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以前的学习和认知中,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一直追随着地球。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深入,这一观点可能要被推翻了。
在近些年的观测中,科学家们发现,在地球周围时常会有一些较小的太空岩石像月球一样,围绕地球公转,他们将此命名为“准月球”。
这些像太空岩石可以被当做行星吗?它们是否会像月球一样,拥有稳定的运行轨道,一直围绕地球公转呢?
“准月球”的发现
大家可能对准月球具体的定义还比较模糊,毕竟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只有一个月球,现在突然多出来许多“准月球”,反而不太理解了。
准月球其实就是科学家们认为的“预备月球”。它的形成条件也较为简单,是一颗小行星或者一颗星,拥有与地球间稳定的引力作用,这种稳定的引力形成了轨道,使其可以围绕地球公转。
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与月球并无二致,都在追随着地球。只是它们的亮度和形状、大小可能会各不相同,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比月球要丑;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发现时间也较晚;因此,并称它们为”小月球“或”“准月球”。
那么,这些追随着地球的“小月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怎么之前没有听说过呢?
准月球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它是在这一年里被夏威夷哈雷阿卡拉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发现的。
在他们的每天的定点观察中,发现了一颗与众不同的“震荡天星”。这颗行星的轨道环日轨道和环地轨道十分相似,并且有着28分钟一圈的极高自转速度。
刚开始的时候,科学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这颗行星的神奇之处,只是将它列入了重点关注名单。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了其围绕地球公转的平稳运行轨道,至此,“震荡天星”成为了第一个“准月球”。
在2023年,“准月球”迎来了另一个伙伴,是一颗直径约为15米的太空岩,于当年3月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维希耶·赛曼在观测小行星时发现,将其命名为2023WF13。
这颗太空岩又小,光线又暗,因此在以往的观测中没有被发现。2023WF13的运行轨道十分有趣,它在运行过程中总会被地球的引力拉扯住,从而会靠近地球运行几天。
等到运行轨道稍微离地球远一点的时候,又会收到太阳的引力,向远离地球的方向飞驰。
就在受太阳引力影响将要脱离轨道时,地球也在公转和自转,变化的轨道又产生出了强大的牵引力,将2023WF13行星又拉扯了回来。
所以,这颗行星看起来就像是在围绕地球公转,而地球和太阳就好像两个争抢玩具的小孩子,在抢夺过程中形成了一道道曲线,那便是2023WF13 的轨道。
这条轨道在每次掠过地球的时候,都会在地球周围形成一层光环,这种独特的现象成为了它被发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相比之下,2016年发现的“震荡天星”的运行轨道就没有2023EF13那么明显了,它没有掠过时耀眼的光环。反而是每次掠过地球时,会被地球引力向反方向拉扯,在离开和拉扯的作用力下,它的运行轨道呈“8”字形。
这两颗行星的发现,打开了科学家们想要探求更多“准月球”的好奇心,于是越来越多的“准月球”被人们发现,从神秘的太空中来到了大家面前。
到底有多少“准月球”?
随着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发现地球周围的“准月球”是非常多的,不过其中有许多是收到各种牵引力暂时围绕地球做公转运动的。
目前,已经确认了大约有18个常驻的准月球。其中,最大的准月球被叫做3753,它的直径约有5公里。
虽然它在围绕地球做公转运动,但同时也存在于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旋转。这种行星应该是原本受太阳引力的影响是要绕太阳公转的,但因为距离等原因受到地球引力的拉扯,也随之公转。
因此,3753并不是真正的月球,而是一个叫做竞态共存伴星的特殊例子。
还有一颗“准月球”是2020CD3,它被认为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小行星,它就犹如一颗存在感非常薄弱的孤星,长期以来都没有被人们注意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行星,如2013P5、2006PH120等等,这些小行星就离地球的距离要远多了。
它们的最初形态是从别的较大的行星中迸发出的一些岩体物质,在飞行的过程中,被地球引力吸引到了周围,成为了“准月球”。
但是这些“准月球”并不是只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它会在多种力的作用下,改变运行的轨道。有的受到其他行星等引力作用,多重引力下反而会将力的作用相互抵消,使其成为一颗自由行星,飞到宇宙各处去。
有的“准月”则在绕地球运行一段时间后,受到太阳引力会逐渐远离地球,朝着离太阳越来越近的方向前进,最终有可能受到太阳大量热能的影响而被毁灭。
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聪明”的小行星,它们在受到太阳引力拉扯的时候,会将自己的运行轨道改变,或变成椭圆等形状,这种轨道可以从地球的引力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颗独立的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科学家对“准月球”的探索还在持续推进,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有趣的行星进入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对神秘宇宙的向往和了解。
“准月”是否会撞地球?
在了解到地球周围有许多“准月球”后,大家是否会担心,这些“准月球”哪天会不会突然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而撞向地球呢?
这种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因为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是遵循着严格的物理定律运行的。这就好比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一个零件都在它原本既定的地方工作,不会突然跑出来,扰乱其他零件的工作。
这种轨道通常是稳定的,并且力的作用较为持久,不会在短期内发生突变,以至于产生一些意外情况。
地球、准月球、太阳,这三大关联引力构成了稳定的作用力,使得天体轨道既稳定,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非常安全。
除非是受到外部巨大力量的干扰作用个,否则小行星撞地球的几率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小行星撞地球的理论假设通常只存在于小说或电影中,是为了吸引人们眼球而营造出来的噱头,大家尽可以放宽心,不必担心这种小概率事件。
从曾经的历史数据来看,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有准月球或者其他天体撞向地球的历史。
因此,基于目前的天文知识和观测到的数据来看,准月球不会撞向地球,大家不必担心。
“准月球”对人类的意义及作用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准月球”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回归生活的本质,“准月球”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呢?
首先,“准月球”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研究价值。它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关于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线索,使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结果和证据倒推部分宇宙的形成历程。
通过研究研究“准月球”的形成机制、轨道特征和物质组成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行星和卫星的形成过程。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准月球”上残存的化学物质与月球的相作比较,通过对比可以推算出太阳系早期的状态和它们共同的起源。
也许有一些“准月球”是一些物质条件较好的行星演化而来,这些行星上也许留有过生命存在过的痕迹,这些对我们探索宇宙的未知大有裨益。
“准月球”的探索,还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离地球的距离相对较近,便于人类的勘测和观察,可以为未来的载人航天和无人探测任务提供新的机会。
在多次派遣航天探测仪器往返于行星与地球的过程中,我们会获取到更多的新信息,同时技术也会更加进步,方法会更先进。
此外,“准月球”还可能会成为人类在太空建立的潜在据点,它们相对稳定的轨道和可能存在过的生命痕迹、资源,可能会成为人类在未来探索太阳系的重要奠基。
至于“准月球”上可能存在的自然资源,并不是空穴来风。经过科学家们的勘测,其表面可能存有水资源、矿物质和稀有元素等。
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做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那么将会为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不可多得的物质支持。
这些重要的能源,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行星,它们游走于宇宙中,等待着人们的探索和挖掘。
结语
近些年发现的“准月球”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地球只有一个天然卫星”的认知,并且越来越多的“准月球”随之涌现出来,为太空又增加了一笔神秘的色彩。
这些“准月球”将对人们探寻宇宙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能会成为人类未来的“秘密基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