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一周,比亚迪接连火了两次。
11月18日,比亚迪将下线的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Z9,交付给了《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
那个时刻,比亚迪展示出的是王者之风。
一周后的11月26日,在一封比亚迪发给某供应商的邮件里,比亚迪要求该供应商降价10%。
从邮件内容看,何志奇副总裁谈成绩、谈形势,进而提出降价要求,使用了“务必”、“切实”这样的词汇,措辞强硬,不像是公关口中非强制要求、可协商推进的样子。
这个时刻,比亚迪还是那个王者,只是多了一些霸凌的味道。
这封邮件之所以引起供应商的强烈反弹,继而引动轩然大波,可能是比亚迪的这项要求和大家对比亚迪的认知产生了偏差。
产生这个偏差的一个前提,是大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基础印象:
中国新能源汽车不赚钱。
截至目前,蔚来汽车已经亏损了1000亿,小鹏汽车累计亏损近400亿,赛力斯到去年为止5年亏损了150亿。
不盈利,不赚钱,已经是大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共识。
比亚迪不一样。
虽然单车仅赚8500元,但比亚迪自2003年涉足汽车行业以来一直保持盈利,去年更是取得313亿元的净利润,差不多平均每天净赚一个小目标。
中国新能源汽车不赚钱,但比亚迪是例外,比亚迪很有钱,这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基本常识。
非常赚钱的比亚迪,突然向产业链磨刀霍霍,要求供应商降价,且态度强硬,这可能就是此次事件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的地方。
那句行业里流传的俗话虽然有卖惨嫌疑,却是一些供应商的真实内心:
跟着大哥混,三天饿九顿。
比亚迪咋了,为什么财大气粗的他们会刀刃向外,让供应商拍案而起?
何志奇副总裁自己已经在邮件里做了解释,他先是说比亚迪的成功得益于技术创新、规模化优势以及低成本供应链,然后提到2025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进入大决战、淘汰赛,为了增强比亚迪的竞争力,需要整个供应链共同努力。
意思说,行业竞争太激烈,有人会出局,比亚迪这条船上的人要全民皆兵,共同抗敌。
我相信何总说的是实话,真心话。
在一个新兴行业塑造产业格局的最初时刻,必然伴随着参战主体间的烧钱大战。
团购行业的美团、大众点评、糯米网,出行领域的滴滴和快的,共享单车领域的摩拜单车和ofo,都是在参战各方流尽最后一滴血后进入兼并重组,才结束战斗。
新能源汽车也不外如是,烧钱大战不可避免,也尚未结束,盈利不盈利似乎不是各方关心的最主要问题,技术突破、抢占市场更为迫在眉睫,最后留在场上的少数人就是赢家,那时才会考虑赚钱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出发,比亚迪的霸道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是很有钱,但行业战争还在继续,他们需要更多弹药打完这场仗。
在战争尚未结束前,势必需要牺牲一部分人,一部分利益,只不过比亚迪这次是把供应商推到了前线。
另外一个考虑,可能就是出于技术性考虑:
比亚迪负债率太高了。
前段时间,有人把比亚迪的财报分析了一通,发现这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王者虽然一季度就销售了161万辆汽车,但资产负债率高达77.47%,其中应付账款超2000亿,净现金流为负值,总结起来就是
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
这一幕,我们都似曾相识。已经被众人唾弃的房地产行业,罪名就是这九个字。
虽然两个行业的情况不尽相同,但通过高负债驱动规模的狂飙突进,手法近乎一致。但我们对待两个行业的态度,却天差地别。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哭泣是没有用的。
比亚迪的高负债,和过往房企的高负债是有差别的。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总负债是5316.34亿,其中有息负债仅为214亿元,在总负债的占比为4%,比例并不高。
负债的主要构成,是庞大的无息负债,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到期的供应商货款。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是2097.77亿。
也就是说,同样是欠钱,开发商欠的主要是金融机构的钱,比亚迪欠的是供应商的钱,前者是需要付利息的,后者不用。
这事就看大家怎么理解,欠金融机构的钱当然是高风险,但我们也不能说,欠供应商的钱就没啥风险,毕竟,供应商也是企业,也要存活,比亚迪是把金融风险转嫁给了供应链。
比亚迪想要解决高负债率的问题,就要着眼于构成无息负债的供应商货款。这样想的话,何总的这封邮件,就其来有自了。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商战正在进入最惨烈的厮杀,这是一场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流血牺牲。
就看被牺牲的是谁了。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