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部部商业大制作未能获得足够的票房时,资本一定会愈发谨慎起来,对于行业而言,一个负循环就产生了。
如果说,2024年暑期档是“一夜回到了十年前”,那么,这届国庆档虽不至于那么惨淡,但同样是一个不成功的档期。
从票房数字来看,今年国庆档最终票房落在了21亿,去年同期为27.36亿,今年的这一成绩仅略高于2018年19.08亿。
更可怕的是,国庆档中没有一部影片票房破十亿元,且有被迫撤档的。
根据灯塔数据,2024年国庆档总出票约5208万张,这个成绩不如2015年的5684.47万张,在近十年里仅比2016年和2022年多。相比于2019年巅峰期的1.18亿张总出票,观众在大批流失。
对比2015年和2024年,十年前喜剧片领域是《夏洛特烦恼》《港囧》,如今是《熊猫计划》《爆款好人》,十年前科幻片领域是《九层妖塔》,如今是《749局》……观众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但电影进步缓慢,甚至还有退步。
到底怎么了?
说到底,不是观众抛弃了电影,而是导演和影视制作者们脱离了观众。
再说直白一点,影视制作者“老态”频显,观众们“看腻”了。
看到陆川导演的科幻片与刘德华主演的犯罪动作片在国庆档逐鹿,请问这是哪一年?可以是《749局》和《危机航线》打擂台的2024年,也可以是《九层妖塔》和《解救吾先生》同档期竞争的2015年。
十年过去了,国庆档台前幕后仍然是一张张老朋友的面孔,电影的老龄化危机不仅是主创缺乏新鲜感,更是创作意识上的老龄化与过时感,很多电影人的成长已经跟不上观众的成长,中规中矩甚至槽点满满的作品难以再从观众的口袋里掏出几十元一张的电影票钱。
宁浩和陆川纷纷折戟——《爆款好人》一开始就直接掉出竞争之列;《749局》也走出了高开低走的路线,这延续了暑期档陈思诚、乌尔善和徐峥执导影片票房均没过5亿的传统。
而另一边被市场寄予厚望的青年导演刘江江,其新作《出入平安》更是面临着无奈撤档的窘局。
2024年,仿若成为了华语少壮派导演们陆续撞墙的一个年份,这群中流砥柱们没能引领商业片市场,这或许是除去票房之外,这个市场最为担忧的事情本身。
要知道,资本和钱是优先投给这批功成名就的导演的,一旦他们不成功,资本就会愈发谨慎起来,这对于本不富裕的电影行业而言,是一个更悲伤的信号,这意味着,大导演不再挣钱、资本更加谨慎、其他电影也难获投资的负循环在慢慢形成。
其实21.04亿的大盘成绩说明,观众仍有宽容度,仍然需要电影。为今之计,只有创作者们都直面观众的评论与需求,拍出好电影才能挽回观众。
内地电影市场腾飞的十年里,电影人们一直在找办法赢得观众,国庆档也曾是勇于探索的档期。
2014年国庆档的《心花路放》、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港囧》、2017年的《羞羞的铁拳》,证明喜剧是一种解法;2016年国庆档的《湄公河行动》、2019年的《中国机长》、2021年的《长津湖》,找到了主旋律这条优势赛道;从2019年开启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连续三年以众星云集的拼盘电影形式,培养了一种带有国庆风味的观影习惯。
当旧的方法渐渐失去绝对吸引力,现在是时候找新解法了。
在暑期档大盘低迷之后,行业内外已经做出了很多分析。今年国庆档的电影都是危机爆发之前拍好的,难免带着旧有的问题。
谈市场谈票房,归根到底要直面的是电影本身不够好看的问题。希望连续两个大档期的市场现状能让创作者获得警醒,直面观众才能挽回观众。
从2024年暑期档到国庆档,电影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拉回更多的年轻人重回电影院,同样是如何慢慢地重新获得资本的信任。
如今,头部电影公司在洗牌,观众端需求变革也巨大。业内人士多次表示,今年已经明显感知到“观众完全换了一代”,原先觉得剧本中无需解释的剧情,已经不被新一代年轻观众所接受。就连超头导演郭帆在做《流浪地球3》的时候,也战战兢兢地推翻多稿剧本,并重新调研上千名00后的喜好和价值观取向。
归根结底,电影是娱乐产品,如何吸引观众注意力、照顾观众情绪、抢占更多的市场,是头部电影公司在行业“大转向”中都要面临的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