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00001.HK)在港交所公告,宣布与贝莱德(BlackRock)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其在和记港口控股(HPHS)及和港口集团(HPGHL)的全部股份。该财团成员包括贝莱德及其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合伙企业(GIP)、地中海航运旗下码头投资公司(TiL)。受上述消息影响,3月5日长和股价大涨,截至收盘,涨幅为21.86%,总市值为1804亿港元。
根据公告,如交易顺利完成,在取回股东贷款后,长和可回笼逾190亿美元(1482亿港元)。这也是中国香港史上单笔盈利的最高记录。有媒体报道,按照当前汇率计算,190亿美元相当于1476.49亿港元,按照18.95%的EBIT计算,相当于长和港口业务25年的收入。市场是逐利的,在这笔交易前,长和的股票连续7年都在下跌,但消息宣布当日股价大涨22%。所以首富从来不是“割肉”,而是落袋为安。
李嘉诚(资料图)
这场交易不仅涉及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还因中美地缘博弈的暗流涌动而备受争议。
有人称其为“高位逃顶的天才操作”,也有人批判其“唯利是图,毫无家国情怀”。但无论如何,这场交易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李嘉诚始终是商人中的商人——他的每一步决策,都精准踩在利益最大化的节点上,而道德、政治甚至民族情感,不过是其商业棋盘上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
当下我们都知道,美国在干什么,其实说白了,美国正在做一个大转变,那就是逐渐地开始向实业转变。以前做金融赚钱,所以什么港口,航运美国看不上,就让自己的盟友等去进行,自己只在金融市场分红。
但是当下呢?美国已经不相信自己的盟友,所有的资产都要吃到美国的名下,这就意味着,之前想进入国际市场的商人,当下已经抗不压力了,尤其是国际变革的压力。
巴拿马运河(资料图)
贝莱德财团无疑是大赢家。他们以190亿美元拿下关键港口90%的股权,掌控了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在全球航运的话语权。而李嘉诚虽然无奈出售,但也并非毫无收获。190亿美元的现金流注入,让长和股价暴涨22%,市值飙升1810亿港元。更重要的是,他保留了盐田港、香港货柜码头等中国核心资产,显示出对亚太市场的重视。
特朗普重新上台后,再次语出惊人,表示不排除用武力收回巴拿马运河,算是连装都不装了。
对此,李嘉诚的反应也很冷静,直接启动了出售方案。在一些人看来,这似乎像是主动投降,但李嘉诚之所以被称为「李超人」,就是因为他对风险收益的精确预判。一方面,特朗普的公开威胁,加剧了巴拿马运河的地缘政治风险。另一方面,运河扩建后虽然收入增长,但近年来因俄乌冲突、严重干旱等问题,导致运河吞吐量连年缩水,港口资产回报率下降。
李嘉诚(资料图)
关于李嘉诚千亿抛售的报道,其本身是企业正常的资产调整和运营策略。在商业世界中,企业家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发展需求以及个人战略规划,进行资产的买卖和调整,是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李嘉诚作为一位成功的商人,其决策背后必然有深远的考虑和长远的规划。然而,部分台媒在报道时,过于强调抛售的金额和规模,却忽视了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真实动机。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通过视频发表观点,认为李嘉诚此举是抓住了美国想收回这些港口的绝佳时机,巧妙地完成了一次堪称漂亮的资产置换。从利润数据来看,巴拿马港口利润仅 1%,而大陆的 10 各港口和香港的 1 个港口,利润却能达到 6%。从纯商业角度出发,卖掉盈利不佳的资产,似乎无可厚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