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保险年鉴2024》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保险公估机构376家。
保险公估机构作为产业下游,在业务模式单一、运营成本高、议价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下,2023年保险公估行业整体还未实现盈利。
《年鉴》数据显示,2023年,376家保险公估机构合计实现业务收入45.61亿元,净利润-0.75亿元。其中,仅有179家机构实现盈利,占比不足50%。
2023年,保险公估机构百强合计营收为31.93亿元,占比达保险公估行业营收的70%。
其中,民太安保险公估以5.67亿元排名百强榜单第一位,也是百强榜单中唯一营收超5亿元的保险公估机构。泛华保险公估、大童保险公估分别以4.18亿元、1.47亿元营收列榜单第二、第三位。
百强榜单中,6家保险公估机构2023年营收超1亿元;营收超5000万元的机构10家;57家营收超1000万元。
净利润方面,2023年,保险公估百强中实现盈利67家,合计盈利9108万元。其中,净利润超过100万元的有18家,大童保险公估实现净利润达4610万元,居保险公估百强净利润第一位。
33家保险公估机构未实现盈利,合计亏损1.14亿元。其中,3家保险公估机构亏损超2000万元。
百强榜单中,北上广深合计有42家保险公估公司上榜。
从总部分布来看,京津冀地区合计30家保险公估机构上榜;其中,北京达20家。长三角地区合计上榜19家,珠三角地区合计23家。
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百强保险公估机构中,超三分之一以上公司股东名下持有关联的保险经纪或保险代理公司,拥有相关产业资源。
与保险经纪、保险代理公司公司不同的是,保险公估百强榜单中仅有5家国资股东,自然人股东占比达70%以上。
可见,保险公估作为下游产业,虽然存在专业程度不一、业务模式单一、议价能力不强等短板,但目前行业巨头、互联网公司等资本介入不深,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