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橘红作为中国传统药材,其止咳化痰、理气健脾的功效在古代多部医学典籍中均有记载。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古籍记录及其对化州橘红的描述: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记载内容:
《本草纲目·果部》中提到橘皮(陈皮)的药用价值时,特别提及化州橘红的独特功效:
“橘红,温燥之性胜于橘皮,消痰利气,宽膈散寒,解酒毒,治呕哕反胃、嘈杂吐水。”
-解读:
李时珍强调化州橘红因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特殊,药性更烈,化痰止咳效果优于普通橘皮,成为明清时期宫廷御用的止咳珍品。
《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
-记载内容:
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进一步细化化州橘红的功效:
“化州橘红,消痰甚灵,治肝气郁结、伤酒久咳,每用一片,沸汤冲服,痰消气顺。”
-解读:
书中明确区分了普通橘红与化州橘红的差异,指出化州橘红因表面密布绒毛(“礞石点”),药效更佳,尤其适合长期咳嗽、痰湿壅塞者。
《滇南本草》(明·兰茂)
-记载内容:
这部云南地方性本草著作记载了化州橘红的应用场景:
“橘红,味辛、苦,性温,主宽中理气,消痰止嗽,治胸膈胀满、痰饮气喘。”
-解读:
书中提到橘红可煎汤、制丸或含服,尤其推荐与蜂蜜同用,缓解肺燥干咳。
《药性考》(清·吴仪洛)
-记载内容:
清代药学专著《药性考》强调化州橘红的“温通”特性:
“化橘红,辛香走窜,能宣肺气,开郁结,凡寒痰冷饮、宿食停积,非此不除。”
-解读:
书中指出其适合寒性体质(如风寒咳嗽、痰白黏稠)人群,并提到化州橘红陈化越久,药性越醇和。
《化州县志》(明清地方志)
-历史佐证:
明清时期的《化州县志》从地方物产角度记载了化州橘红的独特性:
“化州橘红,州人视为至宝,其果未熟已密布茸毛,他处橘红移植则毛脱性失,唯州城赖罗水畔十五里内所产为真。”
-解读:
地方志证实了化州橘红的道地性——仅化州特定区域(如平定镇)因土壤富含礞石矿元素,才能产出绒毛浓密、药效显著的橘红。
化州橘红的四大核心功效
1. 止咳化痰:针对寒咳、久咳、痰多黏稠(尤其风寒型咳嗽)。
2. 理气宽中:缓解胸闷、腹胀、消化不良。
3. 解酒护肝:减轻酒后恶心、头痛、湿热症状。
4. 抗菌抗炎:古籍虽无现代术语,但提到其可“消喉肿”“解肺热”,与现代研究其挥发油抑菌作用吻合。
现代应用与古籍智慧的融合
如今,化州橘红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其有效成分(如柚皮苷、野漆树苷)经科学验证,证实了古籍中“化痰止咳”的机理。
良橘堂,传承历史草本医学智慧,结合现代工艺,将这一千年药食同源瑰宝带入日常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