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改名了?‘尼’变‘妮’,连Logo都换成了米妮头像!今天一早,热搜榜被‘迪士妮乐园’刷屏,网友惊呼:‘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吗?’这究竟是营销噱头,还是另有深意?
3月8日妇女节当天,上海迪士尼乐园主入口的标志性“迪士尼”字样悄然变身为“迪士妮”,米妮的蝴蝶结与粉色元素跃然眼前,瞬间点燃社交平台。网友晒出对比图调侃:“‘尼’字下岗,‘妮’字上位,迪士尼是懂谐音梗的!”
更有游客爆料,乐园内的标识、地图甚至APP界面均同步更新为“迪士妮”,连演职人员的工牌也添加了特别版米妮贴纸。这场“改名行动”不仅限于文字游戏,更是一场沉浸式主题体验的序幕。
有网友称已经不是第一次改名了,此前曾多次在三月改名。还有网友称三月是“公主月”,所以在这个月会做这种设计。
早在2019年,上海迪士尼就曾在3月1日至10日期间限时更名为“迪士妮乐园”,并推出米妮主题花坛、女性英雄角色互动等活动,致敬妇女节。此后,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每年3月化身“公主月”,通过细节改造强化女性主题:
2022年:主入口钟楼“尼”变“妮”,搭配粉色灯光秀,官方称“为女性喝彩”;
2024年:新增《惊奇队长》角色见面会,联动女性超级英雄IP;
2025年:除改名外,米奇、唐老鸭等角色集体换装春日限定服饰,帕帕里诺冰激凌推出粉色系甜品,甚至门票推出女神节专属优惠。
网友戏称:“三月迪士尼的KPI,全靠‘妮’字撑起来!”
迪士尼的“妮式营销”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精准踩中“她经济”浪潮的长期策略:
“迪士妮”通过谐音与米妮形象,将品牌与女性气质深度绑定。米妮的蝴蝶结、粉色元素与“公主月”主题,精准吸引女性游客及亲子家庭,强化“梦幻”“浪漫”的乐园标签。
从改名到角色换装、限定美食,迪士尼构建了一条完整的“女性向”体验链。例如,2025年新增的“米妮下午茶”与粉色慕斯蛋糕,不仅满足打卡需求,更通过高颜值产品刺激二次消费。
借妇女节节点,迪士尼以“为女性喝彩”为口号,将商业活动升华为价值观输出。例如,2022年公众号发文强调“致敬女性力量”,2025年联动《惊奇队长》角色,均凸显女性赋权主题,赢得公众好感。
网友热议:有人买单,有人吐槽
支持派:
“细节满分!连桶都贴了米妮贴纸,少女心爆棚!”
垃圾
“带女儿来体验,她指着‘迪士妮’说:‘这是公主的乐园!’”
调侃派:
“下次是不是要改‘迪士你’‘迪士我’?谐音梗扣钱!”
如果真心想支持女性,就应该全年无休地体现出来,而不是仅仅在三月份做做样子。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