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首周,医药生物板块呈现结构性分化。A股医药指数周涨幅1.06%,跑输沪深300指数;H股生物科技指数上涨2.68%,但弱于恒生科技指数。细分领域中,医疗服务(+2.63%)、原料药(+2.08%)领涨,而生物制药(+0.65%)、中药(+0.17%)表现平淡。个股方面,A股热景生物、贝瑞基因分别以39%、34%的涨幅居前;港股迈博药业单周上涨78%,百心安、心通医疗跟涨。政策层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制定创新药目录”纳入国家任务,叠加丙类目录与商保支付协同推进,行业迎来“政策驱动+产业升级”双重利好。
政策支撑:定价松绑与支付体系重构驱动创新药发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化创新药定价机制与支付体系。在价格端,通过分层定价、企业自主定价与动态调整机制,稳定药企盈利预期。例如,丙类目录的制定将明确医保与商保的支付边界,为高临床价值药物开辟独立支付通道。支付端改革则聚焦商保先行支付与医保渐进覆盖的协同模式,加速创新药市场放量。
政策组合拳下,创新药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有望提升。政策红利不仅缓解了药企研发投入压力,也推动行业从仿制向原创转型。以商保支付扩容为例,丙类目录首版将于年内发布,预计覆盖更多高值创新药,形成“基本医保保基本、商保补高端”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中长期看,具备全球化研发能力的本土企业将率先受益。
此外,集采规则优化进一步强化市场准入支持。政策明确优先纳入临床急需的创新药,结合动态价格调整机制,平衡企业回报与患者可及性。这一框架下,创新药的市场渗透率与全球话语权将加速提升,行业进入“量价双稳”的红利兑现期。
企业动态: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竞逐技术突破
本周全球药企研发进展密集。诺华放射性癌症疗法Ac-PSMA-617注射液在华获批临床,适应症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罗氏旗下基因泰克的血栓溶解剂TNKase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本土企业中,复星医药丁二酸复瑞替尼胶囊上市申请获受理,标志其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取得突破。
从技术路径看,放射性药物与基因治疗成竞争焦点。诺华的Ac-PSMA-617采用靶向放射性配体疗法,可精准定位癌细胞;复星医药的丁二酸复瑞替尼则通过抑制特定激酶阻断肿瘤信号通路,二者均体现了高选择性治疗趋势。与此同时,AI医疗技术加速渗透,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重点推进AI辅助诊断与临床大模型应用,或重塑医疗服务的效率与精准度。
资本市场对创新成果反应积极。迈博药业周内股价上涨78%,反映市场对生物类似药及抗体技术的信心;热景生物凭借肿瘤早筛技术突破,单周涨幅达39%。尽管部分企业因阶段性业绩波动承压(如心通医疗预亏),但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仍被长期看好。
(注:本文数据及事件均基于公开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