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21日报道,中国24年汽车出口585.9万辆,是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保持住了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
但俄罗斯媒体却在文章中宣称:中国汽车存在质量问题,寿命不足德系汽车的一半,为了表现说服力,俄媒拿出了境内一家汽车防腐中心的测评数据,结果显示中国汽车非常容易生锈。
俄媒的报道是以什么为基础的?这种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吗?中国汽车的质量究竟如何?
中国汽车如此不堪?
俄媒在报道中列举了以下观点,他们认为中国汽车“寿命短,平均只有5-7年;在耐久性和可靠性上存在严重缺陷,无法长期使用;部分车企还存在防腐不达标的状况。”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俄媒还附赠了俄罗斯汽车防腐中心Lamark的测评,该测试团队从俄罗斯市场上选取了17个中国汽车品牌,其中就包括吉利、坦克、长城、一汽、广汽等多个中国国产汽车,随后又将这17个品牌的车子放到俄境内26个地区进行长达几年的耐腐蚀测试。
结果其中五个汽车品牌在仅仅2年后就出现了金属元件生锈、起皮鼓包等现象,但剩余的12个品牌结果还是比较乐观,使用寿命能达到5年左右。
这个结果到底是合格还是不合格呢?
根据J.D.Power(权威调研机构)对世界各国汽车品牌的使用测评,每个国家的汽车使用寿命确实存在不同的差异,美国、日本、德国的私家车使用寿命平均在11年上下,而中国的私家车平均不超过五年。
而根据我国的《汽车报废标准规定》中,私家车的强制报废时间在15年。如果是在15年后汽车行驶里程远低于报废标准且车辆状况良好的私家车,可以酌情延缓报废。
所以在我国,普遍认为一辆私家车的最长寿命大概在15年上下。
从这些数据听起来,好像俄媒的评价似乎不无道理,但其实这样的测评结果,也存在夸张的成分。
难道我国的汽车真的比不上美系、德系的车子?事实并非如此。
汽车的真正使用年限,一位来自美国爱自驾的大爷给出了答案。此人名叫戈登,他在1966年时购买了一辆沃尔沃,提车后戈登便驾驶着这辆汽车开启了长达57年的旅程。
截止到2014年,这辆车子行驶了480万公里,更换的汽车零件数据用“百”来计算。戈登也因此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在接受采访时,他说:50多年来这台车的发动机从未给我制造过麻烦。
而在问到为什么能将车子开五十多年之久的时候,戈登笑着回答说“车子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我都会立刻更换新的零件。”
可见,一辆车子的使用寿命除了自然的磨损,还和车主的保养方式有关。
沃尔沃公司得知戈登的事迹后立刻联系上本人并重新赠送了一辆新车作为纪念,可惜的是戈登老爷子在2018年时悄然辞世,这辆新朋友并没有陪伴他太久。
陪伴他大半生的车子行进里程永远停留在了523万公里。
或许有人会说,这可能只是个别例子,那么中国汽车的真正质量究竟如何呢?
中汽协的官方数据显示,从21年开始到24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年增速分别是104%、54%、57%。中国汽车的出口仍然是呈现增幅趋势。
这不仅仅是中国汽车的供应链强劲,还是中国汽车的新能源技术和燃油车技术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取得认可的一个优异成绩。
国产汽车行业的发展整体呈上升状态,但车辆的质量和技术也会因为车企的水平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差异。
就比如2011年被央视“3.15”曝光的江淮同悦事件,该车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将防腐性能较好的镀锌板换成了普通钢板。
当时不少车主购买了这辆车仅仅一年不到就发现了普通钢板的质量问题,江淮同悦也因此收到了大量的投诉,尤其是潮湿地区,车身锈到出现了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后来的长安逸动也因为生锈问题屡屡被网友点名批评。车辆不美观是一方面的问题,安全才是大家关注的重中之重。
我们的国产汽车安全吗?
其实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平均使用年限短并不代表车子本身的质量差,我国的汽车发展路程确实是比德国、美国这些发达国家更短,从经济全面增速到发展国产汽车品牌,也不过才短短几十年。
质量上确实存在差距,但随着近十年来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这些差距也在慢慢逐渐缩小。
于行业中比上确实还有进步空间,但我国的车企也有优秀的典范,比如沃尔沃,以安全、智能荣获好口碑,像近期热度居高不下的小米,也在多次安全测试中拔得头筹,还有诸多优秀车企,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对比国外的汽车,我国的汽车质量是值得点赞的。
为什么大家还是偏向进口汽车,大多数是因为国外的汽车品牌入驻中国市场最早,时间最长,很多车主都比较了解国外汽车的数据,但其实国外汽车也有质量差的,像这几年日本丰田多款汽车因为质量数据造假被多次召回返厂。
总的来看,俄媒说中国汽车的缺点也有合理的地方,不过仍然存在夸大的成分。这里就不得不提上一嘴,汽车的质量除了车企的技术生产水平,还和车主的经济水平、保养能力有联系,地区的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
车主能在第一时间更换问题零件并保持车辆健康状态,有利于延长车子的使用年限;而不同地区的车辆磨损问题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城市中的车辆会因为堵车长时间进入怠速状态导致积碳严重从而降低寿命。
再比如俄媒的测试数据中,俄罗斯大多数地区属于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这对车辆的耐寒性和耐腐蚀性都是极大的考验,极寒天气的车辆会减少使用寿命,,这个原因确实不能排除在外,毕竟中国大部分地区没有俄罗斯这样的天气,不过这提醒了中国车企,对各国需求的考虑确实是技术问题上需要面对的挑战。
参考资料:
2025-01-21 10:58《高速增长不再 中国汽车出口迎战略拐点》环球网
2023-08-15《奇瑞长城领衔,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占率超50%》观察者网
2025-01-20《多元化测试 让中国新能源汽车更好走向世界》新浪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