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每年都会定期召开xxx经济形势运行调度会,尤其是时下走下坡路阶段,更是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高屋建瓴的分析研判经济运行情况,“研判”这个词,一听就让人肃然起敬,专业、严谨、务实,用在这里是不是浪得虚名呢?
是,肯定确定以及一定是。
调度会,比如农业经济运行的调度会,各经济部门聚一起,看看统计指标,如粮食、蔬菜的总产、单产、面积如何,降了还是增了,增了就是经济运行好;降了,就是经济不好。为什么降?要综合分析研判原因,多措并举加大投入争取涨上去。
所有抬上桌面研判的经济指标,只是人们需求的一小部分。它并没有涵盖所有人的所有需求,锅碗瓢盆马桶指甲刀棉签毛巾等等都没有纳入,没纳入的占绝大多数。在所有需求之物中拈出少数指标这个过程,跟去超市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选出一两件心仪的商品是一样的逻辑,选择什么以及放弃什么,只是个价值排序问题。
粮食是很重要,衣服又何尝不重要呢?这样的重要性可以举一箩筐。绝大多数人24小时衣服不离身,从出生到挂掉,身上一直都会挂着衣服。但人不会24小时一直不断的望嘴里塞粮食。说某种东西的重要性理由成千上万。
单独拧出某种需求之物,对所有人说,这是对你们最重要的。这等于是在否定人认识不到什么是对他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武断宣布什么是最重要的人,和芸芸众生没有两样,共用同一套心智逻辑结构,否者他说的重要性,别人听不同懂。既如此,否定别人认识不到什么是重要的,就是在否定自己,也是在否定别人听不懂他说的重要性。这逻辑是矛盾的。
重要性因人而异,每个人对需求之物的价值排序,在同一时空下是不同的,这是常识。如果人的需求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相同的,比如所有人在同一时空都想要一颗大白菜,那意味着没有人会想要提供一颗白菜,没有任何其他差异化的想法。这样的动物是单细胞草履虫。
正是价值排序的不一样,在某时你想要苹果,而我想要梨子,他想要草莓,只有价值错位才有交换发生。从这个角度讲,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个自由的容器,能包容所有人的不同需求。
所以,经济运行研判会,应该将一个地区所有人的需求供给情况拎出来分析,而不是单独挑出几个自认为重要的需求物,在那一本正经的分析研判。单独的几个指标又如何能够代表整体经济呢?况且这些产物只是人有目的行动的结果。一天被此消彼长的结果牵着鼻子走,累不累?
忽视人的需求,一味的追求高产量有什么意思呢。人家都在用智能手机了,你还在那盯着传呼机指标,不停的加大投入,搞一堆补贴推动生产,制造生产过剩,然后又怪需求不足。
现实的行政管理,没有系统化考虑,各自为政。当然这跟绩效考核有关,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考察的经济指标大同小异,所有指标都增长,才叫发展了经济。
如果某县大白菜产量下降了,原因是同其他县相比,该县生产白菜没有比较优势,因而该县的种植户选择其他作物而不是白菜进行种植,这种下降对两个地区的人来说是好事。该县腾出种白菜的资源用于自己的比较优势领域,其他县专注白菜优势领域,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最后整体产量比之前更高,这是分工合作的基本常识。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一个地区斤斤计较于少数经济指标的涨幅,真的是一种纸上谈兵的自娱自乐。自产自销的数据是空洞无物的。这涉及到具体统计问题,虽说有专门的统计调查队伍核查粮食产量,但目前没有任何一种高科技手段,可以稳准狠、快速又低成本的测准产量,仍然需要纯手工打磨。受制于调查成本,肉体凡胎的调查人员不可能挨个到所有种植户那里称量粮食,只是选取样本量,加权平均再乘以总面积得出总数。所以最终粮食产量只是个预估值,不是实测值。其他经济物品类的统计基本也是如此。
有个统计问题,加权平均的样本从低到高,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依然需要测量才能够摸准哪些是低样本,哪些是高样本。这还是一个抽样取证的过程,从全部样品中选取部分作为测算样方,这么得出来的数据,跟实际量永远吻合不了。
关于这些经济物品的种类、多少的问题,根本就用不着上蹿下跳的去测量,以测不准的数据作为经济政策依据,更是南辕北辙。
需求之物,根本就测不准,也没必要测准。人的需求不是给定的数值,之前文章也说过了,这是大数据无能为力的地方,理论上它可以精准统计历史,但对于未来之事,搞不准也摸不透。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不在于知识分散的问题,两种模式的知识都是分散的,都有统计不准的问题。但为啥市场经济能够高效配置资源呢,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是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在千万个体价值排序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交换形成价格,能够经济计算。供需双方只需盯着价格经济计算一番,就可以高效的配置资源了。但这仍然是一种预测,没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因为人性变动不居。只是这种分散的价格产生的错误预测,不会像在没有价格指引下的计划经济那样瞎子乱摸象。只是局部出错,而不会整体塌方。
地方抓经济的惯常操作是,一定要在上面投入点什么,那才叫发展。这种投入和个体如何消费投资的思路是一样的。曾经几乎所有资源的支配权都给他们了,投入不可谓不大吧,结果惨不忍睹,以至于才有后来的放权改革,还自由于个体,才有几十年的经济腾飞。
从过去残留下来的似经济运行研判思维模型,还是延续过去那套理念,僵而不死。什么能力配什么需求,集中计划的能力本来就小,却偏偏要生出为宇宙谋幸福的高需求,手段不及目的,根本就实现不了。自己痛苦不说,还要拉着一群人一起痛苦。造不造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