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古代历史上最具气节的王朝,不割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前半个世纪的洪武永乐时期,还算不错,多次北征也荡气回肠。这些征战,大家也都知道,大家也都知道,比较有影响力的北征如下:
1370年,洪武第一次北征,两路明军皆获大胜,元朝在近塞的残余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
1372年,洪武第二次北征,总体而言,本次北征失败告终;
1380年,洪武第三次北征,脱火赤、爱足等被明军俘获;
1381年,洪武第四次北征,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
1387年,洪武第五次北征,战胜纳哈出,并把辽东纳入明朝势力范围;
1388年,洪武第六次北征,明军大获全胜,动摇北元行政根基;
1390年,洪武第七次北征,乃儿不花投降,悉收其部落数万人;
1396年,洪武第八次北征,大败北元,擒其将索林帖木儿等数十人,随后又打败哈剌兀;
1410年,明成祖第一次北征,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
1414年,明成祖第二次北征,瓦剌受到重创;
1422年,明成祖第三次北征,鞑靼首领阿鲁台乘夜逃离,避而不战。明军在回师途中,击败兀良哈部;
1423年,明成祖第四次北征,在黄河以北击败鞑靼西部的军队,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部众来降明;
1424年,明成祖第五次北征,阿鲁台逃,明成祖在回京途中病死于榆木川;
而在这期间,不仅有明军北征,也有蒙古内犯。但碰上巅峰时期的大明,蒙古也就只是进来被打,然后逃跑,比如:
1372年,北虏寇武朔。时大将军达屯临清。闻报即遣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子兴御之。师至,虏夜遁。
1372年秋八月,北虏寇朔州,指挥谢彦破之,禽其将知枢密院张宝、院使哈喇叭都、参政高惠并其部众。
1381年夏四月,北虏寇开平。指挥使丁忠击败之,战于毡帽山,斩获数百。
但是,鼎盛半个世纪左右后,中后期的大明长达200多年,似乎又完全是另一个朝代。胆怯,懦弱,是大明军队的基本特征。大明真的不割地吗?
割兴和所,割大宁,割河套,割交趾,割缅北,割哈密,割关西,割辽东....乃至长城以外诸卫所尽失。
目录
1. 大明衰落标志——实则为惨败于列强越南,而非土木堡惨败。
2. 大明中后期——明蒙战争史
----2.1-列强蒙古崛起——大明衰落之路越陷越深
----2.2-土木堡之后懦弱不堪的大明军队——蒙古对大明百年大蹂躏
3. 对外懦弱、对内凶狠/爱窝里斗的大明军队
4. 大明中期对蒙古糟糕的主动出击
5. 火烧丰州滩之真相
6. 西南方面,半个世纪的明缅战争,最终大明被缅甸整得精疲力尽,大量土司被缅甸吞并
1. 大明衰落标志——实则为惨败于列强越南,而非土木堡惨败。
一般认为,土木堡大惨败,是大明衰落的标准。
其实不然,大明衰落于宣德时期——惨败于越南,先割清化以南地区,后割整个交趾。
大明刚征伐越南时,表现还不错,但是后半期,崒洞祝洞之战和支棱昌江之战等一系列惨败,大明死伤超十万,被迫割交趾给越南:
1420年,交趾右参政侯保与贼黎利战,死之。左参政冯贵亦以讨贼战死。
1425年(崒洞祝洞之战),通(王通)引军与瑛合,至应平之宁桥中伏,军大溃,死者二三万人。(王通擅自割清化以南国土给越南)
1426年,利(越南黎利)攻城。通(王通)以劲兵五千出不意捣贼营,破之,斩其司空丁礼以下万余级。
1426年,通(王通)犹豫三日不出,贼势复振。树栅掘濠堑,四出攻掠,分兵陷昌江、谅江,而围交益急。通敛兵不出。”
1427年(支棱昌江之战),贼伏兵四起,升(柳升)中镖死。右参将都督崔聚敛兵入营。是日梁铭卒;明日李庆亦卒。又明日聚率兵进至昌江。贼大驱象而前,军乱骤被擒。贼大呼降者不杀,官军或死或奔无降者。安、镛皆曰:“吾辈见危授命耳!”是日亦皆遇害。贼百计强聚降,终不屈,遂杀之。
1427年(支棱昌江之战),“然仓卒新丧元帅,吏士沮且嚣,贼驱象乘之,官军大溃,聚被执。贼大呼降者不杀,官军或死或奔散,竟无降者。郎中史安、主事陈镛、李宗昉等皆死,惟主事潘原大脱归,七万人皆没。”
最终,大明彻底丢失了交趾布政司。
2. 大明中后期——明蒙战争史
2.1-列强蒙古崛起——大明衰落之路越陷越深
越南之后,蒙古部落的实力增强,并不断袭击大明边境。
由于明朝官员记录的《殊域周咨录》将明蒙恩怨总结得清清楚楚,接下来就主要以此书,一探明蒙战争。
一开始,由于大明帝国洪武永乐盛世的余威,明朝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1428年,兀良哈入寇大宁及宽河,上亲击走之。
1430年,北虏寇开平。阳武侯薛禄击败之。战于奇黄山,斩获颇多。
1432年,虏由段家村入寇偏头。总兵官李谦设伏于黄草梁,禽其酋隐克力等。
然而,从1435年开始,大明盛世老本耗尽,战争天平便发生了倾斜。面对蒙古,大明失去了主动权,并不断遭受大明蹂躏,大明军队一步步变得窝囊懦弱,最终在土木堡遭遇大惨败,二十几万精锐之师几乎全军覆没,皇帝被抓,京师被围:
1435年,北虏入寇偏宁,由七里沟入。指挥江海、千户包让、百户赤盏胜死之。
1436年,虏酋朵儿只伯拥众入寇镇番,副总兵刘广往援,遇虏而退。虏随逼凉州,广闭门不出,虏大掠而去。
1436年,虏酋阿台朵儿只伯入寇。王骥选精兵二千,遣都督蒋贵将之......复进兵攻野狐川、青羊山。转战二千余里,俘贼男妇二千余口,马驼畜产不可胜计。虏酋率数十骑远窜,寻死。
1447年,杨洪为宣府总兵官,洪初破虏阿台于塞下,封昌平伯。
1449年,北虏寇独石马营。杨洪之子俊为独石马营守备,惧不敢战,乃弃城而遁。虏遂陷其营。
1449年,虏寇云州。永宁守备孙刚、谷春率兵来援,战不利,入城缢死。城遂陷。
1449年(土木堡之变),王振擅命......挟天子亲征......驾出居庸关......雷雨大作,人马满营皆惊......至大同,振欲出塞。未巳,会偏将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出御,全军皆覆没.......遂遣张辅率兵五万迎虏,冒入鹞儿岭,为虏击死......振辎重千余辆尚在后未至,驻土墓以待之。驸马都尉井源、成国公朱勇复前,败死,师居丧营中。将领不识地利,远绝水路,人马饥渴,掘井深二丈无泉。虏四面薄击,兵士争先奔走,行列大乱,势不能止。上与亲兵乘马突围不得出,虏拥以去。扈从臣僚死者尚书邝野、王佐、曹鼐及行人司司正尹昌、行人罗如墉等百余人。虏获辎重无算,自谓出望外。
1449年(土木堡之变),也先以送驾为名,与可汗脱脱不花入寇紫荆关。京师戒严......虏破紫荆关,入杀指挥韩清等,都御史孙祥走死。朝野汹汹,人无固志。
1449年(土木堡之变),虏复纵骑四面剽掠,攻城益急。先是都督石亨协守大同,坐不救驾。
土木堡惨败之后,在于谦的带领下,总算艰难赢得了北京保卫战,为大明续命:
1449年,谦(于谦)尽谍知虏移车驾离其垒渐远,乃炮击其垒,虏死炮下者万计,溃而南奔。
1449年,虏信之,率众来攻。亨领彪与精锐数十骑奔击大呼,直贯虏阵,刀斧齐下,杀虏数百人。虏知其为亨也,惊骇嚣乱,自相蹂践。官军乘之,复斩首无算,积尸十数里。也先潜从数骑夜遁走。
2.2-土木堡之后懦弱不堪的大明军队——蒙古对大明百年大蹂躏
北京保卫战尽管暂时赶走了瓦刺,但是并没有打垮蒙古人,而整个土木堡之变带给大明的影响,则是深远的。
土木堡一战,大明军队则是彻底怕了蒙古人,自此以后,明军的怯懦,窝囊,畏惧战争,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庚戌之耻,鞑靼三万人一路杀到大明京师,十几万明军只能躲在墙内,眼睁睁看着对方肆意抢掠。
蒙古人屡屡突破长城虐明,就像回家吃饭一样。大明除极少部分能取取胜对方外,绝大部分时候惨败连连,甚至连打都不敢打,一直到隆庆被迫与对方议和。
以下史料主要来自《殊域周咨录》,有极少数其他来源的史料已做备注:
1450年,独石等八城为虏所据,边将皆走还京。
1450年,北虏入朔州,大同守将郭登败之于栲栳山......斩首虏二百余,夺回被据人口牛马弓刀器械以万计。
1459年,虏寇延绥。命忠国公石亨御之,无功而还,以罪伏诛。
1459年,虏孛来寇陕西。总兵安远侯柳溥御之,败绩......孛来大举入寇,自大同威远西拥众南行。边将高阳伯李文素怯懦,按兵不敢当其锋。已而虏众直抵雁门关、代、朔、忻州一带,四散抢掠。炮火彻于京师,人民惊疑,拥入京城,莫能止......然虏已有所获,见我军不动,去而复来。遂复敕二关之军赴雁门。人民恃以不恐,既而虏亦引去。
1467年,虏大入榆林塞。杀孤山守将汤胤绩......一日,(汤胤绩)与友人正饮,闻虏人牧马城下,遂勒兵出,语友曰:“擒此胡来饮。”不意虏兵大至,汤兵寡无援。虏直前一箭而毙。
1483年,虏寇二城(大同,宣府),罹害甚惨。
1500年,蒙古贞部首领火筛“散掠马邑、怀仁、应州、广昌。副总兵姚信、游击陈广、李祥拥众坚壁不敢战(或曰火筛乃虏别种,号鹅掌鞑靼)。诏督平江伯陈锐、户部侍郎许进击贼,亦不敢前。虏纵掠数日引去。
1501年,虏酋火筛复拥大众寇榆林。
1505年,虏由新开口入寇宣府,至虏台岭......士卒死者八千人,马畜甲仗尽为虏有......边军缘此逡巡畏敌,无复迎战矣。
1514年,北虏由膳房堡、野孤岭入掠宣府及蔚州,复由顺圣东西城以出。游击将军张勋、倪镇出战,兵败死之。时复有顺圣西城守备廉彪、东城守备田倚俱没于战。
1514年,虏大入塞。陕西总制尚书才宽亲督兵御之。都督宁夏总兵曹雄倚其子谥连姻刘瑾,不出兵为援。宽败殁。
1516年,虏由岔道怀来入。分兵虏掠,东至隆庆、永于,西至保安。六日而镇兵始出阵。兵部劾奏总兵官潘浩怯懦。
1517,虏寇洗马林。
1518,虏众八万遂围阳和,
1523年,达贼一万七千余骑自平凉府一带泾河、阳保二州原拥进。尘土蔽天,直抵窑店等处地方扎营。三日至七月朔起营,通共五日联接老营五十余里,四散锁牵汉人指引掏挖抢杀。陕西巡按俞茂坚疏称:“宁夏中路住扎小盐池参将杨义、陕西住扎固原卫总兵官刘淮胆丧魄夺,百千生灵被其糜烂,而官军不闻有一矢之或遗,此其故何哉?实由亏折官军,难于回护,则各将之罪难逃。杀抢人民,难以查考,则各将之罪易掩。故为将者每每坐视,宁杀万姓,不折一军。夫民以供军,而民反为军而死。
各该镇巡等官不行协谋共济,合兵追剿,以致虏寇深入,肆行杀掠。本当拿解来京,从重治罪,但有事之际,刘玉、朱銮、神揖、周尚文、陶文、时陈,且着戴罪杀贼。
1523年,虏入寇,杀死把关指挥殷隆、千户刘臣、百户梁玉、旗牌崔通,重伤三名。
自弘治十八年以来,与虏失好,贡献道绝,于是乎兵争日繁。加以正德年间权奸柄用,债帅纵横,平居则剥军纳贿以自固,临事则丧师失地而无罚。宣府之兵首覆没于虞台岭,继而西海子、千家荣、贾家湾败衄迭见。而大同应州落岸桥之役,虏骑骋于野,我军连营数万,寂不敢动,兵威士气消折尽矣。
1526年,北虏寇井坪。乃西路地也。中路参将李瑾曰:“是可视为两家事邪?”驰兵赴之。时西路参将刘铠、游击李鉴兵先至,惶惧不知所出。瑾为申令戒众,合兵置阵,先据荷叶山。虏数冲突,不为动,最后以大炮击其中坚,而自督劲骑驰下击之。虏披靡引去。
1527年,北虏寇葛峪。参将关山、王经死之。虏大举由毛家沟入寇葛峪时,诸营兵未至。
1527年,虏酋锁合儿伯通复以一千七百余骑折边墙九十九处,入犯花马池,将犯固原。
1528年,北虏寇朔州。由火石梁入。
1529年,吉囊、俺答寇榆林塞。总督王琼率兵御却之----《河套志》卷一《河套建制沿革考》
1529年,虏酉小王子纠套虏七万余骑,由井坪入,遂掠朔州。至偏头关,乃退套虏,北虏居河套者八年。
1530年,虏以三万骑入马营。参将兵被围。
1531年,虏寇大同。夹镇城西下,总兵官彭英坚壁南山,不敢战。虏遂入怀仁山阴,至广武,大掠而退。
1533年,北虏寇大同右卫,由双城入。冬十月,镇兵杀总兵官李瑾以叛。
1534年,吉囊、俺答阿不孩,复拥众十万,从延绥、定边、乾沟,入铁柱泉,谋欲犯固原,不得入青沙岘,遂深入安会金三县。----《万里武功录》卷七《中三边·俺答列传·上》
1534年,叛兵以北虏入寇。初,诸叛使人以金币啖北虏,有邢通事者,素盗马徼外,颇知虏驻牧所,率数人往。虏初疑之,既而知戕总兵是实。虏酋吉囊、黄台吉、青台吉等以五万骑至。宫军坚壁不敢战,而饷道断绝。源清兵驻聚落堡,与虏角不利。永屯城南,不能相援也。中外大震。
1537年,虏由阳和入寇。震及副总兵戴廉、游击王升督兵赴之。既而虏由野狐岭直犯大同镇。巡抚都御史史道率都指挥徐珏等,以步卒陈于城东东塘坡。虏遂南掠至怀仁乃退。是役也,虏先以偏师诱我兵东出,而以大众向镇城......虏所残破亦不胜计。
1537年,虏寇宣府。总兵张镇、参将张辅国败绩。虏伏兵右卫城东柳沟,而以数骑近城。辅国新进,甫任兵事,不审虚实,遽驱兵追之。至柳沟伏发,兵大败,死者千余人,辅国亦没。由是右卫军锋顿挫,报至,宣府大震。时镇亦初总兵事,闻之色丧。
1538年,北虏入寇宣府。总兵官郝镗败绩。虏至宣府,比时镗代张镇,素无望,且将由赂授,军士轻之,莫有斗志......至姚家庄未阵,虏纵骑蹙之,兵遂溃,周镗没。
1538年,北虏寇隆庆。参将丁璋败绩。虏潜师夜入,抵州城入。郭璋闻之,仓卒出战。时部曲逸散,所率不过家丁,战又不利,城中大惧。
1538年,北虏寇深井,杀掠甚众....(总兵)桓素怯懦......虏见我壁不动,分劲骑掠前营。前营者,桓营也。营脚动,诸军方议援之,虏已鱼贯而渡。毕渡,劲骑亦引去。初虏至,被驱妇女千余人在营,见官军自分得生,及渡,皆南向痛哭,声闻数里。
1539年二月,虏酋青台吉、哈剌台吉、那林台吉皆屯牧塞外,时时掠宣府。总兵江桓竟不出,劾罢。十二月,虏入宣府深井诸堡。
1540年,虏号十万,一入宣府右卫,掠顺圣城、蔚州、广灵县。一入弘赐东口,掠怀仁、浑源、灵丘、马邑、朔州,复由弘赐东口而出。杀戮甚众。游击将军戴升承调援广灵,至红山遇虏,兵败,死者千余人。
1540年,虏由宣府右卫红糖口入。总兵白爵将镇兵一接战不利。虏遂大掠而南,逾十八盘渡口,过蔚州,进薄广昌,杀戮极惨毒。
1540年,秋,虏酋吉囊拥众数万,由偏头等关入寇太原,大掠居民而出,零贼为乡兵所歼。既而又犯延绥西路,从定边营毁墙入境。
1540年,虏入榆林塞,破清平堡,入米脂,杀掠人畜万计。总兵周尚文驻兵青秋原,虏退,以捷告。虏又入宣府塞,破北路马营诸堡,得我神枪铳炮千计,刍粟牛羊万计,掠一妇人往。时虏多掠妇女,近数年乃掠谷畜火器,遇妇女辄杀不掠。
1540年七月,虏入宣府塞,大掠,至蔚州,尽破其关厢堡塞,杀人盈野。总兵白爵遇虏于水泉儿,大败。副总兵云冒遇虏于马连堡,又败。
1541年,吉囊入寇报怨。不敢犯延绥,复由山西偏头关入,犯岚石等州。杀一参将,大掠,直抵平定州......然山西自来被虏,杀人之多,未有过此者。
1541年,虏寇大同。由左卫猪儿#入,掠马邑、朔州,遂入阳武峪,抵太原,复掠灵丘诸处而出。此二十年之役也。督军者惧获罪。
1542年夏四月,虏自大同由左卫吴家入掠马邑、朔州,历太原、汾州,抵平阳,复掠平虏诸处而出......(兵部尚书樊继祖懦弱怯战)继祖至不出,纵其深入山西,遂至省城。又越而南,杀掠人畜万万。
1542年,吉囊才出关,未至塞上,俺答复入,又越太原而南至石州,杀掠益甚。
1543年,俺答纠数酋经朔州破雁门掠太原,京师戒严.......我师连营莫相摄,观望不肯战。纵贼深入,杀掠人畜万计......诸将闭营不相援。贼见世忠军壮,战又力呼,集精骑三千余合围世忠。世忠被箭伤,裹疮下马,四面步战。贼亦窘,会矢火药尽,世忠愤呼曰:“我军被围战苦,诸将竟不相援,后宪天刑,宁汝逭耶!”复上马往来督短兵血战,自己至酋。贼见我无援力竭,遂屣我营。世忠头中二矢,坠马死。
1543年,虏自六月丁酉入塞,至七月庚午,凡掠十卫三十八州县,杀虏二十余万,牛马羊猪畜二百万。
1543年,虏寇大同。总兵周尚文御却之,斩五十余级。
1543年,十月,北虏寇膳房。总兵官欲永督参将祁勋御之。永既素无纪律,勋复贪纵,士不用命。虏遂溃垣而入。永惧,合五战锋:一副总兵、两游击、三参将之兵,尾虏后。虏过蔚州,声言南下。遂抵广昌,攻破三家村堡,杀掠三千余人......虏五日甫达广昌,人马饥疲,乃急攻三家村。镇兵在后,无能救也。村破,尽杀所获,食之才一饱而已。乃拔营还,而战锋兵值之。独李彬搏见杀, 余四营登山以避,虏亦决去不之顾。故土人曰:“不斩永,则三家村之愤不消;不斩四战锋官,则李彬不暝目也。”
1545年,虏大入榆林。
1546年,虏深入陕西,杀掠人畜。
(随后,曾铣提议收复河套,结果被砍!夏言支持收复河套,于是“嵩以虏因复套报仇,言死于西市”)
1548年春正月,北虏寇天城......虏伺便,烧暗门入,驱羊马数百去,官军亦有在野被驱者。
1548秋八月,虏寇拒墙。总兵官周尚文击破之。
1548年九月,虏寇隆庆。总兵赵卿败绩......(赵卿吹牛说以一当百,但是他)善谈论而性实懦怯,徒以廉谨为时重,得檄不敢发......督府击其使,发令旗促之。卿乃稽延不前,而虏已抵隆、永。由是隆庆、永宁大被荼毒。
1549年春二月,虏寇滴水崖。昨年之寇,督府策其由滴水崖入,已而由镇安入。督府大喜,以为虏蹈死地,可歼也。而赵卿惧不敢前,督府劾之。
1550年(庚戌之耻),俺答遂入渔阳塞。犯京城,焚劫至德胜、西直门,窥八陵,掠教场......时守陴人见所掠关南人口,行竟日不绝,号泣之声震动山谷,力不能救。是夜,虏营于西门外二三里间,以久劳皆酣寝,城中无一兵可出劫其营,镇人惜之。
1552年,虏由野狐岭入,掠宣府卫城西南......守备指挥任镇俱死,士卒被杀伤者过半云。
1553年,二年秋,虏骑约五六万由张家口入。过怀安,抵顺圣东西城,南及蔚、广,攻毁堡寨,杀掠人畜甚众。既折而东,将犯保安,至宣镇城东南地名谷村。总兵郭都率兵二十余相值,方为阵以待,虏四面围之,用精骑突阵,我兵势不能支......于是领哨应袭千户王国乃身先士卒督领血战,士卒半已死伤。
1553年,虏寇宣大,凡屠戮墩堡二十五座,杀伤军民及阵亡者几三千人,被卤者一千七百余人,官军仅斩贼二百九十四级。(《明世宗实录》)
1554年,年五月,虏由马营盘道墩入塞。寇云州、赤城等处,攻毁属堡二十余座,杀掠人畜殆尽。
1554年,复由云州,两湖口静宁墩空入。寇雕鹗、永宁、怀来,攻毁杀掠,北夏过之。我军时因年饥,逃亡且半,总兵刘大章率师御之,将领亦畏虏,不敢径当其锋,遥望数日,引军而归。虏扬扬得志去。
1555年,虏寇宣府。先是督府以宣镇数被虏害,镇兵寡弱不支。
1555年秋七月,虏十余万众毁垣入,散掠保安东西川。纟宏因率所部三千兵往击之,猝遇于张家堡南,虏众来冲,纟宏令我军开壁纵千百骑入,乃合壁,杀所纵入虏。虏怒,合众围四面者重匝。纟宏又令士卒毋取首,弟殊死力战,由是虏被挺与刃死者无数,绪亦力尽死,士卒尽覆殁云。
1556年春,虏入寇。参将都指挥李光启死之......虏四至,大呼杀入,兵为所杀太多,光启亦被缚引去。
1557年,虏数往来长城下扰之......士卒反为所杀戮......(都指挥祁勉)以兵寡势不相当,因被困围,力屈而死。(《万历武功录》)
1557年,杀略男妇万余,畜产亡算......攻村堡一百一十余所,杀凡八千余人,略马骡牛驴凡一万余匹,焚庐室凡三千五百余区”
1559年,虏数万驻独石边外颇久。至七月,乃毁垣南下,由麻峪口入寇怀来、保安间......虏得大利而归。
1559年,虏再寇顺圣东西二域,抵于蔚州,所过村堡俱破,十丧八九,人畜杀掳数万计。边人谓近年虏患莫此为大且惨,我兵竟避其锋不与相值云。
1559年,虏寇蓟、辽。入遵化等处,所过杀掠无遗,积尸遍野,村堡俱空......(总督都御史王#予)及是虏至,一无备策,坐视猖獗。
1561年秋,俺答纠诸部,深大云晋,攻陷石隰,转掠汾代,杀戮甚惨。(方逢时《云中处降录》《大隐楼集》)
1562年,虏酋黄台吉复通三卫,拥众由蓟边缺垣入,大掠顺义等县,至张家湾,仅隔一河,京师戒严,大小文武俱乘城守备。虏掠得利,饱其欲,遂自引去。
1565年,虏袭陷黄甫川堡,杀二百八十余人,仓官一人(出自《明穆宗实录》)。
1565年,九月,犯镇静堡,参将鲁聦战死,亡将士二百余人(出自《明穆宗实录》)。
1566年,陷笔架城,所掳掠甚众,官军逐之去(出自《明穆宗实录》)。
1566年,七月,薄安塞县城分骑掠延安府北关及东西两川(出自《明穆宗实录》)。
1566年,八月,入甜水墩等塞,杀三十六人,总兵郭江等战死,又亡六百余人(出自《明穆宗实录》)。
1567年9月,俺答乃分六万骑、四道并入、入井坪、入朔州、入老营、入偏关、卒皆悍勇、边军遇之、无不披靡。老营副帅田世威婴城自守、游击方振出战、中大创败。、复入壁、贼遂南下、督臣王之诰、闻变率游兵千骑、倍日并行、抵燕门、而云中延绥骑二万亦至、皆相望、前八日直至岚县、岚负山、道阻狭。诸将莫敢据险纵兵。贼遂长驱而入、会黄酋窥上谷、土蛮逼滦河、羽书告急、诏王之诰还怀来、护陵寝、朝廷征卒、尽力东捍。不暇及西矣。十一日虏至石州营城北、使骑至城下曰、吾以牛之蝱视平阳、而虮虱视尔城也、尔必我贿、我毋尔破、否则移其祸、平阳者祸尔城矣、城上士皆无人色、惴惴莫敢应、十三日贼围城、飞矢雨集睥睨、州守王亮、召富民喻令以赀啖贼、有反唇者、亮忿下城、众遂散不能止、贼拥入、亮被害、男女死者数万。帅申维岳驻大武店、去城四十里、近来官兵剿寇端用此技使人候贼、尾之而巳、报至、发卒二万往援、度弗及、则以便宜罢帅、贼分犯汶水交城平阳介休、遣间入汾内应、参政宋岳擒之、焚其伪书以安众、贼攻汾、八昼夜、不利、引去、十九日俺答东趋雁门、而云中帅孙吴连诸镇卒、营篙泊村、贼趦趄不前、巡抚王继洛趣吴击其辎重、果出击亦未必胜然不可不击耳吴曰不敌、秪取辱耳、张帜疑之、贼走故道、且行且掠、至十月八日出边、内地计损人畜数十万。(《皇明经世文编》)
1567年,俺答犯石州,之诰令山西总兵官申维岳,参将刘宝、尤月、黑云龙四营兵尾之南下,而檄大同总兵官孙吴、山西副总兵田世威等出天门关,遏其东归。巡抚王继洛驻代州不出,维岳不敢前,石州遂陷。杀人数万,所过无孑遗,大掠十有四日而去。《明史》
1567年,虏攻界岭口,入罗汉洞时,七路分守诸将都司吴光裕等俱无御之者, 而守墙军亦遁去,以故虏得溃墙入进,蹂昌黎、抚宁、乐亭、卢龙间,其所杀掠焚毁不事胜计,游骑至于滦河,京师震动(出自《明穆宗实录》)。
1567年,秋俺瘩率大军犯井坪,朔州,老营,偏头关,明军全线溃败。同年,俺瘩部队长驱直入,攻岢岚,汾州,破石州,大掠孝义,介休,平遥,文水,交城,太古,隰州间,土蛮部犯蓟镇,昌黎,抚宁,乐亭,卢龙,滦河等地,“京师震动”。(《中国断代史》)
由于瓦刺鞑靼对大明的连年蹂躏,大明军队变得愈发懦弱,许多重要的边防要塞/堡垒被大明无情抛弃,以致北虏“无岁不警,警无不至”。
很多地方明明原本是大明地方,但被大明抛弃后,大明视其如境外:
水口诸堡悉废。是后虏寇无岁不警,警无不至大同城下者。
有谓大边地卑,墩台难守,则宣府龙门所等处望处所始荡为虏穴矣。自边地不耕,民用斯困;险要已弃,我守无据。于是宣宁水谷关、头黑山等堡日渐抛弃,视为境外。大同左右二卫危如垒卵,独石、马营、云州、赤城、雕鹗堡、四海冶等城堡侵犯日深,田土抛荒,沿边军余终年无糊口之计,月粮陪屯田之租,仓库空虚,而兵力不振矣。
这样的状态一直到隆庆上台,大明实在顶不住了,被迫接受对方的议和,明蒙边境暂时维持相对的平静。
但议和之后的平静,那也只是相对而言,此后的时间,由于《殊域周咨录》甚少详细总结,因此只能去《明实录》查阅。《明穆宗实录》和《明神宗实录》中的蒙古虐明并不少,比如(以下只是少部分案例,非全部)。
隆庆议和之前的隆庆时期,一直在挨打:
《明穆宗实录》(部分出自其他史料来源,已做特别标注):
1567年,虏攻界岭口,入罗汉洞时,七路分守诸将都司吴光裕等俱无御之者, 而守墙军亦遁去,以故虏得溃墙入进,蹂昌黎、抚宁、乐亭、卢龙间,其所杀掠焚毁不事胜计,游骑至于滦河,京师震动。
1567年,虏犯延绥小芹河,副总兵黄演死之。
1567年,虏犯辽阳长安堡,备御指挥王承德引兵力战,中流矢死,官军多被创。
1567年,虏犯大同任达沟等处,参将刘国引兵御之,战西山及谢洼,斩首二十余级,夺获马匹二千余。
1567年,虏犯河曲时,失事官守备营中军副千户徐世勋宜坐临阵先退。
1567年,虏犯永平诸处,深入百八十里,僵尸数万。总督镇廵等官刘焘李世忠耿随卿自知失事罪重,尽割被伤民首以报功,致八百余级。
1567年,虏犯大同诸卫堡,杀掠甚众,顺不能御,及纵兵妄杀被掳掠者冐报首功。
1567年,直隶廵按御史郝杰劾总督刘焘、廵抚耿随卿,当虏入边,拥兵观望,任其虏掠。虏退,乃割死人首效功,又攘夺辽东将士捧栎崖之功,肆为欺罔。
1567年,山西廵按御史王渐核奏边臣失事罪状言,自虏入犯距出边之日,纵横蹂践者已逾三旬,劫掠伤残者追将千里,中间攻陷烧毁杀掳者,何啻数万计。
1567年,虏中多华人,固未尝无故土之思,但往者将官,或妄杀以邀功,故不敢自归,其幸获生;还者,有司又不加抚恤,以故甘心为贼用耳。
1567年,北虏俺答率众数万入寇大同井坪边镇,至山西偏头关、老营堡、驴皮窖等处........虏掩答寇山西石州,陷之,杀知州王亮。
1567年,北虏俺答入寇大同井坪边镇,至山西偏头关、老营堡、驴皮窖等处......俺答寇石州,陷之,杀其知州 (明.何乔远《名山藏》)
1567年9月,俺答乃分六万骑、四道并入、入井坪、入朔州、入老营、入偏关、卒皆悍勇、边军遇之、无不披靡。老营副帅田世威婴城自守、游击方振出战、中大创败。、复入壁、贼遂南下、督臣王之诰、闻变率游兵千骑、倍日并行、抵燕门、而云中延绥骑二万亦至、皆相望、前八日直至岚县、岚负山、道阻狭。诸将莫敢据险纵兵。贼遂长驱而入、会黄酋窥上谷、土蛮逼滦河、羽书告急、诏王之诰还怀来、护陵寝、朝廷征卒、尽力东捍。不暇及西矣。十一日虏至石州营城北、使骑至城下曰、吾以牛之蝱视平阳、而虮虱视尔城也、尔必我贿、我毋尔破、否则移其祸、平阳者祸尔城矣、城上士皆无人色、惴惴莫敢应、十三日贼围城、飞矢雨集睥睨、州守王亮、召富民喻令以赀啖贼、有反唇者、亮忿下城、众遂散不能止、贼拥入、亮被害、男女死者数万。帅申维岳驻大武店、去城四十里、近来官兵剿寇端用此技使人候贼、尾之而巳、报至、发卒二万往援、度弗及、则以便宜罢帅、贼分犯汶水交城平阳介休、遣间入汾内应、参政宋岳擒之、焚其伪书以安众、贼攻汾、八昼夜、不利、引去、十九日俺答东趋雁门、而云中帅孙吴连诸镇卒、营篙泊村、贼趦趄不前、巡抚王继洛趣吴击其辎重、果出击亦未必胜然不可不击耳吴曰不敌、秪取辱耳、张帜疑之、贼走故道、且行且掠、至十月八日出边、内地计损人畜数十万。(《皇明经世文编》)
1567年,俺答犯石州,之诰令山西总兵官申维岳,参将刘宝、尤月、黑云龙四营兵尾之南下,而檄大同总兵官孙吴、山西副总兵田世威等出天门关,遏其东归。巡抚王继洛驻代州不出,维岳不敢前,石州遂陷。杀人数万,所过无孑遗,大掠十有四日而去。(《明史》)
1568年,虏酋宾免台吉等以千余骑入掠靖虏城、白草原等处,杀官军六十七人。
1568年,俺答欲犯汾石也,谍者以告总督王之诰。之诰下令属岢岚兵备副使王学谟等增修城垣,急入收保,而有司恬不为意,学谟勘报又不以实。及虏骑分三道入老营堡,游击方振遇虏屈家湾与战身,被十余创却走,虏遂深入。之诰仓卒檄大同总兵孙吴,提兵由间道应援,而山西总兵申维岳等逗遛不进,虏遂薄石州城,分掠岚县宁乡等处,声言欲蹂汾州,还出太原府川......三日遂抵大武镇,石州遂陷,屠戮甚惨,吴兵抵省城始援汾州,虏使我叛人赵全潜遣人入城为内应......维岳以石州陷,日寻间道走文水,虏得大掠孝义、介休、平遥、文水、交城、太谷、隰州间,所杀虏男妇以数万计,刍粮头畜无算,所过萧然一空,死者相籍......是时虏入边已二十余日,在内地久,气亦疲乏,又雨潦淹旬,马倒死者过半,皆杖马棰徒步归,所卤获多不能尽载,往往遗弃于道。浸寻蹒跚至十余日始出边,而我军无一人御之者......当事者昧于机宜,反为虏偏师所缀,令其得志,益轻中国,殊可恨也。虏既去汾石,维岳始约吴兵进战,及虏出岢岚东北,吴竟以非已信地,引还大同,而维岳、世威终不敢战……
1568年,虏犯清河等处不满数百人,我兵千余不能御虏,得利去。
1568年,虏犯墙子岭,昂率家丁追战,败没。
1568年,虏入宁夏半个城等处,杀掠人畜甚众,灵州参将何其昌等信地失守,宁夏总兵雷龙及陕西总兵郭震备援无策,俱宜论罪。
1569年,虏自入境来,我兵无敢发一矢与之敌者,攻陷堡塞,杀掳人畜甚多。
1569年,虏犯大田子等屯发定边等卫,失事指挥李尚策、林承恩各戍边,降威宁堡守堡指挥李登职一级。
1569年,治虏犯灰山等处失事官军罪。
1569年,虏犯汾州,宗室多见杀掠者。
1569年,七月时虏犯把都河口等处,官军拒战出边,各有俘斩,都指挥徐国阵亡。
1570年,虏犯肃州,破红山等堡寨。失事状言,参将汤希韩逡巡畏虏,徙令中军官陈守廉等拾取奇零,而千总王龙、把总全贯为虏所败,总兵官杨真匿其败,掩他人功为己功。
1570年,虏二百余骑入大同镇之蒿沟老营堡,副总兵钱拣帅骑兵千三百赴之,至长林,谍者言虏少,拣留军长林,率轻骑三百前斗,至白道沟伏发,拣及坐营指挥张汝绍、把总乔文奎死之,土卒死者六十余。
隆庆议和之后,明神宗万历时期,也没少被打:
《明神宗实录》部分史料:
1673年(南京户部尚书曹邦辅的奏折):“亲见达虏骄横四散,抢攻堡砦,隔远中间虗隙处甚多。诸将绝无一人肯乘机出一奇计破贼者,任其抢杀人民,不胜其惨。”
1592年,达虏数万大入,断我粮道,杀掠无算,匿不以闻,诸将用兵不及儿戏,报捷尽属欺罔。
1594年,都给事中林材参论南京户部尚书郝杰往抚辽东土蛮,西虏入犯,杀掠甚多。
1595年,巡抚宁夏周光镐题,松套诸虏近千横城入犯,参守等官李鲲姚钦等高坐堡城,漫不清野堤备,遂使设防军丁被虏突杀,损亡数多。
1595年,套虏入犯延绥宁塞,靖安诸将王国栋等拒战不力。
1597年,东西二虏纠众十万,自塞外以至静远堡,深入盖数百里,自初七以至十四抢掠业将旬日,无处不犯,无处不破,荡摇我边疆,斩刈我人民,殍系我士女。若非按臣执法查核,廵抚张思忠竟不以实报,损国威而欺君父,罪滋大矣。
1599年,命延绥巡抚王见宾解任回籍,总督李汶在任听勘,禠总兵赵梦麟职,行巡按御史严核具奏。先是延绥春间捣虏盛报首功,既而虏乘秋入犯,杀掠极惨。礼科右给事中杨天民言卜庄诸酋自进马后互市两月,华夷一家,乃总兵赵梦麟见边外夷帐星罗,輙谓奇货可居,密说督抚以邀功之念,为掩取之谋,暗地捣巢,驾言堵截,及自知名义不正,耳目难欺,因而大行科敛行赂,以图掩饰。于是虏怀必报之忿,军有疾视之心。迨七月大举入寇,梦麟魂摇胆落,敛兵婴城,竟不敢以一矢相加,两旬之久,葭州神木一带堡塞悉被残破,窨薰男妇以千计,屠戮老幼以万计,其少壮群驱而去者,至不可以数计也。如此景象,闻者酸鼻。而督抚诸臣公然隐匿,且混扯东虏西助,以为嫁祸之媒。又捏报两路破敌,以为掩败之计。夫杀降起衅,前之一大罪案也。敢欺上而报以奇功,失事殃民,后之一大罪案也。复欺上而掩其重罪,锦衣可荫,蟒玉可腰,笑骂繇人,峥嵘自我,窃恐横亡厉气,必祸其家, 九庙有灵,亦必轸念无辜之苍生,而羞宣告之虗节,肯令此辈纷纷得计哉疏上未报。天民复极论之,吏兵二部会覆。故有是命。延绥巡抚王见宾疏辩科臣杨天民参西陲杀款邀功,召祸朋欺等情,乞勘套夷是否款虏助逆,有无虚捏获功,果否杀降,并地方失事缘由,道行具奏。不报。
1606年,达虏入犯长勇堡,守备白璜惧甚不敢迎敌,纵虏大掠而去,总兵杨如松又匿不以闻。
1608年,河东宰赛最强,去秋庆云堡之入,驱掠甚惨。
1609年,御史张尔基言河流之惨,虏不过以三千余骑,蹂躏二千余里,若入无人之境,有如一薄都城,欲如嘉靖庚戌求。十八员大僚分守九门,数何可得。至于府藏空虚,明旨多方议处,则计独无出,于发帑者不报。
1609年,戊午兵科都给事中宋一韩言,顷者大胜堡之陷,与去年庆云堡同惨。
1615年,丙戌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言,臣等一月之间接得各处揭报,在山东,以饥民为盗劫掠州县告矣;在辽东,以达虏累次入犯,失陷城堡告矣;在延缓,以套虏吉囊吉能火落赤等紏合十馀万众,分抢各地方告矣。
1615年,延绥边外套虏吉能以挟赏不遂,紏众于闰八月二十三日以后连日分数万骑大举入犯,西路甎井宁塞,中路波罗,阵亡把总二员军兵六十名,东路大柏油柏林高家神木一带地方,杀伤尤甚,孤山副将孙弘谟神木游击,万化孚闻警驰赴,万化孚仅以身免,孙弘谟不谙地利为虏诱致绝地,四面攻围力,不能支,被虏获去时三路兵马五月无粮,所在城堡刍饷悉空,抚臣报闻。
1615年,套虏紏众大举分路入犯,闰八月二十日以后,日日抢掠,处处攻围,彼无不攻,我无不守,虏众而我兵甚寡,虏逸而我兵反劳。
1615年,辽左三面当虏,烽烟日接,虎墩兔憨为虏中名王(林丹汗),尤称桀骜,四十三年紏众闯入,攻克我大安堡,掳掠我人民。
1617年,奴酋逆天犯顺,攻克城堡,覆军殒将。特起杨镐授以经略之任,自受事以来,一应军机事宜,不能申严号令,画计筹策,仓皇出师,遂至三路攻衄,全师覆没,以致虏势益张,屡陷城堡,全无备御,军民涂炭流徙,惨不忍闻,丧师辱国,损兵糜饷,莫此为什大辱,国体有负。
3. 对外懦弱、对内凶狠/爱窝里斗的大明军队
大明军队对外懦弱,但是对内搞窝里斗——压迫/剥削/互撕,那可是相当凶残。
如果明军能把这种心思花在对付瓦刺鞑靼,蒙古人哪能欺负大明?
夫何各军倚恃平素骄横,辄肆穷凶,聚至千数,肆行残杀,焚其尸首,极其惨毒。劫去库银,擅放狱囚,悖逆已极,大骇人心。
陕西三边地方广阔,年来将不择人,守备全废。兼以剥削日甚,索取百出,以致衣粮不得给散,军士因而逃亡。缺伍粮草,托故扣除,马匹因而瘦损倒伤,积弊之极,言不能尽。
彭韶上疏曰:“陕西三边地方十余年来,虏患侵扰不时,债帅贪官剥削尤甚。
由于上层对下层残酷的压迫,不少军士发起兵变,杀将杀官:
大同极边地方,军士作变。杀死将官,又杀抚臣,烧毁官府,劫放重囚,内有宗室,俱被震惊,居民人家多被扰害。见今聚众动静不常,十分危迫。
时诸叛屯结,不解人情,益伺惧。乃命桂勇为总兵,蔡天为巡抚,往抚处之。天闻命就道。或沮之曰:“城中不可测也。”天曰:“蔡人尚吾人,况云中乎?”疾驰至镇。勇亦入城,与天共议,密捕首恶二十余人诛之。既而参将李贤兵征回夷,过镇止宿郊外。诸叛复噪曰:“屠城兵至矣。”聚众杀知县王文昌。
大同叛卒戕杀主将,剖割抚臣,逼挟亲藩,抗拒朝命,陛下不忍加诛,开其自新之路。而乃不思悔误,弥造凶残,赫然徂征,瓒、纲专阃,轻忄寡谋,刚愎自用,重劳大众,未弘庙谟,隐匿贼情,辄拟奏凯。敕旨有曰,禽斩首恶,及真正下手之人早正天诛,解散余党。则杀参将贾鉴、都御史张文锦及执总兵官桂勇之首恶助恶,是在必诛者也。
不少官兵反叛后,不仅无心抗虏,甚至将大明情报尽告北虏,帮助鞑靼蹂躏大明,可见大明内部溃烂得一塌糊涂:
1533年冬十月,镇兵杀总兵官李瑾以叛。大同近胡地,寇时至。旧将令宽慢,诸军追虏有不至者,失期者咸置不问。墩卒惧虏攻围,或歇役,烽燧屡失,甚有受虏遗为缓其逢者,比兵出则无及矣。
1540年,先是大同叛卒逐出,尽走虏中。虏择便捷辈多与牛羊帐幕,令为僧道乞丐人调我边,西至甘、凉,东出山东,或入京师。凡地理险易、兵马强弱、抚镇将领勇怯利害,尽告虏酋吉囊、俺答。至是二酋分进入塞。大同军顾与虏约,无掠我人畜,我亦不复阻若。虏喜,啮指折箭去。至秋,竟越大同抵雁门,度宁武入岚静、交城,掠杀人畜万计。大同军有得虏掠我辎畜,名买路钱。大同巡抚史道、总兵王升幸无事,若不闻,闻亦不问。大同军亦骄悍不用命。宣府总兵白爵调援亦不肯战。虏益无忌顾,且欲攻雁门。山西抚臣陈讲告急,大同抚臣史道竟匿不以闻。是月陕西总制尚书刘天和率精兵九千驻花马池。虏数万入安边、定边塞,大掠固原。
1543年,叛贼王三,大同人。犯罪逃虏中,以中国虚实告虏,且教之深入。数为虏乡导,连岁犯太原、平阳,及声言入寇真定、临清,皆其谋也。
4. 大明中期对蒙古糟糕的主动出击
由于遭受瓦刺鞑靼连年蹂躏,大明当然也想过北征,但是结果则是极为惨淡。
先是,梁震出塞征伐北虏,算是取得一定的战果:
1537年,梁震出塞击虏,战于玉林川,斩首百四十。
几年后,吕阳、董麒等北征,结果惨败而归:
1544年,游击将军吕阳、北路参将董麒出塞袭击李家庄诸虏,败绩......阳与麒出塞,袭击李家庄虏,斩三十余级而还。会大雨,虏追及,兵不能战,遂败。麒惧,先入塞;阳亦间关获免。守备陈勋死焉,诸骑兵死者百余人。于是军门论阳作俑贪功,废谋轻举;麟见虏先回,不援后拒。悉抵罪。
根据《中国军事通史》,庚戌之耻后,大明又组织了一次北征,但结果同样惨败而归:
5. 火烧丰州滩之真相
很多人常常会提火烧丰州滩板升城之事,但是,这是大明的威猛,而是懦弱?这怎么烧的?
事实上,从大明官方记载来看,由于连年被虐,大明根本就不敢跟俺答对着干,之所以火烧丰州滩,因为俺答率大军去西部掠夺去了,根本就不在丰州,仅仅留了千余人留在丰州。
然而,就是这么点人,大明依旧不敢动手。
之后天气热,虏不耐暑,这些蒙古人避暑去了,留下明朝人丘富、赵全等居板升城,于是大明终于雄赳赳气昂昂了。
但实际上,大明征伐的根本就不是蒙古人,而是趁蒙古人不在,仅仅只是对付大明自己叛逃的人。俺答在时,恐怕明军根本不敢去。
《明实录》:有地曰豊州,崇山环合,水草甘美,中国叛人丘富、赵全、李自馨等居之,筑城建墩,构宫殿甚宏丽,开良田数千顷,接于东胜川虏人,号曰板升。板升者,华言城也,富等先年皆以白莲教妖术诱虏,导之入寇,教以制钩杆攻城堡之法,中国甚被其害。
是时,虏酋俺答引众西掠,且二年,留部虏千余人于豊州守其老幼,虏不耐暑,每夏,輙徙帐大青山口外避之,而富等居板升如故。于是大同纵(总)兵官刘汉谋之,巡抚李文进及原任总兵俞大献欲乘隙取富等,为中国除祸本。乃部分参将王孟夏、麻禄,游击徐钦、把总捕儿害、葛柰,守备刘本经等五十三人,率锐卒三千人驰进,汉与副总兵赵苛、参将孙吴郑晓,以重兵分三哨出边营于玉林隘为后继,孟夏等夤夜疾驰,昧爽及于豊州,鼓噪奋击,斩首八十三级,生擒六十七人,余众奔匿,纵火焚其宫殿居室。
类似地,《中国断代史》《中国历代战争史》《中国军事通史》里的大明对战瓦刺鞑靼,照样好不到哪去,就只有被打的份:
瓦刺鞑靼等攻明:
•1449年土木堡之战;
•1457鞑靼孛来部犯陕西延绥,山西偏头;
•1459孛来二万骑兵犯陕西定边;
•1460孛来及毛里孩部大举犯明,大同总兵不敢出战。鞑靼大掠雁门及代、朔、忻等州;
•1461孛来部数万人肆虐青海西宁,甘肃庄浪,甘肃诸道,并攻入凉州;
•1465孛来9万人犯辽东,毛里孩两犯延绥;
•1466毛里孩再犯延绥,掠平凉,入灵州,犯固原,长驱大掠甘肃静宁、隆德等地;
•1483小王子5万人大掠大同,连营五十里,并长驱大掠陕西浑源,朔州等地;
•1501小王子率十万人犯固原,宁夏;
•1511把儿孙射杀明朝参将;
•1513小王子领五万人犯大同;
•1523把儿孙突破洪山口内犯;
•1525鞑靼数万骑兵犯甘肃;
•1526犯大同、宣府;
•1527小王子两犯宣府,秋犯宁夏;
•1528春犯陕西,夏犯大同;
•1530打哈掠冷口、擦崖、喜峰;
•1532小王子率10万骑兵入寇;
•1532数犯建昌、喜峰、太平等地;
•1533吉囊犯西海,宣府永宁;
•1536夏吉囊犯汾州,庄浪,延绥,宁夏,冬犯大同,宣府;
•1538泰宁犯大清堡;
•1540鞑靼犯河北全右卫;
•1541俺答犯太原,吉囊掠平定、寿阳等地;
•1541革兰多次犯边;
•1542俺答掠朔州、广武、沁、汾、襄垣、长子、忻、代等地,秋又犯朔州;
•1542革兰犯慕田谷。
•1544小王子犯蔚州、完县;
•1545俺答犯延绥、大同;
•嘉靖二十四年以前,明朝在北境投入大量军费,但效果不佳,“战守无尺寸功”!蒙古继续犯山西,犯陕西,甚至直逼京师!
•1546俺答10万骑兵犯保安、掠庆阳、还县;
•1549俺答犯宣府、永宁、大同;
•1550俺答犯大同;
•1550开始就是赫赫有名的庚戌之耻,实在太惨
庚戌之耻后,俺瘩继续犯明:
•1552八次犯明(四犯大同,三犯辽阳,一犯宁夏)
•1553春犯宣府,延绥
•1553夏犯甘肃,大同
•1553秋大举入犯,攻掠浑源,灵丘,广昌,插箭峪,浮图峪等,又犯大同等地
•1554春犯宣府柴沟堡
•1554夏犯宁夏
•1554秋攻蓟镇,直逼北京
•1555俺瘩多次犯宣府,蓟镇,
•1556俺瘩率三万骑兵犯宣府,
•1557俺瘩率二万大军掠大同,
•1559俺瘩犯蓟镇潘家口,
•1560俺瘩犯大同,延绥,蓟镇,辽,
•1563春犯宣府,
•1563冬大掠顺义,三河,京师戒严,
•1566俺瘩犯东西多个边塞,
•1567俺瘩数犯山西,
•1567秋俺瘩率大军犯井坪,朔州,老营,偏头关,明军全线溃败。
同年,俺瘩部队长驱直入,攻岢岚,汾州,破石州,大掠孝义,介休,平遥,文水,交城,太古,隰州间,土蛮部犯蓟镇,昌黎,抚宁,乐亭,卢龙,滦河等地,“京师震动”。
从1568一直到后金攻明前的50年,是否还有蒙古肆虐大明,此三书没有继续讲。但综合各大史料,其实并不少,比如:
1598,布延汗大败明军,大明一代名将、辽东总兵官李如松被杀。
1608年,《明实录》载,“河东宰赛最强,去秋庆云堡之入,驱掠甚惨“。
1609年,《明实录》载,“兵科都给事中宋一韩言,顷者大胜堡之陷,与去年庆云堡同惨”。
1612年,《明实录》记载,林丹汗率三万大军,从长静堡长驱直入,肆虐穆家堡等多地。由于《明实录》只记载对方的损失,一些人会认为此战林丹汗收效不大,但也有学者对此质疑,因为大明根本就不敢记载自己的损失。即便论对方损失,人家三万大军攻掠大明多地,明实录记载不过仅仅只是杀敌41+26=67个。但此战却是林丹汗的成名之战。
1615年,《明实录》记载,林丹汗率6万大军,三次大掠明朝边境,声势浩大,从广宁至锦州长达数百里,斩大明二将,“军民梁蓄杀戮一空”。
继蒙古之后,紧接着就是后金崛起,大明自早期约半个世纪后,后面200年,就是一部挨打史。
后金对大明的欺凌:
•1618抚顺之战,
•1618清河之战,
•1619萨尔浒大战,
•1619开铁之战,
•1621浑河之战,
•1621辽阳之战,
•1621沈阳之战,
•1622广宁之战,
•1625柳河之役,
•1626觉华岛之战,
•1629第一次入关之战,
•1631大凌河之战,
•1634第二次入关之战,
•1635松山之战,
•1636第三次入关之战,
•1638第四次入关之战,
•1640松锦大战,
•1642第五次入关之战,
•1643第二次宁远之战。
甚至连朵颜/泰宁/福余三卫这样的小部落也敢对大明欺凌:
•1511把儿孙射杀明朝参将;
•1523把儿孙突破洪山口内犯;
•1530打哈掠冷口、擦崖、喜峰;
•1532数犯建昌、喜峰、太平等地;
•1538泰宁犯大清堡;
•1541革兰多次犯边;
•1542革兰犯慕田谷。
•等等

《中国历代战争史》

《中国军事通史》

《中国军事通史》

《中国军事通史》
6. 西南方面,半个世纪的明缅战争,最终大明被缅甸整得精疲力尽,大量土司被缅甸吞并
《万历野获编》:
二十三年,应里托孟琏、孟良二土司,伪请纳款,朝议许之,比差官赍银币以往,既至境,托词不受,其侮慢不恭至此。至二十七年,缅攻孟养。三十年,缅又攻蛮莫,土官思政败奔内地,缅以重兵入滇索之,抚臣大惧,斩思政首畀之,缅乃益骄。三十一年,缅酋雍罕,始遣使款贡,雍罕盖应里子。三十四年,缅酋阿瓦攻围木邦宣慰司,我军不能救,遂失之,因是五宣慰司复尽为缅所陷。
......
......
云南所统自府州县外,被声教者凡有九宣慰司、七宣抚司,其底马撒与大古剌、靖安三尉,久为缅所夺,滇中可以调遣者,惟车里等五夷并缅甸为六慰、与南甸等三宣抚而已。迨至今日,三宣六慰尽入缅舆图中。
......
......
于是思氏遂自立为酋长,屡请复称宣慰,朝廷不许,然与缅为世仇,自缅再盛,无岁不攻之。
最后附上明朝对蒙古的巨额赔款史料:
明蒙战争史:详解明朝对蒙古鞑虏的巨额赔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