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启蒙·童趣与自然(6首)
2.二年级:感知·四季与想象(7首)
3.三年级:探索·山水与哲理(8首)
4.四年级:深化·家国与情怀(8首)
5.五年级:思辨·历史与志向(8首)
6.六年级:升华·人生与气节(8首)
7.总结与资源推荐
一年级:启蒙・童趣与自然(6 首)
核心目标:培养语感,感知语言韵律
《 画 》
唐・王维
远 看 山 有 色,
近 听 水 无 声。
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不 惊。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似真似幻的画作场景,通过远近、动静、有无的对比,让孩子们初步感受诗歌语言营造的奇妙意境,体会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融合,简单的诗句朗朗上口,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
《 静 夜 思 》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赏析:用直白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月光下诗人思乡的画面。孩子们能从简单的字词中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对自然景象与情感表达有初步认知,韵律和谐,易于诵读。
《 池 上 》
唐・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赏析:描绘了小孩子偷采白莲的有趣情景,充满童趣。动词的运用生动形象,让孩子能直观感受到孩子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同时也展现了自然中池塘的画面,引发孩子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兴趣。
《 所 见 》
清・袁枚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赏析:短短几句,将牧童放牛时唱歌,又突然想捕蝉而安静下来的瞬间刻画得栩栩如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和童趣,让孩子在感受诗歌韵律中体会自然场景的变化。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赏析:细腻地描绘了小池周边的自然景色,动静结合。“惜”“爱” 等字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让孩子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温柔,诗歌节奏明快,适合启蒙阶段孩子诵读。
《 草 》
唐・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赏析:以草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草顽强的生命力。简单的诗句中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韵律优美,有助于孩子初步接触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坚韧。
二年级:感知・四季与想象(7 首)
核心目标:感受四季变化,激发想象力
《 春 晓 》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赏析:生动描绘了春天早晨醒来后的情景,通过听觉和想象,让孩子感受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对季节变化有初步感知,同时培养孩子对自然现象的联想能力。
《 咏 柳 》
唐・贺知章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赏析:把柳树比作碧玉,将春风想象成剪刀,用新奇的比喻展现春天柳树的婀娜多姿,激发孩子对春天景物的想象,感受春天的活力与神奇。
《 夏 日 绝 句 》
宋・李清照
生 当 作 人 杰,
死 亦 为 鬼 雄。
至 今 思 项 羽,
不 肯 过 江 东。
赏析:借古讽今,虽写历史人物,但诗中蕴含的气节和情感能让孩子初步感知夏日般热烈的情感与精神力量,拓宽孩子对诗歌情感表达的理解,感受诗人独特的想象力。
《 山 行 》
唐・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赏析:展现了秋天山林的美景,通过对山路、人家、枫林的描写,让孩子想象秋天的色彩斑斓,感受秋天独特的魅力,体会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 夜 书 所 见 》
宋・叶绍翁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赏析:借秋景引发思乡之情,同时通过想象儿童捉蟋蟀的场景,增添了童趣。让孩子在感受秋天萧瑟的同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变化,丰富想象力。
《 江 雪 》
唐・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
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
独 钓 寒 江 雪。
赏析:描绘了一幅冬日寒江独钓图,营造出孤独、寂静的氛围。让孩子想象大雪纷飞中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感受冬天的寒冷与宁静,培养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力。
《 元 日 》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赏析:描写春节热闹的景象,充满生活气息。通过诗歌让孩子想象古代春节的场景,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节日的联想。
三年级:探索・山水与哲理(8 首)
核心目标:领略山水之美,感悟哲理
《 望 庐 山 瀑 布 》
唐・李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赏析: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在欣赏山水美景的同时,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引发对自然奇观的探索欲望。
《 望 天 门 山 》
唐・李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赏析: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色。通过对山水动态的描写,让孩子领略山水的壮美,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思考山水之间的相互关系。
《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
宋・苏轼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赏析:既写了西湖晴天的明艳,又写了雨天的朦胧,将西湖比作西施,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让孩子体会不同天气下山水景色的变化,感受诗人对山水的独特感悟,领悟自然之美与艺术表达的关系。
《 题 西 林 壁 》
宋・苏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赏析:从不同角度描写庐山的形态,借景说理,告诉人们看待事物要全面客观。让孩子在欣赏庐山美景的同时,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 枫 桥 夜 泊 》
唐・张继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赏析:描绘了秋夜江边的景色,营造出孤寂忧愁的氛围。让孩子在感受山水夜景的同时,体会诗人的情感,思考自然环境与个人心境的联系。
《 滁 州 西 涧 》
唐・韦应物
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
上 有 黄 鹂 深 树 鸣。
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赏析:展现了滁州西涧清幽的自然景色,动静结合。让孩子感受山水的宁静与生机,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探索自然与生活的关联。
《 惠 崇 春 江 晚 景 》
宋・苏轼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赏析:通过对画面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景,还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发现。让孩子感受诗人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锐观察,激发对自然的探索兴趣,思考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
《 示 儿 》
宋・陆游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赏析:这首诗虽不是直接写山水,但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让孩子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感受深沉的家国情怀,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在情感层面得到升华。
四年级:深化・家国与情怀(8 首)
核心目标:体会家国情怀,深化情感认知
《 出 塞 》
唐・王昌龄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赏析:诗人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边关将士的同情。让孩子体会到边疆的艰苦和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对国家安宁的责任感。
《 凉 州 词 》
唐・王翰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赏析:描绘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宴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情怀。让孩子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深化对家国情怀中奉献精神的理解。
《 从 军 行(其 四)》
唐・王昌龄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
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
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
赏析:通过 "黄沙百战穿金甲" 的艰苦与 "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誓言,展现戍边将士的坚韧与报国决心。
《 从 军 行(其 五)》
唐・王昌龄
大 漠 风 尘 日 色 昏,
红 旗 半 卷 出 辕 门。
前 军 夜 战 洮 河 北,
已 报 生 擒 吐 谷 浑。
赏析:以 "红旗半卷出辕门" 的行军场景和 "生擒吐谷浑" 的捷报,突出唐军的迅猛与胜利豪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
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赏析:前两句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后两句表达了沦陷区人民对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渴望。让孩子体会到国土沦陷的悲痛和人民对国家统一的期盼,增强对国家领土完整的重视。
《 题 临 安 邸 》
宋・林升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
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
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赏析:通过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醉生梦死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批判。让孩子了解历史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力。
《已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诗人希望通过变革来振兴国家,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渴望。让孩子体会到在国家面临困境时,需要有变革精神和优秀人才,激发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 过 零 丁 洋 》
宋・文天祥
辛 苦 遭 逢 起 一 经,
干 戈 寥 落 四 周 星。
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
身 世 浮 沉 雨 打 萍 。
惶 恐 滩 头 说 惶 恐,
零 丁 洋 里 叹 零 丁。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赏析:诗人回顾自己的身世和抗元经历,展现了高尚的气节和忠诚。让孩子感受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的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深化对家国情怀中忠诚与担当的认识。
五年级:思辨・历史与志向(8 首)
核心目标:思考历史,树立志向
《 泊 船 瓜 洲 》
宋・王安石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钟 山 只 隔 数 重 山。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赏析: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政治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诗句的品味,让孩子思考诗人在仕途与乡情之间的情感挣扎,体会历史背景下文人的复杂心境,引发对人生志向与个人情感关系的思考。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 一 程 ,水 一 程,
身 向 榆 关 那 畔 行,
夜 深 千 帐 灯。
风 一 更 , 雪 一 更,
聒 碎 乡 心 梦 不 成,
故 园 无 此 声。
赏析:描绘了行军途中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让孩子感受历史上战争或远行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思考个人在时代背景下的命运,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坚守对理想和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平 明 送 客 楚 山 孤。
洛 阳 亲 友 如 相 问,
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壶。
赏析:寒雨笼罩江面,连夜来到吴地,清晨送别友人后,只见孤独的楚山。在这情境中,诗人嘱托友人若洛阳亲友询问,就说自己的心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净。此诗既抒发了离别的愁绪,更彰显出诗人坚守高洁品质的气节。让孩子感受诗人在离别之际对自身品格的执着坚守,领悟在复杂多变的人生中,保持纯净内心和高尚气节的重要意义。
《 别 董 大 》
唐・高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赏析:在日暮黄昏、黄云蔽天、大雪纷飞且北风吹雁的凄寒景象中,诗人却能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样豪迈的话语安慰友人。让孩子体会到人生即便面临困境,也应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思考如何在挫折与迷茫中,坚定信念,积极面对未来,坚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赠 汪 伦 》
唐・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赏析:李白即将乘船离开,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之声,以桃花潭水之深作比,突出汪伦对自己的情谊更深。诗句以简单直白的语言,展现出真挚深厚的友情。让孩子感受到人生中纯粹友情的强大力量,思考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以真心换真心,用心经营和珍惜友谊,让人生因友情而更加精彩。
《 乌 衣 巷 》
唐・刘禹锡
朱 雀 桥 边 野 草 花,
乌 衣 巷 口 夕 阳 斜。
旧 时 王 谢 堂 前 燕,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赏析:通过对乌衣巷今昔变化的描写,感慨世事变迁和历史的沧桑。让孩子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伟大,从而激励自己树立远大志向,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 赤 壁 》
唐・杜牧
折 戟 沉 沙 铁 未 销,
自 将 磨 洗 认 前 朝。
东 风 不 与 周 郎 便,
铜 雀 春 深 锁 二 乔。
赏析:借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发表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强调机遇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让孩子思考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从而启发他们对自己人生道路和志向选择的思考。
《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 亩 方 塘 一 鉴 开,
天 光 云 影 共 徘 徊。
问 渠 那 得 清 如 许?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赏析:以池塘为喻,说明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保持清澈和活力。让孩子思考学习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树立终身学习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努力。
六年级:升华・人生与气节(10 首)
核心目标:感悟人生真谛,坚守气节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赏析: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生动展现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诗中清晨的细雨、清新的客舍与翠绿的柳色,营造出既清新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劝君更尽一杯酒”,质朴的语言饱含深情,让孩子深切体会人生中离别时的不舍与牵挂,思考如何珍视身边的友情,感悟人生情感的深沉与珍贵。
《竹石》
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赏析:竹子紧紧咬定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历经无数磨难依然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无法将它吹倒。诗人借竹子来表达自己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气节。让孩子从竹子的坚韧中汲取力量,思考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培养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 望 岳 》
唐・杜甫
岱 宗 夫 如 何?齐 鲁 青 未 了。
造 化 钟 神 秀,阴 阳 割 昏 晓。
荡 胸 生 曾 云,决 眦 入 归 鸟。
会 当 凌 绝 顶,一 览 众 山 小。
赏析:诗人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泰山横跨齐鲁大地,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赋予了它,山南山北阴阳不同。望着山中层层云气升腾,心胸为之激荡,极目远眺,归鸟尽收眼底。最后表达了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众山的决心。让孩子体会诗人对雄伟自然景观的赞叹,以及积极向上、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思考如何在人生中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 外 断 桥 边,寂 寞 开 无 主。
已 是 黄 昏 独 自 愁,更 著 风 和 雨。
无 意 苦 争 春,一 任 群 芳 妒。
零 落 成 泥 碾 作 尘,只 有 香 如 故。
赏析:驿站外断桥边,梅花寂寞地开放,无人过问。黄昏时刻,梅花独自忧愁,又遭受风雨的侵袭。它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春,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飘落,被碾作泥土,化作尘埃,它依然散发着阵阵清香。诗人借梅花来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高洁品质的气节。让孩子通过对梅花形象的理解,感悟在人生的逆境中,如何保持自身的美好品质,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的纯净与高尚。
《 墨 梅 》
元・王冕
我 家 洗 砚 池 头 树,
朵 朵 花 开 淡 墨 痕。
不 要 人 夸 颜 色 好,
只 留 清 气 满 乾 坤。
赏析:诗中虽未直接提及其他花卉,但以潜在的对比,突出了墨梅与那些追求艳丽色彩、以取悦他人为目的的花卉的不同,更显墨梅的高洁。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 儿 何 不 带 吴 钩,
收 取 关 山 五 十 州。
请 君 暂 上 凌 烟 阁,
若 个 书 生 万 户 侯?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渴望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体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为实现理想而勇于担当的气节,展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蜂 》
唐・罗隐
不 论 平 地 与 山 尖,
无 限 风 光 尽 被 占。
采 得 百 花 成 蜜 后,
为 谁 辛 苦 为 谁 甜?
赏析:通过对蜜蜂辛勤采蜜的描写,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蜜蜂辛苦付出酿造蜂蜜,却不知是为谁所得,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批判,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对辛勤劳动者的同情,在思考中感悟人生真谛。
《 赠 花 卿 》
唐・杜甫
锦 城 丝 管 日 纷 纷,
半 入 江 风 半 入 云。
此 曲 只 应 天 上 有,
人 间 能 得 几 回 闻。
赏析:表面写音乐美妙,实则通过委婉的手法,对花敬定僭用天子音乐的行为进行了讽刺,展现出诗人对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坚守,从侧面体现出一种正直的气节。
·诵读技巧:划分平仄节奏,配乐吟诵(推荐古筝曲《高山流水》)。
·拓展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注音注释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