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浏览行业最新资讯,看看你错过了哪些近期要闻?
一、《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政策解读疾控体系建设篇
大众健康报2月7日政策解读版面,为推动四川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提升全省疾控体系的建设水平和传染病防控能力。聚焦于“疾控体系建设”,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详细解答了四川省在构建疾控体系方面的思考与具体措施,包括强化疾控机构的核心职能、推动医防协同融合发展、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四川省在构建新时代疾控体系方面有哪些思考和具体举措?
答:新形势下的疾控体系建设,我省将以强化疾控机构六大核心能力,完成“健康维护和促进、公共卫生干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四大任务,实现“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三大使命为基本思路。
一是建优建强疾控机构。以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区域中心实验室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规范开展疾控机构等级评审,分层分级强化各级疾控机构核心职能。
二是构建医防协同融合体系。依托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夯实医疗机构在疾病防控中的哨点作用;推动疾控机构参与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健康管家”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模式,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实现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业务协同、人才流动、服务融合、信息共享。
三是强化疾控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重点聚焦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呼吸道疾病等重大慢性病防控策略及技术中的“卡脖子”问题,搭建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持续优化重大传染病等疾病防控策略,推动“医防研”协同,加快培育疾控新质生产力。
疾控改革对市、县两级卫生监督体系改革的要求是什么?要如何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职能?
答:市、县两级卫生监督体系改革要求如下。一是同级卫生健康部门要设置承担卫生监督职责的专门内设机构。二是加快整合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职责,重新组建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卫生监督所(站)牌子,整合后的疾控(监督)机构需设相关卫生监督业务科室。
疾控改革后要从以下方面强化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职能。一要确保卫生监督执法力量。按照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统筹整合后疾控(监督)机构人员岗位设置,争取启用卫生执法空缺编制,确保从事一线执法的人员力量不削弱;统筹疾控、监督现有的后勤保障资源,保障卫生监督履职需求。二要健全卫生监督工作机制。厘清整合后疾控(监督)机构卫生监督职能职责,健全监督检查、投诉举报查处、行政处罚等工作机制和流程。建立健全监督与监测信息互通、执法检查与现场采样互动、行政执法与技术指导互促等工作机制,确保疾控和监督业务双促进、双提升。三要提升卫生行政执法能力。实施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三年计划。以完善执法体系、提升人员能力、创新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四大行动”为抓手,切实提升卫生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目的是什么?其主要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答:实施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项目旨在健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增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提高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
主要包括两大板块,一方面,建设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结合全省卫生健康信息化基础现状和传染病防控与卫生应急需求,建设“数据统一采集、业务分级应用”的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强化各部门间相关数据的采集和汇聚,实现融合化数据服务、智慧化监测预警、一体化应急保障、智能化指挥调度和多元化用户接入的信息化、数字化体系,满足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平战结合”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实施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风险识别和疫情报告时效,实现传染病相关诊疗数据的智能采集,助力传染病监测预警模式从“被动报告”转向“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以“自动化”“智能化”助力医疗机构履行传染病预防、报告、治疗、控制等法定职责。
新闻来源:大众健康报
争上游有话要说:
疾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是新时期疾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疾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室建设、设备购置、监测网络完善等方面,是疾控机构更好地履行职能、提高监督执法效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力保障。信息化则是提升疾控体系效能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疾控信息的快速传递、共享和分析,提高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的效率。执法装备的升级和配发是推动各级疾控建设,保障疾控体系改革有序进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争上游移动现场执法包集成移动端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实时传输、数据存储,监管平台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等功能,实现执法人员的实时监管,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是有效改善监督执法工作条件的“执法神器”。移动执法系统可以帮助各级疾控实现对执法行为的追踪和分析,为制定科学的执法政策提供参考,不仅可以提高基层随机监督抽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推动综合监督执法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更好地保障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部分地区公共卫生资源匮乏、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争上游科技提出以信息化建设帮助各级疾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传染病防治效率的“智慧疾控”解决方案。通过建设智慧中台及智慧监测、智慧预警等多个应用系统,完善信息报告管理过程,对传染病疫情、重大和重点传染病、症候群、传染病病原等相关传染病数据实时监测,同时整合医疗机构、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等多部门数据,形成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打造全方位防控网络,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智慧监测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传染病疫情、重大和重点传染病、症候群、传染病病原等相关传染病数据实时监测,同时整合医疗机构、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等多部门数据,形成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打造全方位防控网络, 有效解决预警关口滞后等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智慧预警系统通过整合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重大和重点传染病管理系统、症候群监测系统,传染病病原监测系统、舆情监测系统和外部业务数据等多个数据来源的监测数据,与相关业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专业预警模型的传染病智慧化预警系统,实现传染病监测的早发现,为传染病防控提供在线实时监测监控态势感知,形成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实现科学、可视化的早期预警和发病趋势预测。
二、长江湖北段宜昌、荆州多区县反映自来水异味
2月2日,湖北宜昌市、荆州市多个区县市民称,他们所在的地区自来水近两天持续出现异味,影响正常生活。封面新闻记者从属地水务集团获悉,因水源地氮元素超标,水务集团加大了氯元素投放,导致水体产生异味,“根据实时检测数据,出口的自来水所有标准都符合要求,家庭接的水敞口静置一段时间就好了。”
荆州市沙市区市民李女士介绍,家中自来水从2月1日开始出现腥臭味。“冷水不是太明显,烧开的热水和洗澡时候比较明显,味道刺鼻。暂时不敢给小孩洗澡,大人洗澡暂时没出现皮肤不适情况。”
社交平台上多位市民发帖显示,长江湖北段自上而下的枝江市(宜昌代管)、荆州沙市区、石首市(荆州代管)、监利市(荆州代管)的自来水均出现上述情况。不少荆州区域市民前往荆州水务集团官方账号下留言,反馈水体出现腥臭、异味。该账号未对相关情况进行回应。
2日下午,封面新闻记者以市民身份先后联系枝江市水务公司、荆州市水务公司。枝江水务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水体异常情况截止中午基本上已经全部解决,少部分区域可能因为管道残留还有疑问出现,建议水体接放之后敞口静置一段时间使用。“我们没接到污水排放情况。因天气原因,在水源地加大了氯元素投放消毒,产生了味道,都是正常的。”
新闻来源:封面新闻
争上游有话要说:
水是生命之源,民众对饮水用水十分关心。过年期间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有关部门还需要继续加强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及时公布水质检测结果,打消民众对水源污染问题的担忧。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争上游科技创新研发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水源地水质的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结合GIS地理系统来呈现监测数据,异常数据自动报警,根据数据来进行决策分析并提供数据共享的接口和标准。设备可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污水、工业用水等在线水质监测。所监测的各类指标可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送到监测中心,也可在监测现场实时读取数据,可以迅速有效地反映水质变化情况,方便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公示。除此之外,争上游科技还创新研发空气质量在线监测、放射卫生在线监测、职业卫生在线监测、医疗废物在线监测、现制现售水监管等在线监测等一系列非现场卫生监督执法产品,帮助监管部门实现政民互动式执法、远程监管、移动监管,有力地提升执法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