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0年,高洋在接掌了东魏的权力之后,逼迫魏孝静帝搞了禅让,自己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北齐。高洋为什么会如此着急的称帝,而为什么东魏内部反对高洋称帝的声音如此之大呢?高洋又如何排除各种压力称帝的呢?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这段历史。
《资治通鉴》原文
高祖武皇帝十八太清三年(己巳,公元五四九年)
癸巳,洋讽东魏主以立太子大赦。澄死问渐露,东魏主窃谓左右曰:“大将军今死,似是天意,威权当复归帝室矣!”洋留太尉高岳、太保高隆之、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子如、侍中杨愔守鄴,馀勋贵皆自随。甲午,入谒东魏主于昭阳殿,从甲士八千人,登阶者二百馀人,皆攘袂扣刃,若对严敌。令主者传奏曰:“臣有家事,须诣晋阳。”再拜而出。东魏主失色,目送之曰:“此人又似不相容,朕不知死在何日!”晋阳旧臣宿将素轻洋;及至,大会文武,神彩英畅,言辞敏洽,众皆大惊。澄政令有不便者,洋皆改之。高隆之、司马子如等恶度支尚书崔暹,奏暹及崔季舒过恶,鞭二百,徙边。
太宗简文皇帝上大宝元年(庚午,公元五五零年)
戊辰,东魏进太原公高洋位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齐郡王。
庚寅,东魏以尚书令高隆之为太保。宣城内史杨白华进据安吴,侯景遣于子悦等帅众攻之,不克。
东魏行台辛术将兵入寇,围阳平,不克。
庚申,东魏进丞相洋爵为齐王。
东魏齐王洋之为开府也,勃海高德政为管记,由是亲昵,言无不尽。金紫光禄大夫丹杨徐之才、北平太守广宗宋景业,皆善图谶,以为太岁在午,当有革命,因德政以白洋,劝之受禅。洋以告娄太妃,太妃曰:“汝父如龙,兄如虎,犹以天位不可妄据,终身北面。汝独何人,欲行舜、禹之事乎!”洋以告之才,之才曰:“正为不及父兄,故宜早升尊位耳。”洋铸像卜之而成,乃使开府仪同三司段韶问肆州刺史斛律金,金来见洋,固言不可,以宋景业首陈符命,请杀之。洋与诸贵议于太妃前,太妃曰:“吾儿懦直,必无此心,高德政乐祸,教之耳。”洋以人心不壹,使高德政如鄴察公卿之意,未还;洋拥兵而东,至平都城,召诸勋贵议之,莫敢对。长史杜弼曰:“关西,国之劲敌,若受魏禅,恐彼挟天子,自称义兵而东向,王何以待之!”徐之才曰:“今与王争天下者,彼亦欲为王所为。纵其屈强,不过随我称帝耳。”弼无以应。高德政至鄴,讽公卿,莫有应者。司马子如逆洋于辽阳,固言未可。洋欲还,仓丞李集曰:“王来为何事,而今欲还?”洋伪使于东门杀之,而别令赐绢十匹,遂还晋阳,自是居常不悦。徐之才、宋景业等日陈阴阳杂占,云宜早受命。高德政亦敦劝不已。洋使术士李密卜之,遇《大横》,曰:“汉文之卦也。”又使宋景业筮之,遇《乾》之《鼎》,曰:“《乾》,君也。《鼎》,五月卦也。宜以仲夏受禅。”或曰:“五月不可入官,犯之,终于其位。”景业曰:“王为天子,无复下期,岂得不终于其位乎!”洋大悦,乃发晋阳。
高德政录在鄴诸事,条进于洋,洋令左右陈山提驰驿赍事条并密书与杨愔。是月,山提至鄴,杨愔即召太常卿邢劭等议撰仪注,秘书监魏收草九锡、禅让、劝进诸文;引魏宗室诸王入北宫,留于东斋。甲寅,东魏进洋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洋行至前亭,所乘马忽倒,意甚恶之。至平都城,不复肯进。高德政、徐之才苦请曰:“山提先去,恐其漏泄。”即命司马子如、杜弼驰驿续入,观察物情。子如等至鄴,众人以事势已决,无敢异言。洋至鄴,召夫赍筑具集城南。高隆之请曰:“用此何为?”洋作色曰:“我自有事,君何问为!欲族灭邪!”隆之谢而退。于是作圜丘,备法物。
丙辰,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郎赵彦深等求入启事,东魏孝静帝在昭阳殿见之。亮曰:“五行递运,有始有终。齐王圣德钦明,万方归仰,愿陛下远法尧、舜。”帝敛容曰:“此事推挹已久,谨当逊避。”又曰:“若尔,须作制书。”中书郎崔劼、裴让之曰:“制已作讫。”使侍中杨愔进之。东魏主既署,曰:“居朕何所?”愔对曰:“北城别有馆宇。”乃下御坐,步就东廊,咏范蔚宗《后汉书·赞》曰:“献坐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所司请发,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朕欲与六宫别,可乎?”高隆之曰:“今日天下犹陛下之天下,况在六宫!”帝步入,与妃嫔已下别,举宫皆哭。赵国李嫔诵陈思王诗云:“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直长赵道德以故犊车一乘候于东阁,帝登车,道德超上抱之,帝叱之曰:“朕自畏天顺人,何物奴敢逼人如此!”道德犹不下。出云龙门,王公百僚拜辞,高隆之洒泣。遂入北城,居司马子如南宅,遣太尉彭城王韶等奉玺绶,禅位于齐。
戊午,齐王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天保。自魏敬宗以来,百官绝禄,至是始复给之。己未,封东魏主为中山王,待以不臣之礼。追尊齐献武王为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后改为高祖;文襄王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辛酉,尊王太后娄氏为皇太后。乙丑,降魏朝封爵有差,其宣力霸朝及西、南投化者,不在降限。
齐主封宗室高岳等十人、功臣库狄干等七人皆为王。癸未,封弟浚为永安王,淹为平阳王,浟为彭城王,演为常山王,涣为上党王,淯为襄城王,湛为长广王,湝为任城王,湜为高阳王,济为博陵王,凝为新平王,润为冯翊王,洽为汉阳王。
秋,七月,辛亥,齐立世宗妃元氏为文襄皇后,宫曰静德。又封世宗子孝琬为河间王,孝瑜为河南王。乙卯,以尚书令封隆之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平阳王淹为尚书令。
齐主初立,励精为治。赵道德以事属黎阳太守清河房超,超不发书,棓杀其使;齐主善之,命守宰各设棓以诛属请之使。久之,都官中郎宋轨奏曰:“若受使请赇,犹致大戮,身为枉法,何以加罪!”乃罢之。
司都功曹张老上书请定齐律,诏右仆射薛琡等取魏《麟趾格》,更讨论损益之。
齐主简练六坊之人,每一人必当百人,任其临陈必死,然后取之,谓之“百保鲜卑”。又简华人之勇力绝伦者,谓之“勇士”,以备边要。
始立九等之户,富者税其钱,贫者役其力。
庚午,齐主如晋阳,命太子殷居凉风堂监国。
己卯,齐主至晋阳宫。广武王长弼与并州刺史段韶不协,齐主将如晋阳,长弼言于帝曰:“韶拥强兵在彼,恐不知人意,岂可径往投之!”帝不听。既至,以长弼语告之,曰:“如君忠诚,人犹有谗,况其馀乎!”长弼,永乐之弟也。乙酉,以特进元韶为尚书左仆射,段韶为右仆射。
辛丑,齐主还鄴。
齐主命散骑侍郎宋景业造《天保历》,行之。
太宗简文皇帝下大宝二年(辛未,公元五五一年)
辛亥,齐主祀圜丘。
癸亥,齐主耕籍田。乙丑,享太庙。
或告齐太尉彭乐谋反;壬辰,乐坐诛。齐遣散骑常侍曹文皎使于江陵,湘东王绎使兼散骑常侍王子敏报之。
三月,丙午,齐襄城王淯卒。
齐司空司马子如自求封王,齐主怒,庚申,免子如官。
庚午,齐主以司马子如高祖之旧,复以为太尉。
九月,癸巳,齐主如赵、定二州,遂如晋阳。
齐主每出入,常以中山王自随,王妃太原公主恒为之尝饮食,护视之。是月,齐主饮公主酒,使人鸩中山王,杀之,并其三子,谥王曰魏孝静皇帝,葬于鄴西漳北。其后齐主忽掘其陵,投梓宫于漳水。齐主初受禅,魏神主悉寄于七帝寺,至是,亦取焚之。
彭城公元韶以高氏婿,宠遇异于诸元。开府仪同三司美阳公元晖业以位望隆重,又志气不伦,尤为齐主所忌,从齐主在晋阳。晖业于宫门外骂韶曰:“尔不及一老妪,负玺与人。何不击碎之!我出此言,知即死,尔亦讵得几时!”齐主闻而杀之,及临淮公元孝友,皆凿汾水冰,沉其尸。孝友,彧之弟也。齐主尝剃元韶鬓须,加之粉黛以自随,曰:“吾以彭城为嫔御。”言其懦弱如妇人也。
《资治通鉴》译文
梁武帝太清三年(己已,公元549年)
癸巳(初十),高洋劝说东魏国主孝静帝以立了太子的名义大赦天下。高澄的死讯渐渐透露出来,孝静帝悄悄地对身边的人说:“现在大将军死了,似乎是天意,权威应当重新归于皇室了!”高洋留下太尉高岳、太保高隆之、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子如、侍中杨愔守卫邺城,其余的功臣权贵都让他们跟随着自己。甲午(十一日),高洋来到昭阳殿拜见孝静帝,身后跟着八千名披甲戴盔的士兵,登上宫殿台阶的就有二百多人,他们都捋着袖子按住刀剑,就象面对厉害的敌人一样。高洋叫主持朝仪的官员向孝静帝转报:“我有一些家事,必须直到晋阳。”说完,他拜了两拜离开皇宫。孝静帝大惊失色,他目送着高洋远去的身影说道:“此人看来还是不能容纳我的,我真不知道会死在哪一天?”晋阳原来的文官武将们一向轻视高洋,等到高洋抵达晋阳,他们看到高洋大会文武官员,神采英伟不凡,言语敏锐周到,都觉得非常吃惊。高澄以往制订的政策、下达的命令中有不便于执行的。高洋都作了修改。高隆之、司马子如等人憎恨度支尚书崔暹,向上汇报他与崔季舒的过失与罪恶,结果他们都被打了二百鞭子,然后给发配到边远地区了。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庚午,公元550年)
戊辰(十八日),东魏晋升太原公高洋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齐郡王。
庚寅(疑误),东魏任命尚书令高隆之为太保。
庚申(十一日),东魏晋升丞相高洋为齐王。
东魏齐王高洋在设置官署的时候,任命勃海人高德政为管记,因此两人关系很亲密,什么话都可以交谈。金紫光禄大夫丹杨人徐之才、北平太守广宗人宋景业,都精通图谶占验之术。他们看到太岁星在午,认为这意味着帝室不祥,会有改朝换代的事发生,就把这种预言通过高德政告诉高洋,劝他接受禅让。高洋把这事禀告娄太妃,太妃说:“你父亲和哥哥都是如龙似虎一样的英才,尚且认为皇位天授,不能妄图窃据,终其一生,北面事君,你是何等样人,想效法舜、禹禅让的事吗?”高洋把娄太妃的话告诉徐之才,徐之才说:“正因为您的才能都比不上父兄,所以才应该早日升上尊位呀!”高洋通过铸铜像进行占卜,于是让开府仪同三司段韶去征求肆州刺史斛律金的意见,斛律金听了后来求见高洋,坚决地认为这件事干不得,并以宋景业带头宣讲符命惑主为由,要求高洋杀了他。高洋和各位贵戚一起在娄太妃面前商议这件事,娄太妃说:“我儿子懦弱直爽,肯定不会有这种念头,高德政喜欢弄出祸端,唯恐天下不乱,这都是他教唆的呀!”高洋因为人心不能一致,就派高德政去邺州观察公卿大臣们的意向,去了后还没返回,高洋就率军队向东进发,抵达平都城,召集诸位元勋重臣一起商议,但没有人敢吱声。长史杜弼说:“关西宇文氏,是我国的强敌,如果您接受魏的禅让,恐怕宇文氏会挟持天子,自称为勤王义兵而向东讨伐,大王拿什么来对付他们呢?”徐之才说:“现在和大王争天下的人,他也是想做大王所做的事的,即使他倔强不顺从,不过也随着大王的样子自己称帝罢了。”杜弼听了,无言以对。高德政抵达邺州,把高洋准备接受禅让的事暗示给公卿大臣,但没有响应的。司马子如到辽阳去迎接高洋,坚决地认为这事行不得。高洋想返回晋阳,仓丞李集说:“大王来这一趟是干什么的,难道您忘了,现在就想回去?”高洋假装把他在东门杀了,同时另外发令,赏赐他十匹绡,于是返回到晋阳。从此高洋日常起居总是郁郁不乐。徐之才、宋景业等每天在他耳边讲陈阴阳之理、占验之事,嘀嘀咕咕说应该早点接受禅让,应承天命。高德政也使劲劝说个没完。高洋让术士李密占卜这件事,结果得到大横卦。李密说:“这可是汉孝文帝得到过的吉卦呀。”高洋又让宋景业用筮草占卜,结果占到乾卦,乾卦又变化为鼎卦。宋景业说:“乾卦,意味着君主之象。鼎卦,是说在五月发生变化。您在仲夏受禅让最适宜了。”有人进言说:“按阴阳家的说法,五月不能入居官位,如果违犯这一条,就会死在官位上。”宋景业说:“大王贵为天子,当然没有下台离位的时候,哪能不死在自己的皇位上呢!”高洋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又从晋阳向东进发了。
高德政把在邺州察访到的情况、动向逐条记录下来,呈送给高洋。高洋命令身边的侍从陈山提沿驿路驰马急行,带着高德政进呈的事条和一封密信去给杨愔。就在这个月,陈山提抵达邺州,杨愔就召集太常卿邢邵负责商议制定礼仪制度,秘书监魏收起草加九锡、禅让、劝进等文告,并召集东魏宗室诸王进入北宫,留宿东斋。甲寅(初六),东魏拥戴高洋位居相国,总领百官,加九锡。高洋行进到前亭时,他所乘骑的马忽然倒下。高洋很厌恶这件事,抵达平都城后,就不肯再前进了。高德政、徐之才苦苦请求说:“陈山提已经先去邺城了,我们若不前进,时间拖长了,怕他会泄漏消息。”高洋听了,就命令司马子如、杜弼沿驿道跟着奔驰入邺,以观察事态发展,人心动向。司马子如等人抵达邺城以后,众人以为大势已定,没有敢表示异议的。高洋抵达邺城,召集民夫带着建筑工具集中在城南。高隆之问道:“召集民夫干什么?”高洋勃然作色,说:“我自然有事,你问这干什么?难道想自取灭族吗?”高隆之连声谢罪,唯唯而退。于是众民夫开始修筑祭天用的圆形高坛,准备登基大典用的法器物事。
丙辰(初八),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郎赵彦深等要求入宫奏事,东魏孝静帝在昭阳殿召见他们。张亮说:“金木水火土五行互相递代地运行,帝命有始有终,这是天意。齐王高洋天资圣明,道德崇高,天下归心,万众钦仰,希望陛下效法尧、舜,把帝位禅让给齐王。”孝静帝神色凝重地说:“这件事推让很久了,我谨遵众意,理当逊位让贤。”又说:“如果是这样,必须写成正式诏书。”中书郎崔劼、裴让之说:“诏书已经准备好了。”便让侍中杨愔把让位的诏书进呈孝静帝。孝静帝签署之后,说:“退位之后,让我住到哪去?”杨愔回答说:“北城另外有一套楼馆房舍。”于是孝静帝走下御座,步行走向东廊,口里吟咏着范晔所作的《后汉书》中对汉献帝的一段赞辞:“献帝生不逢辰,身既播迁,国又遭难,到我为止,汉祚四百年终结了,让我永远充当虞的宾客尧子丹朱的角色吧!”掌管禅位事宜的人要孝静帝马上出发到为他准备的别馆去,孝静帝说:“古人有顾念遗簪敝履的遗风,我想效法,和六宫的妃嫔们告别一下,可以吗?”高隆之说:“今天天下还是陛下的,何况六宫呢?”孝静帝步行进宫,与妃嫔及其下属告别,整个皇宫都痛哭失声。赵国人李嫔诵读陈思王曹植的诗:“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直长赵道德准备好一乘牛车于东阁门,孝静帝登车,赵道德赶上车去抱住他,孝静帝喝斥他说:“我自己畏天命,顺人心,让出帝位,你是什么东西,敢这样肆无忌惮地逼我!”赵道德仍然不下车。孝静帝出云龙门,王公大臣们向他拜辞,高隆之流泪哭泣。就这样孝静帝进入了北城,住在司马子如的南宅。派太尉彭城王元韶等人捧着玉玺印绶,把皇位禅让给齐王。
戊午(初十),齐王高洋在邺城南郊即皇帝位,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保。自魏孝庄帝以来,朝廷百官都断了俸禄,到这时候才又给了。己未(十一日),北齐封孝静帝为中山王,让他可以不用臣下之礼。同时追尊齐献武王为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后来又改称为高祖;追尊文襄王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辛酉(十三日),尊王太后娄氏为皇太后。乙丑(十七日),北齐把原来魏朝给大臣们的封爵按不同情况降了级,但其中随高欢起兵以来有过功勋的大臣以及关西和江南来投降归附的臣子不在降级之列。
北齐国主高洋封皇室高岳等十人、功臣库狄干等七人为王。癸未(初五),封弟弟高浚为永安王,高淹为平阳王,高浟为彭城王,高演为常山王,高涣为上党王,高淯为襄城王,高湛为长广王,高湝为任城王,高湜为高阳王,高济为博陵王,高凝为新平王,高润为冯翊王,高洽为汉阳王。
秋季七月,辛亥(初三),北齐国主高洋立文襄帝的妃子元氏为文襄皇后,宫名静德。又封文襄帝的儿子高孝琬为河间王,高孝瑜为河南王。乙卯,任命尚书令封隆之为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平阳王高淹为尚书令。
北齐国主高洋刚刚登基,励精图治。赵道德为了私事派人暗暗投书求助于黎阳太守清河人房超,房超不看求情信,而且用木杖打死使者。高洋知道了此事,很是称许,并命令各地地方官各设木杖,以杀敢于请托的使者。过了很久,都官中郎宋轨向高洋启奏说:“奉命去行贿,还要受到诛杀,贪脏枉法的本人又怎么治罪呢!”高洋听了,才废除了这一重刑。
司都功曹张老给高洋上书请求制定北齐法律。高洋下诏命令右仆射薛琡等人拿北魏律书《麟趾格》为底本,在此基础上增减而成。
北齐国主高洋精选六坊的宿卫之士,每一个人要能抵挡一百个人,要求他们作战抱有必死的决心,起名为“百保鲜卑”。又精选汉人中勇气力量超凡绝伦的人,叫做“勇士”,以充实边境要害之地。
开始设立户分九等的制度,富户纳税交钱,贫户任役出力。
庚午(十九日),北齐国主驾临晋阳,命令太子殷住入凉风堂监守国都。
已卯(初三),北齐国主高洋到了晋阳宫。当初,广武王高长弼与并州刺史段韶不和,高洋将去晋阳,高长弼对高洋说:“段韶在晋阳拥有强大的兵力,恐怕他的行动会出人意料之外,岂可直接去他那里!”高洋不听。等到抵达晋阳,把高长弼的谗言告诉段韶,说:“象您这样忠诚的臣子,人们尚且有馋言,何况其他人呢!”高长弼是高永乐的弟弟。乙酋(初九),北齐任命特进元韶为尚书左仆射,段韶为右仆射。
辛丑(二十六日),北齐国主高洋从晋阳回到邺城。
北齐国主高洋命令散骑侍郎宋景业制定《天保历》,并颁布实行。
梁简文帝大宝二年(辛未,公元551年)
辛亥(初六),北齐国主高洋在圜丘祭天。
癸亥(十七日),北齐国主高洋去藉田举行耕种仪式。乙丑(十九日),祭祀太庙。
有人告发北齐太尉彭乐阴谋造反。壬辰(十八日),彭乐因此而获罪被杀。北齐派散骑常侍曹文皎出使江陵,湘东王萧绎派兼散骑常侍王子敏回访。
三月,丙午(初二),齐国襄城王萧淯去世。
北齐司空司马子如自己要求封王,国主高洋勃然大怒,庚子(疑误),撤掉了司马子如的官职。
庚午(二十八日),北齐国主高洋因为司马子如是神武帝高欢的旧臣,重新任命他为太尉。
九月,癸巳(二十三日),北齐国主高洋到赵州、定州去巡视,接着又到晋阳去巡视。
北齐国主高洋每次进进出出,常常让中山王即原东魏孝静帝跟着自己当随从,中山王的妃子太原公主经常为中山王准备饮食,看护监视。本月,北齐国主请太原公主喝酒,派人用毒酒害死了中山王,他的三个儿子也一并被害。给中山王的谥号是魏孝静皇帝,把他埋在邺城西边,漳水以北。后来高洋忽然又挖开他的陵墓,把棺材扔进漳水。高洋刚接受禅让时,北魏宗室祖先的神主牌位都寄放在七帝寺,到了这时候,也都拿出来烧了。
彭城公元韶因为当了高欢的女婿,所以受到其他元姓成员不同的恩宠礼遇。开府仪同三司美阳公元晖业,因为位高望重,而且志向气概超群出众,所以特别为高洋所猜忌。他在晋阳跟随着高洋。一次,元晖业在宫门外骂元韶:“你还不如一个老村妇,竟能背着皇帝玉玺送给人家。那时你为什么不击碎它!我说出这话,知道死期马上就到,但你又能苟活几时呢!”高洋听到这话,就杀了元晖业,还杀了临淮公元孝友,把他们的尸体都扔进汾河上凿开的冰窟窿里。元孝友是临淮王元彧的弟弟。高洋曾把元韶的鬓发胡须剃光,让他涂脂抹粉描画一番,作自己的随从,还说:“我拿彭城王当我的嫔妃。”意思是说他懦弱得象妇女一样。
高洋称帝的背后其实并不简单。
高洋称帝背后其实是权力的博弈。而主要集中在了在晋阳的鲜卑勋贵和在邺城的汉族士族之间的巨大的矛盾。
而高洋不顾鲜卑勋贵的反对称帝,但又只能安抚和对鲜卑勋贵做出妥协,背后又导致了北齐存在哪些先天的问题呢?
关于这段的历史解读请参看本公号同期发布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