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给日本人看,让日本人看到中国人的自强反抗精神;一种是给中国人看,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唤起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2011年12月26日,一名37岁的中国男子抱着如此简单直接的目的,在经过了仔细地准备过后于凌晨2点过,向日本“靖国神社”投放了火种。
虽然火势很快就被扑灭,也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但此事无论于日本人而言,还是于中国人、韩国人而言都无比震惊。只是前者的震惊带着无尽的愤怒,后两者在震惊之余还夹杂着佩服。
事情发生后,日本相关单位立即展开调查,网路舆论纷纷指向韩国人。因为在“纵火案”发生之前,一条韩国人所发的公开帖子在日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内容大意为:
“从始至终日本人都不知道韩国人过得有多苦,所以我要烧掉日本‘靖国神社’!”
再加上前不久韩总统李明博访日,提议日本趁早解决“慰安妇”问题遭到拒绝,故而日本人更加认定该发帖的人有着重大嫌疑。
只是令其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口口声声要严惩的“纵火犯”竟然是中国人。而更加讽刺的是,此人此行赴日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参与志愿活动,为因“3·11”地震而留下心理疾病的人做心理疏导。可见他是善良的。
那么到底是出于何原因,让他从心中有大爱的无私志愿者,走到怒烧“靖国神社”,被日本“通缉”这一步的呢?
1928年9,江西安福县一名家境贫困却有报国之心的13岁少年,义无反顾投身了革命,加入了工农红军。
心中有梦,故而不畏生死,15年戎马岁月,少年已长大,任新四军一师一旅四团团长。1943年改任四十八团团长,领兵转战苏中、苏南,立下赫赫战功,四十八团获“老虎团”之誉,打得日军闻风丧胆。
可奈何他终究没能亲眼看到日寇投降那天,1945年6月4日,英雄团长因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时年仅才到而立之年。
革命烈士名叫刘别生,原名刘达林,遗体现被迁至上海龙华公墓,墓碑题字“英名永存”是原新四军一纵队司令员王必成为亲题。
而他正是文章开篇火烧“靖国神社”男子的爷爷。
男子名叫刘强,1974年生人。作为抗日英烈之后,刘强比大多数同龄的孩子们更早了解到抗日救亡的不易,深知这背后有着多少血债。但在老师和长辈的教导下,他倒也把历史和现实分得很开。
毕竟即便是在日军大举侵华期间,是有日本人一直奔走于“反战”路上的,也有来华日军在战场上假装佯攻,最后当了逃兵余生都留在中国赎罪。这是我们理应正视的存在。被称为“山大夫”山崎宏,就是后者代表人物,余生都在中国行医救人。
山崎宏
所以,长大后的刘强不仅学过日语,还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日本朋友,也乐意以自己的力量为普通日本百姓做事。至于为何把自己从志愿者变成“纵火犯”,导火索就是源于日本政府拒绝了韩国总统李明博提出的解决“慰安妇”问题这件事上。
因为他的外婆曾经是被日本人强行从韩国带到中国,送进慰安所后遭受了3年非人折磨,直到日本投降才获救。然后原名为李南英的外婆改名为杨英,留在了中国生活。
因为父母工作忙,刘强有很长一段成长岁月都是和外婆一起的。小时候,刘强觉得外婆很慈祥,脸上总是挂着笑,至少在他11岁那年外婆卧病不起之前都是这样。所以小小年纪的他从未想过外婆曾经有过什么不开心的遭遇,直到外婆在生命最后阶段提到那3年时光,他才第一次看见外婆悲伤,眼泪更是止不住地流。
那也是他第一次听到“慰安妇”这个词,只是年少的他并不懂这意味着什么。时间到底能不能让伤疤愈合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显然刘强外婆那些伤疤到离世时仍能感受到痛。
所以后来刘强才会去学习心理学,想要帮助其他心中有伤疤的人,去日本参加活动也是源于此。可奈何到了日本后的他遇到的一切都让他大失所望,倍感震惊。
为了让活动更好进行,相关部门给中国志愿者安排了日语培训课程,而刚好刘强去的学校是一所学子基本都是侵华日军后代的学校。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日军后代提及侵华战争时满嘴自豪感。
除此外,学校老师也是“因材施教”:对日本学生客客气气,甚至毕恭毕敬;对中国学生却是颐指气使。
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刘强越想越气,便有了火烧靖国神社出气的想法。于是他在经过了踩点、准备点火工具,和计划了逃跑路线之后,将时间特意定在了12月26日。因为这天刚好是他外婆的忌日。
就这样,刘强以围巾蒙面,身着黑衣于凌晨两点过到了靖国神社那扇无人看守、无监控、紧闭的侧门旁。拉开背包,拿出汽油罐,将其灌入空酒瓶后,打火机一点后一扔。确认了“纵火”成功后乘坐提前安排好的出租车去了机场。因为他无法预料到此举会不会给祖国带去麻烦,所以买了飞往韩国的机票。
刘强去了韩国后看到了不少相关新闻,但矛头全部指向了韩国人。若不是十多天后,他因得知日本政府仍不肯就“慰安妇”问题道歉,又向日本驻韩大使馆投火还没有逃跑,还不知道日本何时才能怀疑到他的身上。
得知刘强是“凶手”后,日本政府坚持让韩国将人交由他们处理,可是韩国坚决不同意,还花钱聘请了5名胜率极高的律师为其辩护。中国驻韩大使馆也曾多次派人前去了解情况,为其提供职责范围内的必要帮助。
就这样,在中韩两国难有的“默契”配合下,刘强于2013年1月3日回到了中国。
但值得一提的是,此事至此并未完全结束,因为对于刘强当日的冲动,国内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称他是敢做敢动的硬汉,就有人说他是“麻烦制造者”,因为他的行为破坏了中日关系。有人赞他是真正的爱国者,则有人说他是暴躁症患者,做事不顾后果。而刘强也因此抑郁过。
时至今日,此事正确与否,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出客观评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历史放在何时它都带着血,带着泪。而生活在先辈们用血和泪换来的和平生活的我们,从来都没有资格替先辈们讨论“原谅与否”这个话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