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求学之路
蒋介石在《先妣王太夫人事略》中说:“中正幼多疾病,且常危笃。及愈,则又放嬉跳跃。凡水火刀棓之伤遭害非一,以此倍增慈母之劳。及六岁,就学,顽劣益甚,而先妣训迪不倦,或夏楚频施不稍姑息。”由此看出,蒋介石小时候是比较顽皮的。
蒋介石从小读过一些古书,主要是随兄就读私塾,先后师从任介眉、蒋谨藩、毛凤美、竺景崧、毛思诚等,十六岁时考过秀才,未中,十七岁到奉化城里进凤麓学堂,以后又到箭金学堂,十八岁转入龙津中学读书。
在箭金时,校中有一位顾清廉先生鼓励他读兵书和曾国藩的书。蒋介石的确对曾国藩和胡林翼、左宗棠这几个清廷将领十分崇敬,后来(1924年)特地手辑了一本《增补曾胡治兵语录》。
蒋介石还为这本语录写了一个序,序中说:“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不禁而叹胡阔之之才略识见,与左季高之志气节操,高出一世,实不愧当时之名将,由是益知其事业成败,必有所本也。”
又说:“治心即为治兵之本,吾故择曾胡治心之切要者,另列一目。兼采左季高之言,可为后世法者。”
1906年蒋介石考入了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校的前身)学习,在此前曾于这一年4月赴日本学习未能如愿。翌年,蒋介石被军校保送去日本留学。
同蒋介石一起去的张群回忆当时东渡的情形说:“留日考试合格的学生,好像有六十人左右。能够畅通日本话的人,由保定起程直接前往日本;我们虽然(包括蒋在内)能够懂得日文,但因为说得不好,暂且先到东北的陆军部集合,然后由大连乘船前往神户,换乘火车到达东京。”
蒋介石进的是日本振武学校。振武学校系日本士官预备学校,于1903年由日本原成城学校改办。
据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记载,“当时派遣去日本学习陆军之学生,曾入振武学校补习,毕业后入士官学校。明治三十一年(光绪二十五年)浙江派官费生四名去日本习陆军,由日本陆军部委托成城学校设施预备教育,······明治三十六年(光绪二十九年)学生渐多六十九名,······专办训练中国陆军学生,改名为振武学校。······明治四十年学生达三百三十名。”
蒋介石在振武学校学习已经是第十一期,就读三年,于1910年毕业。
在振武期间,他曾给其表兄单维则寄过一张照片,上面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蒋介石一定的民族意识。
离振武以后被分配在日本驻新潟县高田市(现上越市)野炮兵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充当二等兵,以后上升为上等兵,称士官候补生。
蒋介石在高田当兵的情况,据蒋自己说:“我在二十四岁,就派到日本野炮兵联队,入任一年。这一年中间,所过的完全是士兵生活。”
在1936年1月9日东京《日日新闻》的新潟版有一段记载(这是那时联队的野炮上等兵——新潟县的霜田藤次郎对新潟版记者叙述的),内容大概是这样:
霜田自从入高田十三师团野炮第十九联队后的第三年,有五名中国留学军官被派到第十九联队,编在霜田上等兵的第五中队里面。
这五名中国留学生,都是很优秀的,他们对于大炮的构造和它的附属品,都有详细的研究。因此霜田上等兵有点害怕起来,便私自向内藤教官(霜田是内藤中尉教官的助教)借了一本有三百七十种炮身及其附属品的说明,在前一天的夜里看过,到第二天便一一对他们说明。
蒋氏平常很少说话,没有什么可以引人注意的事情。不过叫他和普通的兵一样派去扫马房的时候,他的面上立刻就现出一种悲愤的神色。然后因为军队里的军纪关系,一切都是遵照长官的命令,自然也就服从了。
不久,孙逸仙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的爆发,有一天,蒋氏忽然接到一封电报,立刻向部队请求退出。
蒋介石在第一次下台赴日时,曾送给第十三师团长冈外史师团长一块匾,上有蒋的手书“不负师教”四个字。(摘编自《蒋介石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