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第26个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听力健康,主要介绍听力健康知识,倡导科学用耳,减少听力损失,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游泳、洗澡、洗头发等导致耳朵进水,感觉很不舒服,也很难清理。遇到此类情况应该如何清理耳道,对于保持耳道的健康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此,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科中心主任医师樊兆民介绍,关于耳道容易进水的问题,这其实与耳朵的构造有很大关系。他通过模型向大家演示了耳朵的主要构成,人体的耳朵主要有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我们常说的耳朵进水主要还是外耳部分。耳道进水后如果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引发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炎等。
樊兆民现场分享了解决耳道进水的三个办法:一是重力辅助排水法。让进水的耳朵向下,把耳垂向后下方拉直,然后单脚跳,让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耳道;二是负压吸引法。把掌心做成空心状,压紧耳廓,使劲向里压,反复几次,这样让耳道里的气压产生变化,在气压的作用下,把水从耳道里吸出来;三是吸水材料处理。拿一根婴儿棉棒,伸进耳道里,轻轻转一转,边转边向里深,让棉棒把水吸出来。“以上是家庭生活中解决耳道进水的几种常用方法,如果没有有效解决,应及时就医处理。”
樊兆民介绍,保持耳道健康,预防耳部疾病,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耳朵的干燥,尽量避免耳道进水,尤其是游泳或者洗澡的时候,可以使用耳塞或者浴帽进行保护;另外,切忌乱挖耳朵,尤其不要用坚硬的工具清理耳内的异物,以免损伤耳道、鼓膜等听觉器官。当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