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2月上市以来,作为“中国燕窝第一股”的燕之屋(01497.HK),如今正面临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大幅下滑等多重挑战。尽管作为高端燕窝市场的领军品牌,燕之屋一度凭借市场地位和品牌效应吸引了消费者,但从2024年上半年财报来看,公司似乎正走到增长瓶颈。
业绩增长放缓,利润大幅下滑
2024年上半年,燕之屋实现收入10.59亿元,同比增长11.36%,但归母净利润却从2023年同期的1.01亿元降至5808万元,同比下滑42.54%。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如此明显的利润下降。
燕之屋解释,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1.毛利率下降: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48.50%,同比下降2.7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线下渠道消费疲软,线下收入占比降低。2.销售费用激增:2024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达到3.65亿元,占总收入的34.48%,同比增长6.74个百分点。这与公司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密切相关。
2024年1月和5月,燕之屋签约巩俐和王一博作为代言人,以期提升品牌知名度,但高昂的营销投入吞噬了公司利润。
品牌营销陷争议,声誉与消费者信任受损
除了业绩压力,燕之屋近期在品牌营销和客户服务方面频暴雷,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信任危机。
消费者“晓雯”投诉称,在燕之屋旗舰店购买燕窝后不到两天,该产品降价200多元。尽管商家承诺提供15天保价服务,但却因内部数据与消费者截图不符,仅补偿40元差价。这种对消费者权益的敷衍态度,显然与其“高端品牌”定位背道而驰。
消费者“清妍”参与直播间“下单抽免单”活动中奖,却因活动规则模糊未能兑现免单奖励。类似案例在多个投诉平台屡见不鲜,消费者普遍认为燕之屋在营销活动中存在误导行为。
燕之屋曾因2011年“毒血燕”事件受到严重质疑,当时产品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引发消费者对燕窝安全性的担忧。尽管公司近年来对产品质量和溯源进行了严格管理,但高昂的定价是否真正匹配其营养价值,依然是业内外争议的焦点。
行业竞争加剧,高端市场增长遇瓶颈
燕窝作为中国传统滋补品,近年来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2023-2024年度燕窝行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燕窝市场规模达到623亿元,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将突破千亿。然而,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燕之屋的龙头地位正面临挑战。
根据燕之屋招股书,2022年行业前五大品牌的市场份额仅为12%。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关注不断上升,中小品牌以更低价格抢占市场,使得燕之屋的高端策略愈发吃力。
此外,燕之屋“纯燕窝”业务收入的增速逐年下滑,从2021年的15.08%降至2023年的9.53%,2024年上半年仅为3.52%。为了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公司试图通过多元化布局,包括推出燕窝粥、燕窝护肤品等“+燕窝”产品,以及降低部分产品价格,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然而,这一策略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高端定位与成本压力的两难选择
作为国内燕窝行业的代表性品牌,燕之屋一方面享有消费者对其品牌的长期信任,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消费市场整体趋于理性和低迷的现实挑战。高昂的营销费用和逐渐失去吸引力的高端市场定位,正在拖累公司盈利能力。
从业绩趋势来看,燕之屋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平衡品牌溢价与市场竞争。在消费者对性价比愈加敏感的大环境下,公司或许需要重新思考其高端路线的可持续性,以及如何优化成本结构,提升客户满意度。
作为“中国燕窝第一股”,燕之屋能否在压力中逆势而上,守住龙头地位?答案或许还需时间检验。(内容来源|商业晨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