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去的印象中,崔嵬(wéi)这个名字一直是和众多好看的电影联系在一起的;但以前不知道的是,崔嵬在舞台剧方面的造诣也很深。
崔嵬原名崔景文,1912年10月4日出生在山东省诸城县王家巴山村一个贫农家庭,幼年时全家逃荒到青岛叔父家谋生。1930年2月,考入济南的山东省立实验剧院编剧组学习;实验剧院停办后,返回青岛、组织海鸥剧社,并改名崔嵬。
1932年春,他加入青岛左翼戏剧家联盟,负责组织各学校剧团的排练演出工作。1933年2月,他与杜建地合作,把《放下你的鞭子》改为广场剧《饥饿线上》。青岛地下党被破坏后逃亡北平,1935年8月、赴上海从事戏剧电影活动,并于1936年,加入上海剧作者协会。从此开始了他的戏剧和电影的双线人生。
在如去的记忆里,对于崔嵬的以下电影都有深刻的印象:
- 根据杨沫同名小说改编,反映知识女性走上革命道路的的《青春之歌》;
佘太君百岁挂帅《杨门女将》,穆桂英怀孕出征的《穆桂英大战洪州》;
根据梁斌同名小说改编的,反映从清末到民国、农民与地主斗争的《红旗谱》;
抗日电影《小兵张嘎》;
抗日、京剧艺术电影《平原作战》;
“赤脚医生”为贫下中农送医送药的《红雨》……
1979年2月7日,崔嵬因肝癌在北京逝世;值其忌日,如去特以《红雨》一片的故事梗概,来追思这位电影大师。
70年代初。当时的太行山区青山大队也紧跟全国形势、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社员们干劲冲天地在修建水库。可是,由于山区缺医少药,影响了社员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水库工程的进展。
小社员红雨看到眼里、急在心里;尤其是当他看到解放前在药铺当掌柜的孙天福,至今还在卖假药、刁难社员时,更是决心当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脚医生。
孙天福为了把握住全村的医疗大权,提出要当赤脚医生,并得到大队长二槐的支持。但大队党支部书记庆林和以石匠爷为代表的贫下中农,支持红雨当赤脚医生,结果是红雨进了赤脚医生训练班。红雨听了石匠爷讲述的解放前孩子看不起病惨死去的遭遇后,更坚定了当好赤脚医生的决心。
红雨学习结束,回到村里,他一面劳动,一面为社员治病,深受群众欢迎。孙天福为了和红雨争夺农村的医疗阵地,抓住红雨给赵老欢扎针时滞针一事,造谣吹风,妄图搞垮赤脚医生。红雨在党支部和社员们的支持下,与孙天福进行了斗争。
在实践中,红雨的医疗技术逐渐提高,他上山采药,雨夜出诊,相继治好了赵老欢和小莲妈的病,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孙天福仍不甘心,在红雨给石匠爷喝的药里下了巴豆霜,妄图达到其罪恶目的。
红雨及时抢救石匠爷脱险,并认真调查研究,终于查明真相。孙天福见事已败露,狗急跳墙,在红雨调查回村的路上,动刀行凶。红雨沉着机智,把他引到桥上,打翻落水,孙天福束手就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