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8日讯10月18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保障基本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新闻发布会。市中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跃,垎塔埠街道党工委委员刘金,市中区民政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静和市中区民政局四级主任科员王昭臣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跃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全区民政系统认真落实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以满足群众对社会帮扶的新需求、新期待为目标,聚焦“一老一小一弱”等特殊群体,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救助活动,切实兜牢民政底线保障,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对帮扶救助工作的认可度。
聚焦弱有所扶,不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
提高保障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今年九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全面提标,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城市特困、农村特困救助标准增幅分别为7.9%、9.9%、0.4%、9.9%,今年以来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8421.2万元,保障困难群众2.1万余人。
强化信息共享,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持续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对重点预警数据进行摸排,主动发现有求助意愿但申请能力不足的困难群众,并帮助其落实相应救助政策,推动社会救助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相结合。充分发挥“困难群众救助·集中帮办日”“一事一议”等工作机制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中的作用,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今年以来已完成2399人摸排工作,纳入城乡低保30人,实施临时救助167户401人。共开展困难群众救助集中帮办日活动88场,发放宣传材料4866份,接受业务咨询930余人次,现场受理救助申请19人次。通过“一事一议”审核有关案例6例。
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增加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广度,继续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发放资料、村务公开栏等方式多渠道、经常性向困难群众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及时获知社会救助政策和求助渠道,提高政策知晓率。继续加强热线抽查、“四不两直”暗访次数,指导督促基层落实好各项政策和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效。
引导社会参与,持续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发展。继续做优做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第三方照护工作,整合建立照料服务资源链接机制,加强与养老服务、扶残助残、医疗护理等服务的有效衔接,形成服务保障合力,为困难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满足他们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做好购买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价工作,及时发现纠正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服务类救助取得实效。
聚焦老有所养,着力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爱心食堂遍地开花,适老化改造贴心入微。持续推进爱心食堂建设,依托现有设施配置、配餐中心辐射、企业连锁化运营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增加老年助餐服务供给。今年新增爱心食堂7处,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可口的餐饮服务。同时,还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今年以来,已开展80户适老化改造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条件,切实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规范养老机构星级标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区民政局不断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山东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加快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今年,已投入运营养老机构上星率得到大幅提升,其中,达到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4家,全市参评的养老机构中市中区有5家养老机构位居前五。根据养老机构1-5星级等级评定结果,市中区分别给予0.8倍、0.9倍、1倍、1.1倍、1.2倍差异化补助。2023年以来已为养老机构共计发放运营补助398.27万元。
全面照护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持续升级。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能力等级评估认定,为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全过程指导监管,确保服务标准和服务质效。对于有意愿入住机构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养老需求。
加强推进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理顺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推进机构改革后老龄工作规范化,协同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同时,加快实施“银龄安康”工程,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通过举办“敬老月”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助老孝老敬老活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让广大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聚焦幼有所依,持续加强儿童权益保护。
落实救助政策,兜住困境儿童生活底线保障。今年1月,进一步提高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补助费标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费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882元、1882元、1332元,今年以来为613名孤困儿童发放各类补贴595.17万元。为4名孤儿发放“福彩助学”资金4万元。投入2.8万元为27名孤儿免费健康查体,有力保障了孤困儿童的基本生活。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动态管理的通知》,对全区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摸排,确保监护人能够正常履行监护责任。
建立关爱机制,夯实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基础。区民政局健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关爱服务措施,全面提升关爱服务质量。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队伍建设,区级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1个镇街设立了儿童督导员,170个村居设立了儿童主任,形成了覆盖区、镇、村三级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网络。常态化开展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培训,区镇村三级线上线下培训21场,培训率达到100%。
创新“1+E+N”模式,搭建困境儿童保护平台。1+E+N工作模式,即1个区级未保中心+E善智慧公益平台+链接N个社会资源,民政牵头、多方合作、建设网络,搭建未成年保护新平台。针对成年孤儿、政策外困境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4个群体278人,实施“市中有爱·童行未来”儿童服务项目。搭建E善智慧公益平台儿童信息库。建立孤困儿童电子档案,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动态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帮扶困境儿童609人。链接N个社会资源开展精细化服务,邀请教师志愿者为困境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邀请检察官志愿者开展“法治小卫士”教育,创新“兴光小广播”“儿童议事会”,邀请解放军960医院专家对先心病儿童开展筛查和复查。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困境儿童保护合力。召开全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宣传月”工作专题会议,制定下发《市中区“儿童福利保障和救助保护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全区11个镇街在6月份围绕“儿童福利保障和救助保护宣传月”开展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开展“点亮希望,童梦绽放”志愿服务暨文艺汇演、“润心伴成长 同心护未来”庆六一主题活动、“欢庆六一 ‘未’爱护航”儿童福利政策主题宣传等系列活动,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000余份,通过这些活动走进社区、村居,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保护的浓厚氛围。
闪电新闻记者 刘聪聪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