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公园,始建于一九二五年,占地面积逾万平方米,其辟建之功归于法租界公董局。原址北部紧邻河道,地势颇为低洼,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疏浚徐家汇河所得的河泥作为填充物,据说足足动用了五千吨河泥,方将这片洼地填平,由此可见昔日地势之低洼。
一九二六年,公园初具规模,率先向外国友人敞开了怀抱。诚然,彼时它仅对外籍人士开放,毕竟置身于租界之中,而彼时的中国正遭受半殖民地的屈辱,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衡山路,旧称贝当路,公园亦因此得名贝当公园。后随路名更迭,公园之名亦随之而变。历经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修缮,直至八十年代,公园才得以重新对外开放,且基本保留了原有的风貌。
如今的衡山公园,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广元路2号,地处广元路、衡山路、宛平路口,全年开放时间为早上7点至晚上17点(也有说法为19点),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并被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为“上海市三星级公园”。
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拥有60种共计1287株树木,乔木与灌木之比1:0.48,常绿树与落叶树之比1:0.41。全园绿地面积达0.62万平方米,其中,中央的大草坪有千余平方米,是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此外,公园内还设有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休闲设施,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步入园中,一尊铜像赫然映入眼帘,它傲然矗立于石块之上,乃沈钧儒先生之雕像。尽管公园早已对外开放,但这座雕像却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落成的。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乃清光绪年间进士,籍贯浙江嘉兴。其位于嘉兴城内南帮岸的故居,现已改造成沈钧儒纪念馆。
至于公园内为何会建有先生的雕像,或许是因为先生的号与衡山相呼应,又或许是因为先生曾在上海任职,且其后代至今仍有许多居住在上海。想来,先生号衡山,与衡山公园自有一段不解之缘。
沈先生曾留学日本,回国后积极参与辛亥革命及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一九一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撰文倡导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等职。后来,他与宋庆龄等人共同发起并组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沈先生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盟中央主席等职,被誉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然而,他更为人所知的,乃是对藏石的“癖好”。他的藏品种类繁多,既有天上的陨石,也有地下的化石,仅各种矿石标本就多达二百余枚。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与石居”,堪称“石痴”。而后,这些藏品传给了三子沈叔羊,再由沈叔羊传给了其子沈宽。沈宽同样痴迷于藏石,他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挚石居”。
公园内还有诸如法式喷泉、历史雕塑群、衡山亭、四季花坛等值得打卡的景点,尽显法式园林的优雅与浪漫,同时也让游客在漫步中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冬日里,尽管花卉凋零,但南天竹的红果子却挂满枝头,为这冬日的公园增添了一抹亮色。
公园附近,还矗立着一座中国铁路工人纪念塔,它是为了纪念中国建路工人的伟大贡献而建造的。这些工人曾参与建设连接美国东西海岸的铁路,纪念塔以三千枚铁路道钉为造型,以此表彰他们的卓越贡献。此塔由美国伊利诺斯州政府于一九九一年建造,当时的州长是詹姆斯R·汤普森,而雕塑家则是格洛妮亚·柯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