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福特公司都无法挽救的汽车企业,一个刚刚冒头的中国车企能力挽狂澜吗?
2010年,吉利放下狠话,要不惜一切地收购美国沃尔沃汽车公司。
尽管,美国此时正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沃尔沃也发生多次股权变动,出现经营危机。
但吉利跟这个有百年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相差太远了。
有人说,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吉利老总李书福也自嘲道,这是农村穷小子想娶国际明星。
可无论外面如何嘲笑吉利自不量力,李书福还是背上120亿外债,硬生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如今多年过去,这场豪赌,李书福是输是赢?沃尔沃又为他赚了多少呢?
一、举债豪赌
说真的,当2010年传出,李书福举债凑足了12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来收购福特旗下的沃尔特汽车公司所有股权的消息后。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李书福是疯了!
原因无他,李书福确实目光长远、敢为人先,在1997年创办中国首家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汽车集团,当时国内汽车产业中算是佼佼者。
但是对于2010年的吉利集团而言,120亿的收购资金,依旧是吉利集团砸锅卖铁都凑不出来的天文数字!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当时为了能够买下沃尔沃,李书福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魔怔了。
为了凑钱,李书福几乎是把能借的都借了个遍。
大庆、上海嘉定、上海嘉定还有民间借贷,从几亿元到几十亿,吉利债台高筑,收购款依然有空缺。
甚至到后来,国内实在是借不出钱了,李书福还极其创造性地找到了福特公司又借了两亿美元。
对,没错,当年吉利用来收购福特沃尔沃的那些钱中,有部分还是刚刚从福特这里借的。
就这样,李书福东拼西凑,几乎是赌上所有,总算是凑足了这120亿的收购资金。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李书福拼上所有赌上一切,最后却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等待着他的是什么?
后果当然十分惨重,过去数十年的经营可能会化为乌有,自己也会身败名裂,并且背上天价债务,甚至是永不翻身!
千万不要以为,收购外国现成的公司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事实上有的时候会更坑。
比如说在李书福之前,中国上汽就用4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韩国双龙的40%股权。
然而,由于上汽没能能够正确处理好与韩国工会的关系,也没能把握好市场等各方原因,使得这些钱都打了水漂。
还有北汽,花了40亿人民币买到了被淘汰的车型文件,就更是血淋淋的教训了!
那么都已经有这么多前车之鉴了,李书福又哪来的底气,敢冒这么大风险呢?
二、孤勇逆行
按理来说,李书福成功收购沃尔沃,标志着在世界汽车产业处于中下游的中国汽车产业,总算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级汽车品牌。
这应该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值得媒体大吹特吹的事情。
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在谈成了这笔生意后,国内舆论基本上都不看好李书福。
为什么?
这真不是大家故意唱衰,实在是这事,怎么看怎么悬。
第一,因为当时的沃尔沃,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就连福特这种老牌汽车霸主,都没能够让沃尔沃起死回生,这才不得不转手卖给了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也难怪有那么多人不看好李书福了。
毕竟,难道你还能比福特公司更牛吗?
第二,吉利能够等到盈利的那一天吗?
要知道,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虽然是中国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但是每年的净利润也就不到九亿元。
福特的标价为60亿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约为400多亿元!),对于吉利来说,称得上是蛇吞大象,太勉强了。
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吉利集团要花上四五十年才可能赚到这笔钱。
再考虑到市场的风云变幻,以及种种可能产生的意外。
无论怎么看,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都实在是有点过于冒险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李书福刚刚凑足了巨款,买下了沃尔沃后,自己转眼就被告上了法庭。
原因嘛,倒也简单,因为吉利集团在开始时,由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模式,所以都是模仿现成的汽车品牌。
比如说日本的丰田。
因为这件事,李书福可是没少被告上法庭。
由此可以想象,当时李书福和吉利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压力?
那么,面对如此困境,李书福又该如何破局呢?
三、风雨过后
可能大家不清楚,家境一般的李书福能有后来的地位,靠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狠劲。
足足五次创业,李书福也遇上了不少危机,但他越挫越勇,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这一次也是如此,面对着无数人的质疑和现实的种种危机。
首先,李书福没有乱了阵脚,而是继续之前的双品牌战略。
即,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两者绝对不是父与子的依托关系,而是相互扶持的兄弟关系。
应该说李书福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他依靠沃尔沃在欧洲多年的经营,成立吉利在欧洲的首家汽车研发中心,就近利用欧洲较为先进的汽车技术和相关人才。
当然了,李书福也没有忘记国内的人才培养。
在2012年,他投资建立了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为公司发展做长期打算。
其次,李书福再一次敏锐地把握了时代的脉络,早早地找到了集团的发展之路,那就是新能源电动汽车。
之后,吉利又联手康迪电动集团、新大洋,不惜豪掷十亿人民币涉足电动车行业。
靠着长远目光和超强战略,吉利集团在李书福的带领下,竟然硬生生逐步走出了困境,而且迎来了真正的腾飞!
当然了,最先被盘活的还是沃尔沃。
事实证明,中国人在经商这方面还真的就未必比美国人差,福特没能搞活的沃尔沃硬生生被李书福搞活了。
2022年6月,曾经一度濒临破产的沃尔沃,起死回生,市值拥冲到了远超收购价的197.9亿美元市值!
但这还没完呢,伴随着沃尔沃的起死回生,吉利集团也得以借助引进来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渠道,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
此后的李书福又再接再厉,不断抓住时间收购那些已经经营成熟的汽车品牌,
十几年过去,如今的吉利集团,与那个到处借钱、被人嘲笑的公司,不可同日而语了。
截至目前为止,该集团拥有伦敦电动汽车、荷马、铭泰等诸多国际名牌。
它连续11年杀入世界500强,员工超过12万,资产也早就突破5100亿元。
大家自己算一算,相比于15年前,吉利到底赚了多少?
另外,曾经只能在中国国内汽车产业中排名前十的吉利,如今却是全球汽车品牌排名前十中,唯一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汽车品牌!
可以说,吉利已经成为中国国产汽车品牌的一个标杆,而这个品牌背后的故事,也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
外国人做不了的事情,中国人也未必就做不成!
结语
虽然,李书福的成功之路很难重新复制。
但是他的堪称传奇的前半生,却依旧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同样也是中国国民汽车企业由弱到强的见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