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冠寅)为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东营发展的新机遇和东营品牌的良好形象,推动更多优质产品走出东营、走向世界,面向海内外讲好“东营故事”,由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国际在线山东频道共同主办的“Hi,Shandong——机遇中国 好品东营”海外媒体东营行参访活动于10月10日至12日在东营举行。来自柬埔寨、韩国、叙利亚等国家的媒体记者们走访了东营标志性产业和文化景点,亲身体验这座黄河入海口城市的独特魅力,感受其无限潜力。
自然与经济共舞,生态与发展共赢
东营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东营带来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也为东营未来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近年来,东营市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培育了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等大批优质农产品,持续提升东营“好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记者们了解到这个产业园不仅仅是大闸蟹的养殖基地,更是集科研、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和乡村振兴于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区。记者们惊叹于这里的综合发展模式,尤其是通过数字化和创新技术,使大闸蟹产业焕发出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园区还设有网红直播基地,进一步打通了传统产业与现代消费需求的桥梁。
随后,记者们打卡了万亩稻田画农创BOX景区,这里被誉为中国“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稻田画创意基地”,俯瞰广袤的稻田画卷,在阵阵稻香里,记者们感受到了秋日大地“丰”景。今年,景区特别绘制了两幅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沿着黄河遇见海”为主题的稻田画,这不仅是农业与艺术的融合,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
科技赋能产业,创新推动发展
探访富友联合澳亚乳业有限公司的过程中,记者们切身感受到东营市在食品产业中的创新成果。该公司不仅在乳制品生产方面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还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高标准。记者们对东营市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前沿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期待未来在国际市场上的更多合作机会。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社区,记者们了解到了这里极具创新性的社区治理模式。社区通过“居民会客厅”概念,营造出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居民可以在这里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互动。同时,社区还推出了“社创+”和“邻里+”项目,推动居民共同参与社会服务和创业就业,塑造了一个现代化、充满活力的社区治理样本。
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齐飞
近年来,东营积极挖掘非遗的文化和旅游“双重资源”特征,深化文旅融合。在黄河口滩羊产业园,记者们了解到了中国最大的标准化肉羊养殖基地。园区内的现代化设施和规模化养殖让记者们大开眼界,园区通过高科技手段,肉羊存栏量超过40万只,年出栏量更是突破100万只,为中国的畜牧业树立了标杆。
在参观的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过程中,记者们感受到了东营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创新传承。这里的非遗项目涵盖广泛,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精彩的民俗表演,还可以亲手体验传统手工艺。据了解,通过“小投入、多参与、共富裕”的模式,文化街为当地居民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使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焕发新机,也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通过此次参访活动,海外媒体记者们不仅看到了东营的生态之美、产业之强,更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创新与未来的追求。无论是通过现代科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还是通过文化传承带动经济发展,东营都展示了其兼容并蓄、不断创新的城市气质。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东营市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目光。
(编辑 胡瑞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