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凌朗
编辑| 汪戈伐
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2025年1月24日,TCL中环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亏损82-8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更是高达92-99亿元。
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隆基绿能88亿元的最高亏损预期,也让TCL中环成为2024年光伏行业当之无愧的"亏损王"。
从TCL中环季度财报来看,亏损态势逐季恶化:一季度亏损8.8亿元,二季度亏损21.84亿元,三季度进一步扩大至29.98亿元。这家拥有60多年历史、曾穿越三轮光伏周期的行业老兵,如今却在第四轮周期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更令市场不解的是,在硅片出货量与隆基绿能相当的情况下,TCL中环的亏损却远超对手。显然,这背后既有行业周期的冲击,更暴露出公司在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
追溯TCL中环的困境,最直接的导火索是2024年光伏产业链的断崖式下跌。
例如:多晶硅致密料均价由年初的65元/kg降至年底的39元/kg,降幅40%;颗粒硅由年初的59元/kg降至36元/kg,降幅39%;182矩形、210R、210硅片年度均价降幅分别为50%、39%、56%。
价格降幅涵盖了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多个产业链环节,这里不再一一举例。但细究其因, TCL中环的诸多决策实际上在不断加剧这种下行趋势。
一个典型案例是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的"高开工率"策略。当时整个光伏产业链已经出现明显供需失衡,多数企业选择主动降低产能利用率。然而TCL中环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开工率维持在90%以上。
这种做法虽然让公司的硅片市占率短暂超越隆基绿能达到23.5%,但代价是存货快速累积,到2024年第三季度已达89.6亿元。更严重的是,这种"以量换价"的策略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供需失衡, 最终对公司自身造成了更大的冲击。
对比来看,同期其他光伏企业普遍采取了更为审慎的经营策略。以隆基绿能为例,其硅片开工率仅维持在50%-60%,虽然在短期内让出了部分市场份额,但有效控制了库存风险。
而TCL中环的激进策略不仅没能带来预期的市场优势,反而在2024年第三季度因存货积压计提了高达23.97亿元的减值损失。
在资本运作方面,TCL中环对美股上市公司Maxeon的投资引发争议。自2019年以2.98亿美元入股后,公司持续加码。2024年5月,TCL中环不顾Maxeon连年亏损,拟斥资不超过1.98亿美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50.1%以上。11月,公司又表示有意收购Maxeon的全资子公司SPML及其非美国地区销售子公司。
我们认为,这些决策背后显示出TCL中环在战略布局上略显“固执”:即便Maxeon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亏损2.67亿美元和2.75亿美元,给TCL中环带来超过18亿元的负面影响,公司仍在不断加码投资。
在持续的业绩压力下, TCL中环于2024年8月迎来重大转折。曾带领公司41年的掌舵人沈浩平辞去CEO职务。突然的人事变动背后,似乎反映出公司内部下定决心减少分歧,统一经营策略。
董事长李东生在接任临时CEO后坦言:"今年中环的业绩表现,是TCL进入光伏行业以来最差的一年,营收下降超过50%。而如果TCL集团不含光伏来看,整体业绩是增长了28%。"
TCL中环的困境还体现在其他业务领域。
2024年上半年,TCL中环的半导体业务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28%大幅下滑至17%。在太阳能电池业务方面,公司的TOPCon和叠瓦技术也未能取得预期突破。组件业务的营收占比虽然达到17.04%,但毛利率仅为0.9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数据都说明公司在多元化布局上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2024年9月底,“80后”高管王彦君接任TCL中环CEO一职,开启新一轮战略调整。
新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断臂求生"的措施:首先是下调硅片开工率5%-10%;其次在2024年11月底主动叫停了49亿元可转债发行,暂停了包括12.5GW 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募投项目。这些决策虽然意味着放弃一些发展机会,但也显示出公司开始正视问题的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TCL中环在研发投入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调整。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大幅下降超过70%,从19.3亿降至5.4亿。这种收缩在短期内或许能够改善现金流,但也可能影响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作为对比,同期隆基绿能研发费用达到13.46亿元,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使双方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
进入2025年,光伏行业倒也出现一些积极信号。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2025年1月初N型G12单晶硅片价格环比上涨9.15%。
在这种背景下,TCL中环第四季度亏损收窄至19.39-26.39亿元,环比已有明显改善。这一变化也反映出新管理层的调整措施开始产生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TCL中环的困境远未结束。最新数据显示,受累于前期高库存, 公司2024年度计提的存货减值损失为23.97亿元。
同时,TCL中环的海外市场拓展也面临挑战。2024年上半年TCL中环的海外营收占比仅为10%左右,与行业领先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种过度依赖国内市场的结构,使得公司更容易受到国内产业链价格波动的影响。
面对这种局面,新任CEO王彦君正在尝试一条新的突围路径。首先是加强BC技术(背接触电池技术)领域的布局,试图依托Maxeon的1650项专利优势开展技术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TOPCon、BC等先进产品市占率不断提升,这些技术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同时,参与者开始重新审视一体化布局战略,在电池组件领域谋求新的发展空间。
目前看来,TCL中环仍然在努力推进海外布局。
公司计划在沙特投资20.8亿美元建设20GW光伏晶片厂,持股40%。这一项目如果顺利实施,将有助于公司打开中东市场,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度。但这些转型能否奏效还需要时间检验。毕竟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产能过剩仍是悬在整个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国金证券预测,光伏产业链盈利拐点最快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到来,但前提是行业需要完成新一轮的优胜劣汰。
从近期的一系列动作来看,TCL中环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发展策略,但要真正走出困境,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调整和更深层次的变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内容沟通请联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关注下方备用号,防止失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