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2024年9月27日《焦作晚报》A03版
花生之乡又丰收
秋风送爽。记者日前走进被誉为“花生之乡”的武陟县三阳乡中封村。这里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农耕文化,更是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今年的花生丰收,不仅是对这片土地肥沃的见证,更是对当地农民辛勤耕耘的最高赞誉。
忙并快乐着。
走进中封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色的花生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生香,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季的辛勤劳作即将换来满满的收获。
花生堆成了小山。
“花生,我们称之为长生果,寓意着吉祥和丰收。”中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跟来一边引领记者参观他的武陟来顺家庭农场,一边介绍道。这片占地100多亩的花生地,是他今年刚成立的家庭农场的核心区域。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与智慧。今年专门施用了农家肥,种的花生绿色又健康。
花生米装车。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李天强 摄
尽管今年夏季气候多变,高温干旱给花生的生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中封村的农民们并未因此气馁。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科学灌溉、合理施肥等措施,确保了花生的茁壮成长。杨跟来带领村民们奋战在田间地头,用汗水浇灌出了这片丰收的土地,每亩花生地产量达到400公斤。
卸花生进脱壳机。
进入秋季,中封村及附近李梧槚等村的2000余亩花生地逐渐成熟。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在田间,所到之处,一排排花生被整齐地翻出地面,随后被迅速收集起来。这背后,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也是农民们对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
脱壳后的花生米通过传输带输送装车。
收获的花生,经过几天的晾晒,变得更加饱满和诱人。村民利用摘果机将花生从藤蔓上分离出来,一堆堆花生果如同小山包一般堆积在田间地头,场面蔚为壮观。这些花生果,不仅是村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更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所在。
翻晒花生。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李天强 摄
昨日,村民们将这些花生果运往附近的加工厂作进一步处理。在那里,一颗颗花生经过清洗、烘干、脱皮等工序后,变成了洁白如玉的花生米。这些花生米将被销往全国各地,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虽然今年花生的市场价格一般,但杨跟来和村民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喜悦和满足。他们知道,丰收不仅仅意味着物质的收获,更意味着大家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坚守得到了回报。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秉持着勤劳、智慧、创新的精神,努力将中封村打造成为更加繁荣富强的“花生之乡”。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学典 报道
照片除署名外均为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学典摄
20位“焦作名师”形象惊艳亮相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总值班:吕正军 统 筹:王 鹏 郭子轩
责 编:拜利萍 审 核:赵晓晓
编 辑:贾天罡 校 对:薛 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