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在乌克兰,俄罗斯并非“侵略者”——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在俄乌问题态度上的180度大转变,显然正令全世界都大跌眼镜!
媒体报道截图
在俄乌冲突即将迎来三周年之际,七国集团(G7)计划发表一份新的联合声明,旨在回应这场战争的最新进展。
然而,英国媒体近日爆料称,声明内容一度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特别是在是否将俄罗斯称为“侵略者”这一问题上。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七国集团一致将俄罗斯称为“侵略者”,并且频繁在各种声明中使用这一表述,力图在国际社会中树立对俄罗斯的强烈指责。
尽管七国集团的其他成员国一再呼吁明确俄罗斯的侵略行为,但美国显然有着不同的战略考量,坚决不同意在声明中使用“俄罗斯侵略”等类似字眼。
这种微妙的立场变化,实际上折射出美国在全球战略布局中的深层次考虑。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越来越不单纯是支持乌克兰,而是融入了更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
美国担心的是,在国际舆论中将俄罗斯彻底定性为侵略者后,自己将进一步被推向与俄罗斯“零和博弈”的对立面,从而削弱其在全球事务中的灵活性和主动权。
美国对“俄罗斯侵略者”标签的抗拒,实质上揭示了其在全球政治中的一贯做法,双重标准。
回顾美国的历史,不难发现,凡是符合其利益的国家或势力,往往在美国的叙事中拥有更多的“宽容”。而对于那些与美国利益不符的国家,国际舆论的标签往往快速而直接地被贴上“邪恶”或“侵略者”的标签。
美国总统特朗普
此举并不令人意外,毕竟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环境下,美国急需修复其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中俄崛起的背景下,任何过于激烈的敌对立场都可能会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紧张局势。
而通过“模糊”对俄罗斯的定性,美国不仅能够保持其战略上的灵活性,还能避免在国际舆论中成为“孤立”的一方。俄罗斯,虽然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但在某些领域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美俄关系出现转变 资料图
美国反对将俄罗斯称为“侵略者”的事件,表面看是一个外交争端,但背后隐藏的却是更为深刻的全球战略博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