w,语数英主课老师工资稍微高一些,但不会超过10w。人才引进承诺的奖励,很多也拖欠着。
近年来,送孩子去大城市读书成了县城“婆罗门”家庭的一种风尚。甚至,如果家境不错,有能力送孩子去更大城市读书,但是却执意让孩子在县中上学的家长,变成了人们口中不关心孩子成长和教育的反例。
在小学阶段,由于孩子还小,很多“婆罗门”家庭不舍得送孩子去其他城市读书,于是就近入学,找关系把孩子分在好班。
但到了初中阶段,早早开始谋划。
有些把孩子送到地级市的中学读书,有些则直接送到省会城市读书。
在他们看来,在小学阶段,即便孩子不好好学习,自己也可以辅导孩子作业。
图片
但到了初中阶段,面临中考五五分流。把孩子放在县城读书,有可能跟着一些“问题少年”学坏,到时候连高中都没得读。
在西县,由于离省会城市不算特别远,于是,把孩子送去省会城市上学成了“婆罗门”家庭的标配。
很多干部在省会城市买了房,父母负责接送孩子和辅导作业,而自己则在县城体制内工作,周末去省城和父母、孩子团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