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鹿剪掉及腰长发套上蓝白校服,运河边的水腥味似乎穿透屏幕扑面而来。这位常州姑娘在新剧《北上》里的短发造型,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还在古偶剧里打转的流量花们——原来90后演员的出路,在央视黄金档的运河码头。
■ 从网红到顶流的"作弊密码"
2015年"猫的树"工作室的镜头里,26岁的白鹿正在经历人生第三次重启。做过韩流梦的追星少女、当过淘宝爆款模特、拍过小清新微电影,这些经历在当时的娱乐圈简历上,相当于写着"非科班野路子"。但正是这份"不专业",让她在《北上》里把夏凤华演成了运河活化石。
当导演姚晓峰要求她演出"泡在运河里长大的倔劲儿",白鹿没按套路出牌。她真去学了摇橹摆渡,在花街石板路上摔出淤青,把台词本泡在运河水里腌入味。这种"网红式沉浸体验",让原著作者徐则臣看完片花后惊觉:"她真把运河刻进DNA了。"
■ 央一黄金档的"流量祛魅术"
《北上》的定档,撕开了内娱最隐秘的鄙视链伤口。当"流量演员=烂剧"的刻板印象横行,央视一套黄金档却把宝押在了"于正女郎"身上。这不是赌博,而是精确计算后的降维打击——白鹿身上自带的"网红进化论",恰恰暗合了剧中90年代小镇青年的北上轨迹。
剧组在常州实景搭建的运河街巷里,白鹿和王学圻对戏时贡献了职业生涯最佳镜头。当她用方言说出"运河水流千年,人活不过百岁",老戏骨眼神里的惊诧藏都藏不住。这种代际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比任何营销通稿都更有说服力。
■ 流量花的"运河经济学"
在横店古偶剧片酬明码标价的今天,白鹿接演《北上》的片酬可能还不够买爱马仕限量款。但这位常州精算师算的是另一本账:央视黄金档的收视基本盘、茅盾文学奖IP的含金量、以及主流奖项的入场券。这种"用流量反哺正剧"的操作,正在重构内娱的生存法则。
当其他90花还在甜宠剧里内卷时,白鹿已经参透了运河文化的真谛——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从《周生如故》的BE美学到《北上》的现实主义,她的转型轨迹就像运河上的货船,看似缓慢笨重,实则载满时代重量。
《北上》预告片里有个神来之笔:白鹿站在船头,背后是逐渐模糊的运河古道,前方是若隐若现的上海天际线。这个镜头精准预言了内娱迭代方向——当行业寒冬冻僵了流量泡沫,真正能破冰前行的,永远是那些载得动时代重量的"运河船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