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科技时代,网络流量如同数字世界的血液,支撑着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手机上网套餐、家庭宽带成为许多人的“基本配置”。然而,你是否曾在深夜追剧或者打游戏时,疑惑过家里宽带为何会频繁卡顿?去年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职务侵占罪案件,为我们揭开了这种反常现象背后的惊人真相。这一案件虽已过去,但它蕴含的多重意义,在当下仍振聋发聩,不仅涉及大公司的管理漏洞,还牵扯高技术犯罪,更敲响了国有资产流失的警钟。
一、后台检测异常,揭开犯罪冰山一角
2023年11月14日,某通信集团公司工作人员在日常经营业务核查时,发现一批5055个宽带业务账号的后台流量超大,疑似被他人盗用开展PCDN或宽带出口经营。次日,公司进一步核查宽带账号登录数据,经技术分析,筛选出57个PON端口下多个账号登网,涉及长沙市岳麓区多个小区的3542条宽带,盗用事实基本坐实。公司内部纪律部门调查后,11月18日,被告人刘某交代犯罪事实,公司报案,12月6日,涉案人员刘某、王某、向某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职务犯罪,构建非法盈利链条
31岁的刘某,2014年从某名牌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毕业后入职该公司长沙分公司,凭借努力成为岳麓区建维中心的集客建设经理,负责光缆设备建设施工、开通业务及资源申请,公司项目经招投标承包给第三方,其施工、管理及人员考核都由刘某负责。2021年底,负责高新区宽带维护的向某某与朋友王某找上门,商讨“搞钱”之道。
36岁的王某自学网络服务器维护,敏锐捕捉到网络运营维护中的“商机”:短视频、直播业务火爆,流量需求巨大,盗取家庭宽带“沉睡”账户流量,整合引流到私建基站,再贩卖给直播平台,就能轻松获利。
在金钱诱惑下,三人利用各自资源开启犯罪行径。刘某负责基站选址与指挥,向某某利用职务便利获取闲置客户流量信息和后台数据提供给王某,王某则凭借技术窃取流量并对外出售,形成资源、平台、技术、市场一条龙的非法盈利模式。
三、法律严惩,敲响社会安全警钟
雨花法院公开审理查明,2022年8月至案发,三被告人非法获利79.4万元。刘某在公司内部审查时主动交代并退赔48万元,案发后又退赔20万元,向某某退赃8000元 。鉴于三人自首、坦白、退赃退赔、认罪认罚等情节,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至二年二个月不等刑罚,并处相应罚金,没收作案工具,责令继续退赔被害单位经济损失。
这一案件的意义非凡。从企业管理层面看,大公司需深刻反思内部管理流程与监督机制,如何避免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如何有效管控关键岗位权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高技术犯罪防范上,技术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新型犯罪,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与管理手段需不断升级,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犯罪手段。国有资产保护更是重中之重,每一次国有资产流失都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必须筑牢法律和制度防线。
法官警示我们,从业者要坚守职业道德与法律底线,莫因贪欲自毁前程。网络安全关乎个人隐私、财产乃至人身安全,网络服务提供者需守好网络安全关口,强化内部管理,及时封堵技术漏洞,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做到“技防、人防、防技、防人”,减少杜绝网络安全隐患,让网络空间风清气正,让国有资产安全无虞,让企业管理科学有序 。(案例来源: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