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设计》专访|王国彬:世园会中国馆展陈环境艺术设计“一场走着看的戏剧”

0
分享至

王国彬,北京工业大学主题环境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常务理事。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研究所首席专家、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光华龙腾设计创新奖评委等。

观点提纯

“想要推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在专业理论的深度、服务社会的实践广度、艺术创新的角度、人类命运的高度等多个维度全面地实现专业的重构,实现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专业进化。”

“千荷泻露”艺术桥梁设计
让大地聚集为河流四周的风景

第十三届美展的银奖作品——“千荷泻露”艺术桥梁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长360余米,是中国京杭大运河北端起点的第一座市政公共桥梁,由本人在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易禾永颐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设计团队支持下,在一次国际桥梁竞赛中获胜并实施完成。

“桥让大地聚集为河流四周的风景”,桥梁艺术设计的创意灵感源于现场踏勘时的雨后荷塘,受雨水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上倾泻的景致启发而得,并诗意地命名此桥为“千荷泻露”桥。大桥多曲面的艺术造型犹如片片荷叶,展现了在“交通性”的刚性之桥上,诗意地栖居着“艺术性”的柔性之桥。桥梁造型运用了参数化设计,桥梁的面材采用了“FRP”材料与数字成型技术,大大提高了设计效果的还原度,实现了完整大气的自由曲面造型,将“千荷泻露”的动人瞬间锚固在北运河之上。作品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导入“友好型”环境艺术设计策略,立足中国京杭大运河及古通州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现代化都市特色文化特征,将当下城市路桥设计的重点由“车”转换为“人”,以一“桥”激活整个区域环境,桥梁也从“路过”转化为“终点”,体现了新时代“城桥友好”的“城景”,“河桥友好”的“河景”以及“人桥友好”的“桥景”三景合一的“三友好”中国特色环境艺术设计思想。

千荷泻露桥

世园会中国馆展陈环境艺术设计

“一场走着看的戏剧”

此次第十四届美展艺术设计的提名作品是“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展陈环境艺术设计”。2019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是由中国政府主办、 北京市承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园艺博览会(A1级)。作为此次盛会的重中之重,世园会中国馆展陈环境的艺术设计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组建的联合设计团队共同完成。设计作品运用了戏剧银幕理论,并通过中国传统园林以及博物馆展陈设计“互文”的设计理念来进行空间设计,以观众的“五感”为中心,以“五行”材料文化系统为载体,以“艺科”融合的技术手法,构建了“六和八幕”的独特环境叙事设计体系,营造了“一场走着看的戏剧”。步移景异,一步一幕,不但满足了每天上万人的大人流观展需求,而且充分展现了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了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智慧的现代化阐释以及世界范围的展示与传播。展览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出席博览会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夫妇共同参观此次展览,在世园会展览期间获得各方好评,由此在博览会后被作为世博遗产永久保留,将会持续地传达中国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大国担当。

中国传统园林与博物馆展览设计的“互文”

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展览环境艺术设计

长城脚下,妫水河畔,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正从这里传播到全世界。

《设计》:全国美展在您的艺术生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银奖对您的学术研究和创作有何影响?

王国彬:我第一次参观美展是1994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八届全国美展,那也是我第一次到北京。路途的劳累丝毫没有减退我心中的激动。作为一个美术专业的入门者,这次观展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诸位优秀艺术家的作品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也看清了自己在专业水平上的差距,一颗种子自此在心中生根发芽,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够有此殊荣。终于,在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达成夙愿,25年青春岁月已悄然而逝。

多次参展并最终获奖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以“美术”为目标、以“艺术” 为路径、以“科学”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国家、社会、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创作的环境艺术专业目标与方向。

《设计》:作为美术展中的设计展,美展环境设计艺术类作品的选拔有怎样的特点?

王国彬:伴随共和国成长的全国美展,每一届作品都反映出新中国的成就与进步。作为美展的设计展更需要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因此,在美展的环境设计类作品的创作中,要站在国家与人民高度之上,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与成就,描绘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因此,美展环境设计艺术类作品不但要通过专业的艺术与技术知识来打造“绿水青山”的人居环境,更要通过艺术的人文环境来激励人们内心正能量的提升,打造可持续的、经得起时代和人民检验的优秀设计精品,为现代化建设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中国方案。

《设计》:您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是什么?希望通过作品传达怎样的信息或情感?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设计风格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独特性和价值?在您的作品中,如何平衡艺术性、功能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关系?

王国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中国独有的特色专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首先应该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其次,受到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传达出的外在环境对人内在人格塑造的重大影响力的启发,设计作品往往着力于“环境设计中的人文影响力营造”;再者,应该强调“环境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环境化”,力求构建出人居“环境”与人生“心境”双境合一的环境设计作品。

在上述理念与思想的引导下,我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向中医等诸多优秀传统文化借智慧,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形、器、材、艺”五字联结综合设计范式,并在此范式下凝练出“主题叙事设计方法”,从而实现了作品艺术性、功能性、实用性之间的平衡,还在作品的社会性、时代性、文化性、经济性等方面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拓展满足,所以作品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涵盖“建筑、景观、室内、展陈、市政桥梁设施、公共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等广义环境设计领域。正如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 Dober)所言,“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由此可见,环境艺术可谓“有定法而无定式”,所谓设计作品的风格与形式往往是现象和结果,比如我两届美展的参展作品以及其他代表作品的风格看似差异巨大,其本质上都是上述范式与方法的产物。

《设计》:深耕设计教育多年,您如何看待当前环境设计教育体系?未来几年内,环境?您认为应该如何培养年轻一代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以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发展?

王国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历经室内装饰、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环境艺术、环境设计5个学科术语作为专业称谓,至今已经近40个年头。从上述专业发展的频频更名以及迅猛发展,也不难看出被称为“万金油”的环境设计专业边界的模糊与核心竞争力的缺失。随着AI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虚拟环境技术的不断进步,学校教育的知识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的更新速度,所有设计专业教育都面临“刻舟求剑”的困境。2021年,“交叉学科”成为第十四个学科门类,环境设计这个“不专业”的专业,因其交叉多元的特色反而呈现出独特的活力,迎来了新的机遇。

未来的环艺专业人才培养中,关键是将原有的“知识传授”模式转换为“质能培育”模式,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 “意识、能力、技术”三个层面的全新环境设计专业培养体系。将“意识”与“能力”作为一个学科相对稳定的底盘,而把更新变换比较快的“技术”作为技能包来组合搭配,从而形成“学科大底盘+专业技能包”的培养模式,将极大地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发展。

《设计》:您希望在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王国彬:步入21世纪,随着科技、经济和政治的进步,整个世界逐步成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人居环境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容器,而环境艺术设计正是担当着增强这个容器的审美韵味、文化品位的专业,一直在践行与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时至今日,在我们享受AI技术、互联网虚拟环境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景观社会”的去身体化,“消费社会”的去地域化,以及“信息社会”的去现实化困境,人们生活环境不断的碎片化、同质化、虚拟化,幸福生活的容器正在不断地被消解与异化。因此,想要推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在专业理论的深度、服务社会的实践广度、艺术创新的角度、人类命运的高度等多个维度全面地实现专业的重构,实现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专业进化。

《设计》:作为一位资深的设计师和教育者,您有哪些关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经验和心得可以分享给青年设计师?

王国彬:青年设计师从业一定要深刻理解“设计”的内涵,不要“纸上谈兵”,要紧密地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来展开设计实践,将我们的一张张设计“蓝图”通过实践得以“绘到底”

作为一名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师,首先要强化“问题意识”,不但要能通过学科交叉发现当下和未来的诸多环境问题,还要通过学科交叉来解决上述环境问题;其次要坚持“溢出意识”,既要不断丰富环境设计领域的核心内涵,还要不断拓展环境设计领域的边界,尤其要重视以“人体”基点的环境观念,推动生理与心理、虚拟与现实等多重环境领域的共生;另外要重视“传播意识”,持续进行环境设计领域相关信息的收集、梳理与研究,从而通过叙事与传播来实现一个自洽、他洽和续洽的可持续领域,营造一个环境设计语义下的世界。随着世界多元化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始迎来了它真正独立生长的春天——中国的事情最终还是需要中国人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从专业的内涵研究到外延拓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特朗普:美国不再资助乌克兰!北约前秘书长:北约不会为乌克兰问题与俄进行武装冲突

特朗普:美国不再资助乌克兰!北约前秘书长:北约不会为乌克兰问题与俄进行武装冲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20:50:40
官方:独行侠总经理尼科-哈里森被解雇

官方:独行侠总经理尼科-哈里森被解雇

懂球帝
2025-11-12 02:21:04
曾医生睡裙狂卖18万件之际,“防偷拍检测仪”也火了!

曾医生睡裙狂卖18万件之际,“防偷拍检测仪”也火了!

仕道
2025-11-11 15:47:00
连爆大冷,赵心童6-5大逆转+黑球绝杀了世界第2,晋级四强附赛程

连爆大冷,赵心童6-5大逆转+黑球绝杀了世界第2,晋级四强附赛程

求球不落谛
2025-11-12 06:15:14
留给赖清德时间不多了!大陆巷战演习,繁体字一出,台媒舆论大变

留给赖清德时间不多了!大陆巷战演习,繁体字一出,台媒舆论大变

时时有聊
2025-11-11 20:55:04
里子面子都没了!邹市明赔光两亿后,冉莹颖亲手撕碎他最后的体面

里子面子都没了!邹市明赔光两亿后,冉莹颖亲手撕碎他最后的体面

枫尘余往逝
2025-11-11 02:03:42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史纪文谭
2025-11-11 14:16:47
印度网球选手前往中国参赛遭拒签,社媒求助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印度网球选手前往中国参赛遭拒签,社媒求助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懂球帝
2025-11-11 18:52:03
近代日本学者的中国观:唯利是图、气质文弱、善于虚言、民风败坏

近代日本学者的中国观:唯利是图、气质文弱、善于虚言、民风败坏

沈言论
2025-11-10 18:40:03
江苏小米SU7突然起火,烧了二三十分钟,火势很大,原因疑曝光

江苏小米SU7突然起火,烧了二三十分钟,火势很大,原因疑曝光

180视角
2025-11-11 16:44:09
华农27岁博士校园溺亡后续:父亲被安保抬出,姐姐怀孕6月哭晕

华农27岁博士校园溺亡后续:父亲被安保抬出,姐姐怀孕6月哭晕

180视角
2025-11-11 13:30:42
阿坝州双江口红旗桥引桥为何垮塌?官方: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原因尚需进一步核查

阿坝州双江口红旗桥引桥为何垮塌?官方: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原因尚需进一步核查

澎湃新闻
2025-11-11 19:34:26
只有去过才知道:真正的美国,和新闻里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只有去过才知道:真正的美国,和新闻里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诗意世界
2025-11-11 22:33:55
连美驻日大使都出动了,薛剑总领事遭围攻,若被驱逐必对等回应

连美驻日大使都出动了,薛剑总领事遭围攻,若被驱逐必对等回应

潮鹿逐梦
2025-11-11 16:17:12
疯传!大批媒体曝:吴亦凡监狱中绝食死亡?

疯传!大批媒体曝:吴亦凡监狱中绝食死亡?

澳洲红领巾
2025-11-11 11:25:36
持有大量现金,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持有大量现金,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请辩
2025-11-11 14:32:04
刘銮雄长子移居英国晒近照,两鬓花白身姿健硕,在当地陪子女生活

刘銮雄长子移居英国晒近照,两鬓花白身姿健硕,在当地陪子女生活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11 19:10:19
央视网揭"远洋捕捞"实质:地方政府没钱了,抓商人搞钱

央视网揭"远洋捕捞"实质:地方政府没钱了,抓商人搞钱

爆角追踪
2025-11-11 12:15:25
毒株变了,传染性更强!专家提醒:这类冬季高发病马上要冲高

毒株变了,传染性更强!专家提醒:这类冬季高发病马上要冲高

新民晚报
2025-11-11 15:35:48
从三航母到求职难:经济转型期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困境

从三航母到求职难:经济转型期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困境

流苏晚晴
2025-11-11 20:16:54
2025-11-12 08:23:00
设计杂志社designmag
设计杂志社designmag
《设计》是中国国家级学术期刊
486文章数 4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Joseph Van Luppen:比利时19世纪重要的风景画家

头条要闻

13岁于子迪一鸣惊人 打破尘封13年的200米混亚洲纪录

头条要闻

13岁于子迪一鸣惊人 打破尘封13年的200米混亚洲纪录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手机
亲子
数码
本地
公开课

手机要闻

荣耀MagicOS 11月升级:车联优化+视频锁屏,多机型适配太良心

亲子要闻

男孩变声期太搞笑,网友:听起来像驴子又像鸭子!

数码要闻

AMD苏姿丰:到2030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