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膜协同:板蓝根提取乙醇用量直降 80%
板蓝根作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根的提取物,其有效成分靛玉红、靛蓝等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抗炎作用。传统提取工艺依赖高能耗的醇沉法,需加入 1 倍以上乙醇进行沉淀,不仅耗时长达 12 小时,还面临有效成分损失、溶剂残留等风险。久吾高科融合陶瓷膜与反渗透技术的创新工艺,正以 "物理除杂 + 智能浓缩" 的组合拳,为板蓝根提取开辟了一条高效、环保的新路径。
该技术通过 50nm 陶瓷微滤膜初步澄清,截留药渣及大分子杂质,再经 5nm 小孔径陶瓷膜深度过滤,将多糖、蛋白质等无效成分拦截,使后续醇沉所需乙醇用量从 1 倍降至 0.2 倍,醇沉时间缩短至 8 小时。陶瓷膜的耐高温(5-60℃)、抗酸碱特性,避免了传统工艺中高温蒸发乙醇导致的有效成分降解,靛玉红含量提升 15%。
创新的管式陶瓷膜内部设置螺旋扰流部件,通过 0.3mm 杆体与 0.6mm 螺旋板的协同作用,使药液在膜面形成湍流,减少溶质沉积。该设计使陶瓷膜稳定通量提升 40%,抗污染周期延长 2 倍,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
新工艺将传统的醇沉 - 蒸发 - 干燥流程优化为 "双膜浓缩 + 喷雾干燥",单吨药材处理成本下降 30%。以板蓝根浸膏生产为例,乙醇消耗量从 800kg 降至 160kg,高浓度废水排放减少 50%,同时避免了乙醇回收的高温能耗。而且提取物收率突破 92%,杂质含量下降 40%,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该技术可拓展至双黄连、银翘片等中药提取领域,其模块化设计更适用于现有生产线升级,疫情期间,连续有三个制药厂要扩大板蓝根产能,从提出要求,到产品下线,久吾高科仅用了三个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