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公认的北大校花,曾深得鲁迅喜爱,为何嫁给了普通职员?
在20世纪30年代的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曾经出现过一位公认的校花,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曾对她非常喜爱。
这位校花就是马珏,北大教授马幼渔的爱女,人长得高挑而漂亮。当时有人调侃马幼渔,竟然说他一生对北大最大的贡献就是生了这个漂亮女儿。虽然是个笑话,却也足以证明马珏的美貌的确是出类拔萃、人所共知的。
著名散文家张中行曾撰文称,当时北大的男生评选马珏为“花王”,很多人都爱慕马珏,胆大的甚至有意“筑金屋藏之”。一些男生为能有机会与马珏聊上几句或“微闻香泽”,上课时就尽量贴近她坐。还有很多人写信给她求爱或求婚。
马珏不但人长得漂亮,家庭条件也不错。其父马幼渔、母陈德馨于1903年双双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分别就读于日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和日本目白女子大学,七年苦读后一同毕业。1910年马珏出生于东京,一年后随父母归国。
马幼渔1913年进行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后升任国文系主任,于1920年8月亲自送聘书给鲁迅请他去北大执教,于是两人成为同事(严格来讲马幼渔是上级)兼好友。
1925年,也就是马珏15那年,鲁迅去马幼渔家谈事情,偶然见到她。虽然马珏已是孔德女中的中学生,但马珏的思想还很单纯,她写了一篇文章来记叙自己与鲁迅先生初次见面的经过。
老实说,马珏这篇文章语言很稚嫩,但不失天真烂漫。最有意思的是,她评价鲁迅的文章很多话都像小孩子说出来的一样,痛快直接,有什么说什么,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马珏在此文中极言想象与现实的差别,说她见到鲁迅之前,想象她是一个“像小孩的老头子”。及至见了鲁迅,才发现她是一个“像老头子的老头子”。其实,那一年鲁迅也才44岁而已。
此文,马珏在这篇文章里还直言不讳、不厌其烦地写到了鲁迅衣衫有多褴褛、毡帽有多破烂。
显而易见,这是一篇地地道道小孩子气式的文章。然而,鲁迅在读到这篇文章不但没有任何嗔责失落之意,反而非常高兴。他夸奖马珏写得很好,理由是写的都是大实话,毫不矫揉造作。不但给予口头夸奖,他还把这篇文章收进其亲自编选的《鲁迅著作及其它》一书中。出版后就给马珏送去一套,并在此后经常送书给她。
从这篇文章开始,鲁迅先生便经常去马家串门,常问起马珏的学业等近况;如果马珏在,便跟她聊几句。
两人还多次通信。统计《鲁迅日记》,里面共有53处提到马珏的名字,内容大多为送书或通信。马珏给鲁迅写了28封信,鲁迅回了13封,时间为1926年1月3日至1932年12月25日,也就是说持续了七年之久。
从马珏的儿子杨衡善所写的文章来看,鲁迅对马珏的影响可谓至深。
其一,马珏是很喜欢崇拜鲁迅的。在五四时期层出不穷的各类新小说中,马珏最喜欢的就是鲁迅的小说,自称看了他的文章“很舒服”,虽然有些字句弄不大明白,但“也已经很知足了”。
其二,鲁迅的一些生活习惯对马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比如马珏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鲁迅先生艰苦朴素,即使一纸一绳,买物包回的纸绳,均折叠整齐放起利用,珏后来也养成此习惯。”“珏本来怕壁虎,后因鲁迅先生说它是益虫,每至夏日可在黄昏时刻见其在窗前捕食蝇蚊,珏后来不怕此虫,反喜爱它。”
其三,1926年,马珏开始思考两年后报考大学的志愿,曾写信问鲁迅先生“我将来学什么好”。两天后她就收到鲁迅的回信,信中说“你自己想学什么,先要跟我谈谈。”马珏立即如实把学农的志愿告诉了他。很快又收到复信,鲁迅在信中热情支持和鼓励道:“女孩子学农的不多,你想学,我赞成。”
不过,到了1928年,马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却在父亲的坚持下选择了政治系,因为他希望这个漂亮女儿将来当个公使。
总之,马珏本人是非常敬慕鲁迅先生的。那么,鲁迅对马珏又是什么态度呢?是不是真的心存爱意呢?这就很难说了。
首先,鲁迅对马珏肯定是非常关爱的。这从前文提及的他夸奖马珏写他的文章、经常与她通信这些事已经可以看出来,此外,鲁迅在1929年5月写给许广平的两封信都曾提到对马珏生病的关切。而马珏后来读到《两地书》的这些文字时,也非常感动。
其次,鲁迅曾为马珏的姓名取了一个字,这在他一生中也是极少见的事。一开始他拟的是一个“仲”字另加一个生僻字(左右各一个“王”字,中间夹一个“章”字) 。但他后来又觉得此字过于生僻,就改成同音同义的“服”字,从此马珏的字就是“仲服”了。
1933年3月13日鲁迅在上海,从马幼渔口中得知马珏已结婚。
耐人寻味的是,娶到马珏这位大美女的竟然是天津海关一名普通职员。此人名叫杨观保,1905年出生于苏州,祖上曾任清廷高官。当时在海关工作,既体面又有高薪,或许这便是他打败北大众多穷学子的主要优势所在。另外,杨观保为人很忠恳,苦追了马珏6年,每周都从天津跑去天平与马珏相见,终于如愿抱得美人归。由于他收入不菲,结婚后就不让马珏出去抛头露面,竟把这位曾有志出国做公使的北大校花捂在家里做了十多年全职太太,直到新中国成立。
就在马珏结婚十多天后,鲁迅曾打算把瞿秋白编译的《萧伯纳在上海》一书送给六位友人,其中有一本是准备给马珏的。这时,他忽然想到马珏已经结婚,就不再送了。这在鲁迅写给台静农的信中记述得很明白。
总体而言,鲁迅是喜欢马珏的,毕竟她是一个既漂亮又聪明的女孩子。但并不能就此认定那是男女之情,更多的或许是他作为父辈对晚辈的关爱。
早在1923年,也就是鲁迅见到马珏之前,许广平已成为鲁迅的学生,两人逐渐由师生演变为恋人关系。然而,即便是对后来与自己结婚的许广平,强大如鲁迅先生都无法完全漠视世俗的偏见,而出现犹豫不决的态度。那么对于作为好朋友的女儿、且比许广平还小了好几岁的马珏,鲁迅岂不是更要大费踌躇甚至望而却步了吗?
但无论如何,人生中邂逅马珏这样一位美女,总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当由此衍生的某种美好憧憬突然破灭时,无论是谁都会多多少少有种怅然若失之感,是会有点恍然若失的感觉,这或许便是鲁迅不再给马珏写信或送书的理由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