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在终端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下,锂电负极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负极材料价格持续低迷,不断逼近成本线,行业整体处于产业周期底部,加速进入洗牌阶段。
近日,电池网统计了17家负极材料上市公司业绩情况,2024年上半年统计在内的17家企业(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参股涉足负极材料业务)实现总营收约593.84亿元,平均营收约34.93亿元;上半年净利润总额约28.59亿元,平均净利润约1.68亿元。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有12家营收超10亿,有8家营收同比增长,增幅最大的为百川股份;9家营收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为易成新能。今年上半年,有9家净利润过亿,7家实现同比增长,增幅最大的为百川股份;10家净利润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同样为易成新能。
SMM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墨负极材料产量为81.64万吨,较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9.6%。行业集中度继续上行,行业中前六家最大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总和为78%,其中贝特瑞仍然维持负极材料行业生产第一的位置,总占比约25%。
与此同时,电池网从今年上半年负极材料产量TOP5上市公司(贝特瑞、杉杉股份、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璞泰来)半年报中梳理发现,快充性能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硬碳负极材料、金属负极材料等新型负极材料产业化趋势明显,部分企业已实现多家客户产品技术认证,逐步开始批量出货。
当前负极材料价格在历史底部区间,负极材料市场出现了白热化竞争的局面,行业内企业产能利用率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在供需错配背景下,锂电负极市场竞争压力有增无减。
研究机构EVTank分析认为,从短期来看,2024年将是之前两年全国新建石墨化和负极材料产能集中释放的一年,整个行业将面临着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负极材料的价格仍将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大量一体化产能的建成,第三方独立石墨化加工产能将面临着较大的开工压力。
EVTank预计,到2030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超过800万吨,行业前景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会。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负极材料的价格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与此同时,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正呈现出更明显的集聚效应,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已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了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为了适应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企业正通过降本增效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不仅在生产工艺和设备改进上投入更多精力,还前瞻性地布局新技术路径,力求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