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爱惜人才,对黄埔一期学生陈赓非常欣赏,关怀备至。青年时期的陈赓品学兼优,积极向上,作战勇敢,并在战场上救过蒋介石的性命。一个爱才,一个优秀;一个极力提携,一个却不愿意追随。虽曾生死与共,却又对抗斗争了一生。蒋介石和陈赓为何走不到一起,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1.青年才俊脱颖而出,蒋校长青睐有加
1924年,年仅21岁的陈赓报名参加黄埔军校招考,顺利被录取。虽然陈赓年龄不大,经历却不简单,他13岁(也有的说是14岁)参加湘军,从二等兵干到上士,有过4年从军经历,本人又是军人家庭出身,还练过武术。
蒋介石对黄埔军校的学生非常重视,在面试中了解到陈赓的情况,就对他青睐有加,格外关照,有时还请陈赓到家中做客,曾在公开场合表扬陈赓,“真没想到黄埔军校能招到这样的学生”。
青年时期的陈赓
其实,蒋介石只看到陈赓的一个侧面,陈赓还有另一个身份——共产党员。陈赓自幼聪明好学,虽然高小尚未毕业,但他在长沙期间,参加了补习学校和夜校,学习非常刻苦。
在长沙期间,陈赓思想活跃,曾参加青年救国会等进步群众团体,在何叔衡、郭亮等的帮助下,于1922年12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在黄埔军校,陈赓非常活跃,他是黄埔军校中共支部候补干事,参加了血花剧社,经常和国民党右派组织斗争。
因为表现突出,陈赓与蒋先云、贺衷寒被称为“黄埔三杰”(较多的一种说法)。1924年11月,陈赓毕业留校,任第二期入伍生连长、第三期本科副队长。
2.患难虽然见真情,但信仰更值得追求
1925年10月,广东革命军进行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任东征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陈赓在第4团当连长。在东征途中,陈赓率领的连队因为作战勇敢、战绩突出,被蒋介石调到东征军总指挥部担任护卫。可见,蒋介石对陈赓的信任。
10月27日,东征军第三师进攻陈炯明叛军主力林虎部。第三师由粤军改编而来,战斗力不强,师长谭曙卿对叛军情况不熟悉,未作周密部署,就贸然发起攻击。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东征军第三师被迫后退。蒋介石赶去督战,命令陈赓前去传达命令,让谭曙卿一定要夺回失去的阵地,谁要回退,就地枪决。
陈赓冒着炮火,前去督战,但未能挽回局面,第三师兵败如山倒,全线溃退,林虎部队很快包围上来。陈赓见局面已不可收拾,立即赶回指挥所,让蒋介石赶快撤退。但蒋介石固执地说:“撤什么撤,不撤,革命军人不能后撤”。
东征时的黄埔学生军
林虎的部队很快就追了上来,再不撤就来不及了,但蒋介石还是不愿意走。情况万分危急,陈赓没办法,只能和卫士强行架着蒋介石走,走不多远,蒋介石又不愿意走了。
他坐在地上,大声喊叫着,“战死则矣,不战死则杀身成仁。我今天就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不玷污黄埔的威名”。说罢,蒋介石拔出短剑,就要自杀。
陈赓眼疾手快,一把夺过短剑,连拖带背,把蒋介石背了好几里路,一直背到一条河边,找到一条船,带着蒋脱离了危险。第二天,陈赓又冒着风险赶到后埔,送信给周恩来、何应钦,由一师派部队把蒋介石接了回去。
蒋介石对陈赓的救命之恩十分感激,让陈赓担任他的侍从参谋,可以随便进出他的住处,对他更加信任,并想借此机会将他留在身边任用。
蒋介石与陈赓
但随着蒋介石反共步伐的加快,国民党开始统计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当名单交到蒋介石手里时,他惊呆了,自己一直赏识培养的陈赓居然是共产党员。
蒋介石知道陈赓的身份后保持了沉默,他只是在陈赓的名单上划了一个圈,在旁边写下“此人不宜带兵”。这说明蒋介石对陈赓已经有了提防,又不好当面质问。但一次偶然机会,陈赓在蒋的书桌上看到了这份名单,他知道自己不会受到蒋的重用。
陈赓将这件事情向周恩来作了汇报,请示该怎么办?周恩来说:“你给他写个条子,辞职不干了,看他如何处置?” 次日,陈赓就找借口说母亲病重,向蒋介石请假回家。蒋介石看着陈的请假条,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蒋介石派人送来船票、路费和一张“委任状”。委任陈赓为中央军官学校中校队长。陈赓随即离开汕头,回到广州。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5月,蒋介石提出了《整理党务案》,强令黄埔军校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
这时,很多共产党内的一些机会主义分子退出了共产党,但陈赓毫不犹豫地公开了自己共产党员身份,声明脱离国民党,毅然走向了自己心中的革命道路。当蒋介石知道这个消息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赓就走到了蒋介石的对立面,从此两人开始了对抗斗争的一生。
3.念过往校长再眷顾,为理想初心不改
1932年3月底,因为叛徒陈连生出卖,陈赓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抓捕,被关押在老闸巡捕房。在这里,敌人对陈赓进行逼供,但陈赓始终没有透露党的秘密。
蒋介石听说陈赓被捕的消息,立即命令,不准刑讯逼供。此时,蒋介石对陈赓还是抱有幻想的,仍然希望陈能够为自己所用。在蒋介石的示意下,国民党特务采取软办法,让叛徒顾顺章来劝降,陈赓把顾痛骂了一顿,一脚踢翻了顾送的礼品。
关押陈赓的老闸巡捕房
4月1日,陈赓被押往南京。在南京火车站,国民党宪兵司令谷正伦拿着一封蒋介石的劝降信,亲自到火车站来接。陈赓知道蒋介石的套路,根本不予理睬。
随后,蒋介石又派出几个陈赓在黄埔军校时的同学和他的几个学生,来看望他。但陈赓一直不为所动。
当时,蒋介石正在南昌指挥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他见陈赓软硬不吃,就命令把陈送到南昌,准备亲自劝降。
自南昌,陈赓被安排在江西大旅社。蒋介石派秘书邓文仪带着礼物来看陈赓,并劝陈自首,还给出了优厚条件。陈赓对蒋介石的这一套还是置之不理。
第二天,蒋介石亲自去看陈赓。蒋介石在楼梯道故意大声说“陈赓在哪里?”,但陈赓对他的到来并不欢迎,他拿起一张报纸,对蒋不理不睬。
蒋介石来到陈赓面前,讲了好多话,还回忆起以前在黄埔的日子。但陈赓的明确表示,“今天落在你们手里,要打就打,要杀就杀,对我不要有任何幻想!这让蒋介石非常生气,他大声说道:“你这个态度,这个态度!你应该悔过,应该悔过!”然后气冲冲地离开了。
陈赓被捕后,中共党组织全力组织营救,宋庆龄也为他四处奔走。1933年5月,陈赓被成功救出,随即转移到中央苏区。陈赓这次的成功逃脱,应该是蒋介石故意为之的结果,因为按照蒋对付共产党人的一贯做法,陈赓想逃几乎是不可能的。
蒋介石如此欣赏陈赓,又有着生死患难的关系,如果陈赓追随蒋,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但陈却多次拒绝蒋的挽留,坚定地走向革命。此中原因,学界有多种说法。小编认可金一南少将的观点,陈赓之所以拒绝蒋介石,是因为自己的“主义”和信仰。只有这种力量,才是陈赓做出这个选择的合理解释。
1961年3月,陈赓在上海病逝。蒋介石知道陈病逝的消息后,看着大陆的方向,泪流满面,是为痛失这样一位人才而遗憾,也是为这样一位曾经共患难的学生而悲伤。人老多情,也许到了一定年龄,想起曾经的恩恩怨怨,又将是另一种心情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