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十二团十连职工李光辉从育苗大棚内查看完育苗情况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承包的地里,查看土地情况。
“马上就要进行春播了,得把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到位。”李光辉说。
今年40岁的李光辉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人,父辈是第一批进疆的军垦战士,受父辈影响,他18岁光荣参军入伍。在部队期间,李光辉凭借优异表现,先后获得“优秀士兵”“集体三等功”“军事训练标兵”等荣誉。
2005年,李光辉退伍回到了二十二团,在团联防队工作。2006年12月,李光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李光辉通过不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锤炼自身党性修养,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提升“兵”的能力,做合格兵团人。
2012年,李光辉加入了二十二团十连的职工队伍。“刚开始自己种四五十亩地都手忙脚乱,最主要自己也不懂种植。当时要是没有连队职工群众的帮助,我可能早就外出打工了。”李光辉说。
初到连队,李光辉对农业种植一窍不通。但他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白天跟着老职工下地干活,晚上自学农业技术。短短两年,他从“门外汉”变成了“田秀才”,不仅掌握了辣椒、番茄等作物的种植技术,还摸索出一套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的“土办法”。他也渐渐从最初的种植几十亩地,成为带领连队职工流转周边乡镇土地2000余亩的种植大户,实现年收入150万元。
2018年,李光辉带动连队职工成立了和静县鼎农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色素辣椒。同年,他带领职工群众建设高标准大棚,不断学习育苗和种植特色果蔬经验。
难能可贵的是,李光辉在积累了种植经验后并没有将自己的技术藏起来,而是经常给身边职工群众讲解种植经验和技巧,把自己掌握的最新科技知识、农作物各种常见病以及防治技术分享给所有人。
在李光辉的带领下,十连共建大棚77座,其中14座高标准科技大棚正在建设当中,有效提高了连队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在李光辉退伍后的这些年,他经历过小户种植的困难,经历过资金不足的尴尬,所以他总是竭尽全力帮助身边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在部队,党教育我们‘讲奉献、讲牺牲’,出了部队,我也会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李光辉说。
2023年,李光辉担任十连党支部党员网格员,他主动包联20户30人,并利用空闲时间耐心倾听居民诉求,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从政策宣传到矛盾调解,从安全排查到关爱特殊群体,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
2024年11月22日,李光辉包联的一位高龄老人严留海因病情复杂需要转院到二师焉耆医院,李光辉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联系连队“两委”成员及时帮助老人转院。
严留海患有胆囊炎、脑萎缩等多发病,当天因病情突然加重,需要进行转院治疗。李光辉将严留海送到医院后,为他办理了各项住院手续,直到严留海顺利转入新病房接受治疗。
住院期间,李光辉每天和严留海的家人保持着联系,持续关注着他的身体情况和治疗进展等。2024年11月25日,严留海病情得到好转可以办理出院手续。因考虑到出院后身体情况和后续治疗的问题,李光辉主动与主治医生进行详细沟通,了解严留海病情和后期治疗进展,并帮助严留海办理了出院手续。
“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是李光辉担任党员网格员以来的真实写照。他始终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初心,每周按时开展走访工作,无论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矛盾还是土地争议等问题,在他的耐心调解下,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更多群众受益,是人生一大乐事。”李光辉说。
从军营到农田,从保家卫国到服务群众,李光辉用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他像一棵胡杨,深深扎根在基层,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担当书写忠诚。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退伍军人的风采,更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第二师融媒体中心 严生金 王云鹏 冯波 秦利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