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货币超发如同决堤洪水,没有哪个国家能幸免。
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应对危机,印钞机开足马力,钱如雪花般乱飞。但这疯狂印钞的后果,绝非一两个经济炸弹那么简单。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通胀,它像个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掏空你的钱包。
就拿俄罗斯来说,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仅战火纷飞,经济也遭殃。能源危机一闹,整个经济乱成一锅粥,通胀更是直线上升。2022年,俄罗斯通胀率飙至17.1%,令人难以置信,当时100块能买的东西,一下子得花117.1块,老百姓日子难过极了。2023年稍有好转,可2024年通胀又抬头,达到8.6%,且预计2025年还会在5%以上徘徊,形势看不到尽头。
通胀一来,物价飞涨,场面堪称疯狂。洗车价格翻了3倍,以前买车的钱现在只能买个轮子,普通人买车难如登天。粮食价格也上涨,红薯、白菜、生姜等日常食物价格离谱,老百姓直呼吃不起。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卢布贬值惹的祸。卢布汇率一路下滑,成了全球最不稳定的货币之一。货币贬值,国内物价自然上涨,形成恶性循环。
为应对通胀,俄罗斯政府加息200个基点,但效果不明显。因为俄罗斯的通胀不是正常经济循环导致的,而是货币贬值引起的购买力下降,说白了就是印钱太多,钱不值钱,存钱等于白存。
再看房价,也跟着通胀一路飙升。现在在俄罗斯,存钱不如买房已成共识,银行存款利率低得可怜,根本跑不赢物价上涨速度,更别提房价了。所以,在俄罗斯存钱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俄罗斯的情况虽极端,但放眼全球,超发货币是普遍现象,只是俄罗斯因战争印钱更厉害,问题更突出。
其实,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不超发货币,只是程度不同。
再看看美国,表面经济繁荣,实则藏着不少问题。虽也面临通胀,但整体感觉还在繁荣轨道上。美联储每次降息都像在市场扔炸弹,全球市场都震动。从普通民众感受看,美国经济似乎不错。
美联储降息不是随便决定的,主要看通胀率和就业率。目前美国这两项数据都挺高。从2008年开始,美国房价在超低利率刺激下一路上涨,货币增速也紧随其后。这说明,不管经济好坏,货币超发都是大势所趋。
在这种情况下,实物资产价值凸显。粮食和黄金虽能保值,但变现难,房子就不一样,长期看是不错的保值选择。全球范围内房价都在涨,就算在金融发达的西方国家,房产也占普通家庭资产很大一部分,足以说明房产重要性。
或许有人说俄罗斯和美国是极端例子,但从货币角度看,无论经济好坏,通胀都是常态。经济好时,通胀高需要治理;经济不好时,通胀低需要刺激。总之,印钱不可避免。
举个例子,王女士1973年存了1200元在银行,那时候可是巨款。但44年后,连本带息取出来只有2688.04元。按购买力算,这笔钱贬值了至少30倍,说明货币贬值是长期趋势,不是东西变贵,而是钱不值钱。
再说说中国,近年来M2增速一直很高,2023年更是超过10%。虽过去16个月出现通缩,CPI增速为负,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会增强。
现在社会本质就是货币现象,所有商品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
举个例子,假设你有100万存银行理财,年收益5%,10年后本息163万。但如果你全款买房,按过去20年房价上涨20倍计算,年增长10%,10年后房产价值258万。如果你首付三成贷款买房,100万可以买300万的房子,10年后,房产价值777万,这对比太惊人了。不同投资选择导致收益天差地别,理财收益相对较低,而房产增值潜力巨大。当然没人能保证房价每年都涨10%,但从长周期看,核心资产上涨是必然的。
面对货币超发和核心资产价格上涨趋势,普通人该怎么办?答案很明显,买房。商品房不仅具有金融属性,能保持增值,还与民生息息相关。在全球范围内,只有商品房跌幅超过30%时才会有救市措施,这给买房人吃了颗定心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