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话,每当我想起艾跃进教授那坚定的眼神,就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力量。
艾跃进教授,这位南开大学的军事学科创始人,已于2016年离世,至今已过去八年。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声誉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沉淀,反而像是逆流而上的船,口碑一路下滑,直至今日,几乎全网都在对他进行口诛笔伐。
让我们看看网友们的声音:
四川网友直言不讳:“艾跃进就像一根左倾的棍子,总是处于一种半疯狂的状态。”
河南网友客观分析:“他的观点大多基于野史和道听途说,称他为军事家、哲学家,简直是对这些称谓的侮辱!”
云南网友表示理解:“一个教授如果学术上无法突破,靠演讲和报告来获得认同,也是人之常情。”
山东网友则认为:“艾跃进是爱国的,但过于偏激,大学里的学者应该更客观。”
上海网友愤慨地说:“我蔑视他不是因为他反美,而是因为他漠视生命,公然撒谎!”
湖北网友批评道:“他太左了,不顾事实,一味胡说八道。”
自媒体和网友的批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有些言论已经演变成人身攻击,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艾跃进教授在去世后会受到如此待遇?我尝试从大家的态度中总结出以下三点:
专业能力受质疑:作为大学教授,艾跃进的言论被认为缺乏科学依据,很多都是信口开河。
立场超越事实: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等历史问题上,他的言论被认为是情绪化和立场先行,与现代认知相去甚远。
历史观念的偏颇:他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过度崇拜和对其他人的否定,被认为是对历史的严重歪曲。
尽管如此,我也要公正地说,艾跃进教授在宣传和演讲方面有着非凡的才能,他的演讲激励了无数人,对中国民众自信心的提升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对国家和工作的热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因此,虽然艾跃进教授有着他的瑕疵,但也不应被如此极端地批判。在这个多元化的声音中,我们应当保持理性和客观,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和攻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