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的清晨,阳光还没有照到中南海的时候,西花厅的电话铃声响了。
是毛泽东办公室打来的。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周恩来立即安排有关人员研究接待方案,并与名古屋取得联系。
他把黄华和章文晋叫到了西花厅。
周恩来说:“毛主席亲自决定,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中国访问,这对于打开中美关系的局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这次我们一定要把美国队接待好,要把它当作一个大事情来抓。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待美国队来访的政治意义大于体育意义。”
周恩来还说:“这次来访的乒乓球队有6个。对各个队的接待工作要保持一定的平衡,但重点放在美国队。”
“在接待中,我们要主动热情。他们来,要和我们的运动员进行比赛,我们当然要把比赛组织好。同时要把他们的生活搞好。还要组织参观、游览,让他们好好看看中国。”
周恩来说,他们记。这两位外交家深知这一事件的重要,他们生怕漏掉什么。周恩来挥挥手,说:“你们两位,放下手头的工作,全面负起责来,接待好这个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黄华和章文晋也谈了一些情况。
最后周恩来说:“美国的球队来了,我准备接见他们!”
美国乒乓球队的访华具体安排,毛泽东和周恩来都了如指掌。
4月8日,周恩来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的负责人,明确告诉他们:“美国乒乓球队就要来北京了,这是毛主席亲自做出的决定。决定作出之后,主席还催了我两次。你们一定要重视这件事。”
4月10日,周恩来秘书的电话打到了对外友协,传达总理指示:美国乒乓球队来了之后,晚上要陪餐。
4月11日,周恩来确定:乔冠华主持和英国队的比赛;吴德主持对哥伦比亚队的比赛;郭沫若先后主持和加拿大队、尼日利亚队的比赛;和美国队的比赛由对外友协副会长、著名作家丁西林主持。
周恩来还特意交代:和美国队比赛时,要预先通知,应该鼓掌还是要鼓掌。美国乒乓球队技术不高,我们的队员要教他们,对技术不高的要予以鼓励。和美国队比赛,不要光是我们赢。
4月12日,周总理又批阅了国家体委关于接待6国乒乓球队的报告。他批示道:“特急,送曹诚、吴晓达同志阅办,并送黄华、章文晋同志阅。”他还批了一句:“故宫可在14日开放参观。”
4月14日下午2:30,周总理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他向所有来访的乒乓球运动员致辞以后,特意走到美国队坐的地方。他面带笑容地说:“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过去的来往是很频繁的,以后割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你们这次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
美国的领队斯廷霍文说:“我们希望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美国。”
周恩来作了一个很坚决的手势,说:“可以去!”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
一个披着长头发叫科恩的美国青年站了起来,他用中国人很看不惯的眼神看看周恩来,提了一个问题:
“总理,请谈谈你对美国青年中嬉皮士的看法。”
这是一个与乒乓球比赛毫不相干的的问题。不少人对科恩投来责备的目光。
周恩来倒是友好地笑笑说:“看来你也是个嬉皮士喽?”
科恩提这个问题,自有他的道理。他的这身打扮,他的谈吐,不要说在东方国家,就是在号称“自由世界”的美国,责难者也不在少数。他要听听红色中国的高层领导人物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本来,他得知周恩来总理要见他们的时候,他就想提出这个问题。领队知道后,劝他不要乱来。他也点头答应了。
但看到周恩来后,还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
要不,他就不是美国人了!
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么守纪律,中国人的领队说,不要提这个问题,中国人就不提;美国的领队说了,队员可以不听他的。
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区别。
周恩来也没料到美国的队员会提这样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他毕竟是大外交家,他用十分儒雅的口吻对科恩说:“世界的青年们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在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些变化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都不能称为最后的,在寻求真理的时候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是可以允许的。”
周恩来看看在场的年轻人,又说:“应当允许青年做各种不同的尝试,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因此,我是理解青年人的想法的。”
这是怎样一位通情达理的政府总理啊!
周恩来对科恩说:“比如说长发吧,我也曾见过留长发的日本青年。不过,他们和你大概不属于同一类型。”
科恩并没有因为周恩来这样回答他的问题而满意,他又说:“我认为,嬉皮是一种新思想方式,只有少数人熟悉他,了解他。”
周恩来并不想和他争论这种问题。而是说:“人类一定会找到普遍真理,这是一个自然法则。我同意青年应该尝试各种各样不同方法,以求得真理。但是有一点,你应该经常设法找到和人类大多数的一些共同点,使大多数人获得进步和幸福。同样,如果经过自己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这也是寻求真理的途径。”
当科恩听懂了他的这段话之后,周恩来又说:“这不过是我的建议而已。”
周恩来论嬉皮士的几句话,在海外引起的反响,远远超过了这几句话本身。甚至还赢得了科恩的母亲从大洋彼岸送来的一束深红色的玫瑰。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和基辛格听懂了周恩来的话外音。
作者:董保存
解放军(解放军文艺、昆仑)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大校军衔。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一九七五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小说,报告文学十六部,二百多万字。近年来在传记文学、纪实文学领域著述颇丰。
内容来源:《钓鱼台往事追踪报告》+中央文献出版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