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青年智库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
01
今日语录
(2024年9月18日)
勿忘昨天之苦难,无愧今天之担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02
复旦高研院举行“对西方民主的批判性反思”国际研讨会
学界在线
2024年9月7日,由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和Chinese Political Chinese Review编辑部主办的“对西方民主的批判性反思”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Western Democracy)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主楼2801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地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出席了研讨会。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高研院院长郭苏建首先致辞。郭苏建教授对参会的各位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参会学者介绍了会议主办单位高研院及协办期刊Chinese Political Chinese Review (CPSR)。CPSR是政治学领域的顶刊之一,2023年影响因子3.4,位居Q1,此次会议论文将以专刊形式发表。由高研院组织开展的全球正义指数研究项目,已经连续五年发布《全球正义指数报告》。郭苏建教授进一步介绍了高研院的访问学者、专职研究人员和在座的博士后,表示期待未来与参会学者开展深入、长期的学术交流。
会议的第一场主题是“危机中的民主或将重生”(Democracy in Crisis or to Be Reborn),由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国际与政治学院讲座教授Baogang He主持。
来自剑桥大学的John Dunn教授做了题为“西方民主模式的危机抑或只是西方民主国家内部的危机?”(Crisis of Democracy or Crises in Democracies?)的发言。Dunn教授指出,在政治解释中,不应将政权形式视为具有因果特征,因为这些因果特征超出了将其应用于世界或在世界范围内识别这些因果特征的先决条件。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西方民主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以及澳大拉西亚,与在欧洲或北美一样明显地体现出来时,才有理由将其视为一种制度形式。Dunn教授认为,与此同时,任何特定民主国家的危机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严重影响,即使危机本身发生在一个具有突出时代特征的外部环境中,且危机的扩散又因跨国煽动或地缘政治冒险而加剧,危机的大部分仍是地方性的,具有浓厚的特殊性。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Stephen Macedo教授在线上做了题为“高贵的谎言?疫情下的精英虚假信息”(Noble Lies? Elite Misinformation Under Covid)的发言。Macedo教授的发言分为五个部分:首先,他向我们回顾了美国疫情之前的封控、学校关闭、口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NPIs,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及专家对这些措施的看法;接着他介绍了疫情早期社会各界对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异议和对分歧的容忍度逐渐降低;其次,他表示党派之间在疫情政策上的分歧很大,在接种疫苗前,民主党州施加的疫情限制比共和党州更严格,而民主党接种疫苗的速度比共和党快;再次,Macedo教授讨论了他对疫情中的“虚假信息”及政策分歧的看法;最后,他表示应更加宽容地对待和尊重不同意见,包括意识形态和观点的多样性,专家和精英应更加谦逊,承认不确定性,承认利益冲突,提高科学和科学新闻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等。
会议的第二场主题是“一种民主,多种形式”(One Democracy, Many Forms),由堪培拉大学政治、经济与社会学院高级讲师Jean-Paul Gagnon主持。
来自迪肯大学的Baogang He(何包钢)教授做了题为“西方抽签民主理论及其批评:抽样的实际逻辑”(The Logic of Randomness: Can Lottery Democracy Truly Replace Electoral Democracy?)的发言。何教授首先分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的严重两极分化,接着何教授对抽签民主这一概念进行了批判性评估,认为其是西方民主危机的一种所谓补救措施,抽签民主能够振兴和深化民主参与的主张缺乏强有力的经验支持。随后何教授分析追溯了抽签民主理论的演变,审视了其政治建议和方案,并以随机抽取过程的实际运作为中心构建了一个知识框架。最后,何教授强调了抽签民主的随机性在破坏授权、削弱同意理论、损害实质平等以及绕过授权问题等方面的固有问题。
来自奥地利中欧大学的Matthijs Bogaards教授做了题为“自由协合主义:矛盾的说法?”(Liberal Consociationalism: An Oxymoron?)的发言。Bogaards教授表示二十年前“自由”和“结盟”协合主义(“liberal” and “corporate” consociationalism)被提出用以区分权力分享制度中“自决”和“预决”群体的差异,如今尽管自由协合主义已成为西方社会后冲突和分裂社会的首先方案,但自由协合主义实则缺乏自由特征。Bogaards教授进一步指出尽管一些民主国家在民主评价上表现良好,但其逻辑仍以群体而非个体为基础。最后,Bogaards教授提出两项建议:第一,停止使用“自由协合主义”和“结盟协合主义”两个术语,回到最早自决群体和预决群体的术语;第二,真实反映共识主义的社群根源。
会议的第三场主题是“平等与否,这是个问题”(To Equal or Not to Equal, That Is the Question),由中欧大学的Matthijs Bogaards教授主持。
来自堪培拉大学的Jean-Paul Gagnon做了题为“民主政体不应具有种族主义色彩”(A Democratic Polity Should Not Be Racist)的发言。他首先向我们列举了芬兰、德国、挪威和丹麦四个所谓民主表现优异国家的种族主义事例,接着他阐述了种族主义是如何与自由民主、选举民主、代议制民主等基本民主理论相矛盾的,这些矛盾的结果是政体的民主合法性被削弱、侵蚀甚至失效。最后,Gagnon表示为了打击种族主义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民主化,我们需要加强研究种族化的少数群体如何看待民主。
来自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Yascha Mounk教授做了题为“平等的终结”(The End of Equality)的发言。Yascha Mounk教授说自 18 世纪末以来,西方政治一直以争取形式上的平等为基础,从那时起,第三等级、妇女、非裔美国人和性少数群体都赢得了作为正式公民的正式地位,但现在这些争取形式平等的斗争正在成为自身成功的牺牲品。Yascha Mounk教授进一步表示,随着所有主要社会群体都被接纳为正式公民,两个多世纪以来构建西方政治的基本问题已不复存在,由此产生的空白有助于解释当前困扰世界民主国家的许多混乱现象。
会议的第四场主题是“民主的失败与修复”(Democracy’s Failure and Fix),由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Yascha Mounk教授主持。
来自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Yves Schemeil教授在线上做了题为“当民主出现问题时:重置还是忽视?”(When Democracy Bugs: Reset or Neglect? )的发言。他认为当今西方民主面临时间缩减、数字增加和极化加剧三大新挑战,及决策节奏加快、对可用资源的需求不成比例、道德信念平庸化、对功绩和成就的尊重减少、多数决制的衰落五个棘手问题,这些导致了不稳定、瘫痪、相对主义、反精英主义和回应性缺乏的后果。Schemeil教授接着说,面对这些问题,忽视不再是一种选择,并提出两大重启手段,手段一包含为遗憾留有余地、拥有更多的时间做决定、重视讨论的重要性,手段二为将协商纳入代表,特别是公民议会委员会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可能有助于重塑民主。
来自复旦大学高研院专职研究人员孟维瞻博士做了题为“美国政治的去极化”(The Depolarization in American Politics)的发言。孟维瞻博士认为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后的争议性事件标志着美国的政治极化已经严重伤害政治制度的健康运行,在此背景下,美国的知识精英阶层围绕去极化、防止“内战”以及拯救民主制度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多数学者希望通过中间派和温和派推动改革,抑制极端政治势力和重建政治共识。孟维瞻博士同时发现激进的宪制改革和在宪法框架内改革都被一些精英提及,改革的声音也涉及到从经济和社会层面着手解决美国政治极化的“病根”。然而这些改革尝试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现有的政治分歧和矛盾。
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题为“西方民主的危机与批评:从表征到反思”(Crises and Critics of Western Democracy: From Representation to Reflection)的圆桌讨论,由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Yves Schemeil主持,与会学者和参会师生就当今国际秩序下西方式民主现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比如财富权利特权、少数群体的权利、各种社会政治内斗所产生的社会冲突和撕裂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应对展开了讨论。
圆桌讨论后,Schemeil教授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对各位学者的汇报表示感谢,会上的发言和讨论给予了他很多启发。此次研讨会主题丰富,内涵深刻,值得各位学者更进一步的探讨研究。最后,会议主持人郭苏建教授再次感谢各位学者的拨冗出席,期待各位学者的论文在评审修改后可以尽快见刊,会议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03
广而告之
(2024年9月18日)
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作为“全球大外交青年智库开创者及代言人”,立志“为中国青年提供向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建言献策的渠道和平台”,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新青年的智慧和方案被全球看见”,“做好中国的智库外交、青年外交等民间外交工作”。“大外交”最早从2014年建设国际政治外交外事青年人才群,到2016年开始建设全国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群,2018年开创付费社群模式,至今已建设成中国国际问题智库里具规模、具影响、垂直细分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人才社群矩阵(30个)。
“智库报告及思想共享群”系大外交智库(GDYT)创建,日更,为进一步给中国政府、企业、高校、媒体以及各类组织及个人等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分析报告、国别简报、每日信报、编译评议报告、时政分析报告、行业报告、产业报告、智库报告、政府报告、商业报告、经济报告、市场报告、品牌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报告而组建的报告发布高端功能付费社群(¥1999/人/年)。
联系人:王盖盖 大外交智库(GDYT)创始人兼理事长
微信号:GDYT-2017
请备注:“报告群-实名制姓名-单位部门身份/高校院系所专业-最高学历”(否则不予通过,谢谢您的配合)
04
平台记事
(2024年9月18日)
2024年4月26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受邀入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顶端新闻,注册“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官方账号并加V认证。5月30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顶端新闻官方账号发布第一篇文章。6月4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顶端新闻官方账号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万;6月11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0万;6月18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20万;6月25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30万;7月1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40万;7月8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50万;7月14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60万;7月21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70万;7月27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80万;8月3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90万;8月12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00万;8月24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10万;9月5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20万;截至9月18日10时整,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26万。
05
(2024年9月18日)
大外交青年智库(简称“大外交智库”)(Glory Diplomacy Youth Think-tank,Glory Diplomacy或GDYT)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安全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社会/青年智库,总部在中国深圳,是深圳首家非官方外交安全智库、中国首家青年智库,创始人是王盖盖。GDYT一直坚持“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放心去实战”的发展理念,从2017年创始初期稳扎稳打,于2018年成立青年原创评论组(于2022年改组为《智本青析》编辑部)并创办《智本青析》电子刊至今;2019年在海南开设分支机构即海南大外交学会,同年成立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在2019年创办“大外交青年发展与实践启航项目”研修班至今,在2021年创办“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讲座项目”至今;2020年成立应试就业研究中心并创办《真题解析》付费专栏;同年7月,成立外交外事涉外安全决策咨询公司,集中研究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海外利益分析与保护、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区域国别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等事务;2021年成立外文编译评议组并创办《大译编参》电子刊至今(该编辑部于2022年创办《每日信报》微电子日刊),同年成立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22年创办《新国别简报》栏目);2022年成立世界外交数据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22年创办《鸿士论天下》栏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并合并所有专访项目(青坊谈、最有影响力人物访谈、21世纪中国外交天团、学人专访等)整合为《与名人对话》栏目,组建“青年智库特种部队”全职高精尖部门和全球范围内的“大中华菁英圈”,开启“Smallibrary·小书屋”全球青年阅读挑战计划(该计划于2022年创办《智库书屋》栏目),运营新知太学(网络)书院(该书院于2022年创办《线上共读》栏目);2023年,成立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全球湾区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海外利益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海洋治理研究中心、基式外交研究中心,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香港大外交学会(GDYT HK)”,创办“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国际人才交流平台等。GDYT从2021年以来,多次举办全国(含全球)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政策分析与思想交流等活动,如“国际问题研究型青年智库发展模式探索论坛”、“新型国际问题青年智库建设与发展论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最佳辩手论坛”、“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系列讲座”、“国际问题/区域国别学术研讨会(GDYT·ISAS)”系列活动、“《与名人对话》系列采访活动”、“《鸿士论天下》系列讲座活动”、“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高端论坛与菁英论坛”、“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系列活动、“GDYT与国际知名学者对话”等等。自创办以来,GDYT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聚集全球各地有志青年为实现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和世界和平发展而奋斗,至2021年底,已发展成集专家顾问、研究员(含高级)、特约研究员(含高级)、助理研究员、编译评议员、时政评论员、实习生、志愿者等全方位国际人才体系(200人)的样本标杆青年智库,聚焦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青年的原创方案、发展计划和外交延伸等助力与服务,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指导下,为中国的外交与安全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为政府、企业、智库、高校、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都有提供过咨询服务,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散地”,是全球新型外交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
大外交青年智库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