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知名庄家“中经开”在被撤销经营资质的 22 年后,近期又浮出了水面。他将自己上世纪 90 年代积累的 259 笔不良资产,以 13 亿的价格卖给了中国信达。老股民们不得不上网查查中金开是不是死而复生了。
中经开到底是一家怎样的机构呢?
中经开的全称是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1988 年成立,是直接由财政部领导的非银金融机构,其高管都有财政部背景。成立的目的是管理财政部的全部周转资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项目资金,这简直是妥妥的“天子骄子”啊!
这个中经开曾经用它的所作所为告诉散户们,如果中国资本市场是个讲规则的地方,那它就是规则制定者。1995 年的“327 国债期货事件”,尽显中经开的“王者之气”。当年年初,国债期货交易极为活跃。万国证券代表的空头,认为有关部门会一直控制通胀,从而降低国债保值贴息率,所以在最后 32 期国债期货上做空。
而中经开凭借其背景信息,百分百认定 32 期国债会得到额外更多的贴息,坚决做多。双方对峙到 1995 年 2 月 13 日,万国证券面对爆仓的不利局面,孤注一掷,利用交易规则在尾盘疯狂卖空,抛出市值高达 2100 亿的国债期货空单,导致 32 期国债价格暴跌。但当时收盘价 147.5,中经开为首的多头都爆仓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盘后消息传来,327 国债期货保值贴息率竟然从 8%提高到了 10%,这与当时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完全不符。更令人震惊的是,万国证券被宣布违规交易,32 期国债当天收盘前 8 分钟的所有买卖竟然都不作数,当天收盘价被人为定为 151.3 块。万国证券从大赚 40 亿变成巨亏 16 亿,中经开竟在盘后反败为胜。
这就好比足球比赛在 90 分钟里输球了,居然还能在赛后裁判组的审核下反败为胜。万国证券被认定违规的理由是没有足够的保证金,可中经开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凭啥别人就不行?
还有专家认为,既然中经开当天已经被强平,第二天万国想怎么补保证金都行,这笔交易当时并未违规。外界称这一天为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从那天起,就有外资质疑我们的资本市场是不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
在“327 国债期货事件”这一重大丑闻刚过半年,“长虹违规转配股事件”又上演了,中金开再次充当主角。当时第一年,长虹转配股没有全部配售出去,4400 万转配股中有一小部分由担任承销商的中经开被迫接手,导致占用了大量资金。为缓解资金压力并谋取暴利,中经开公然违规抛售尚在禁售期内的长虹法人股。
业内人士估算,在这笔违规交易中,中金开获利至少 8000 到 9000 万元。至于限售股为何能在交易所卖出,交易所回应称是工作失误。中经开这一行为当时引发了众怒,但最终仅被罚款 2500 万,而成千上万的长虹股东损失惨重。
但中经开的作死操作还没完,那就是坐庄股票。1999 年,名为“东方电子”的知名闹剧又上演了。当年 4 月到 7 月,中金开开设了 26 个账户,以 7.81 人民币的价格,采用自买自卖等手段操纵东方电子股票,把该公司股价从 2 元拉升到 90 元,翻了 4 倍多,中经开从中非法获利 5 亿。其操作时间之长,股价涨幅之大,被誉为中国坐庄的开山鼻祖。
2000 年还在炒作东方电子的时候,中经开又盯上了银广夏,而且买下了银广夏价值 20 亿元的股票,准备打造下一个东方电子。银广夏当时被誉为中国第一蓝筹股,当时市场中广泛流传的小道消息是银广夏发明了一种独特的生物萃取技术,利润高达 50%,而且银广夏的生物产品已经大量出口德国,仅 1999 年就签署了 20 多亿的合同。
2001 年 8 月,《财经》杂志发文揭露银广夏陷阱,公开质疑其财务报表作假。于是证监会介入调查,发现银广夏从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伪造了全部单据,虚增巨额利润。银广夏不得不临时停牌。业内传言,中经开在银广夏停牌期间,希望各方同意银广夏重组,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显然不可能。最终银广夏复牌后连续 15 个跌停,中经开一下子损失了 15 个亿。
由于中经开是惯犯,早已臭名昭著,又捅出大篓子,最终在 2002 年 6 月 7 日,有关部门决定撤销中经开。经过各方查证,中经开如今并没有死而复生,只是在 20 多年后还在处理其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只希望再也没有第二个、第三个中经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