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基建,也烂尾了!

0
分享至

全国各地正在爆发一场基建停摆潮。

各地的高铁、地铁、公共交通等等陆续被叫停

首先是地铁,今年不少有城市传出,地铁被叫停的新闻。

2月份的时候,哈尔滨因为债务指标的问题不符合要求,地铁规划被退回。

3月份,青岛政府也透露,指标不达要求,14号线被叫停。

武汉,地铁 3号线二期工程停工了。

就连一线城市也在降温。

4月,北京地铁11号线二期线路发布了相关招标公告。北京地铁,缩水了。先前公示信息,线路总长由23.8公里,现在缩短至17.4公里,设站也从17座减少到14座,比环评报告的里程缩减近30%。

深圳地铁,也按下了暂停键。7月,相关人员表示深圳地铁14号线延伸至惠州暂无法启动建设。

高铁也如此,拟新开工的铁路变少,有些甚至纳入开工计划没有进展。

有的本应该2023年开工的结果到2024年,有些计划开工了但是可研没批复,有些压根还没启动等等,具体如下:

还有些高铁站建成之后闲置很多年。媒体报道,全国至少有21个高铁站建成后,因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足、客流量低等缘故,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

就连前段时间,媒体说,各地兴起了“人工运河”热,事实上真正开工的也没有几个。

为什么各地大基建被叫停。

很简单,现在从上到下都没钱了,不能再支持买买买的不理性行为。以前各地都是“以债谋发展”,通过发债大搞基建,以此来拉动投资,从而驱动经济。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但是,越到后面,基建的边际效应在下降。以前1块钱的投资可能可以创造5块钱的GDP。但是现在1元的投资,只能创造几毛钱的GDP。那肯定就是不可持续的。

伴随而来,各地的债务负担也越来越重。

最明显的就是中西部的债务问题,债务负担重,而且很多地方都要靠转移支付来度日,自身的造血能力就差。

这些都是当年大搞铁公基的地区。一开始,确实是要想富先修路,各地把交通网路打通。但是,没有其他产业撑起来,政府还继续搞铁公基。最夸张的,就比如桂林这一个三级地级市,都能建9座高铁站;想想深圳这个一线城市,到现在也就建了4个。

除了债务问题严重,现在各地财政收入也在减少。

今年头半年,全国的公共预算收入比去年少了2.8%;税收这块儿跌了5.6%,但非税收入却涨了11.7%。

非税收入是啥?据说有这么几项。一是政府基金收入。比如土地出让金;二是国有资本收益。比如国企上交利润;三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比如办理各种证照的收费;四是各种罚没收入。比如各种违章违规罚款。

以前主要来源是土地财政,但是今年土地财政缩水很严重。今年前7个月,地方土地出让收入17763亿元,同比下降22.3%。收入规模规模回到8年前。

1-7月份,全国293个地级市中,土地出让收入负增长的城市达到了218个,占比超过74%。

有的地方,负增长是100%,也就是卖地收入为零。

多个主要城市前8个月卖地收入都比去年同期低很多,像成都、广州等城市都直接腰斩了。

全国住宅用地平均成交溢价率一直比较低,2024年8月为3.24%,较上月回落2.1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14个百分点。

现在,非税收入主要靠罚没收入,还有一些是矿业权占用费和出让收益,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提高,盘活国有资产等增加。

真的是在想尽办法地增加收入了。

收入下降,但支出却在增长。 今年前七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5%,财政收支缺口达1.98万亿元,去年同期收支缺口才1.23万亿,收支缺口扩大的速度有点大,同比增加了60%。

今年前七个月,除了上海还能有盈余,其他30个省份全部入不敷出。

加上全国的今年的占大头的税收收入都是在下降的,只有小头的非税收入在增长,但是呢,支出还是在增长,所以反过来这个缺口就扩大了。

简单的说,现在整体的问题就是债务高企,以及 收入减少,开支还在增加。

还有更可怕的是未来 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

就是我们今年经常听到的,我们已经从大基建时代,进入大维修时代。

一来、房子老龄化,有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3户人家就有1户人住在房龄在25年以上的。这些老房子,维修费用不少,像外墙脱落,外墙漏水,还有电梯故障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政府掏钱一起。

二来,“铁公基”维修期到来。

还有今年五一假期的广东梅大高速公路坍塌。

这是一条通车十年的高速路,去年已经发生过一次塌陷事故了。

以上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种事情不能再发生了。

据说,现在公路养护每年就有7500亿的缺口。

还有高铁的维修费用。

世界银行2019年的报告指出,中国的高铁动车组通常遵循以下维护周期:

大概每隔两周至两年,动车组会进行一次例行保养。大约3年时间,动车组就要回厂进行一次全面的维修。大约12年的运营周期,动车组将进行全面的拆解和部件更换。

中国的高铁动车,从2007年开始大规模交付,至今已经17年。可想而知这个维修费用有多高。

同样,地铁也有这样的维修周期,运行5年就要进行“架修”,10年就需要进行“大修”。

按照各地的地铁通车时间,应该很多城市的地铁也要进入大修周期了,这也需要不少钱。

进入大维修时代,各城市之间的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人多的城市,经济发达的城市,有钱去维护维修。没钱的地区,可能后面这些设施就只能越来越差,或者运营维护成本太高,就直接停掉了。

那这样,那些大城市建设越来越好,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可能要面临“返贫”的景象。

那么,人口和资源也会就会往那些建设更好的城市倾斜。

关注楼市的朋友,务必要关注政策,我在直播会继续解读,扫码加企微,能够听我分析政策。

另外,未来还想换房买房的朋友,务必加上企微,我还会送你我的三节换房实操课,这是必学的。

迅速扫码链接我

我的被删文章,以及其他个人一些观点,会发到下面这个公众号上,大伙可以顺便关注一下。

各位老铁们,我这个深度类的公众号已经极其稀缺了,公众号改了规则,所以一定记得星标,星标,星标。不然你收不到推送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菲律宾即将“变天”,12万军队蓄势待发时,中方突然做了个大动作

菲律宾即将“变天”,12万军队蓄势待发时,中方突然做了个大动作

南权先生
2025-09-16 13:30:11
山口百惠的手有多巧,她参加拼布展的14幅作品,最后一幅令人惊叹

山口百惠的手有多巧,她参加拼布展的14幅作品,最后一幅令人惊叹

我来我看见
2025-09-16 19:30:40
参加28年奥运会?KD:如果我还是我的话 不想坐在板凳末端当老将

参加28年奥运会?KD:如果我还是我的话 不想坐在板凳末端当老将

直播吧
2025-09-17 09:04:02
蒋万安反对“一国两制”,将率领四人再访大陆,大陆用10个字回应

蒋万安反对“一国两制”,将率领四人再访大陆,大陆用10个字回应

泠泠说史
2025-09-16 16:56:35
军法无情!希尔斯基下令解除乌军两名军长职务,俄红军村又丢一城

军法无情!希尔斯基下令解除乌军两名军长职务,俄红军村又丢一城

史政先锋
2025-09-16 16:21:16
曾被联合国断言“没救”的黄土高原,中国硬磕了70年,现状如何?

曾被联合国断言“没救”的黄土高原,中国硬磕了70年,现状如何?

Hi科普啦
2025-09-16 10:24:29
欧冠爆大冷!亚洲黑马创奇迹 客场连扳3球逆转前冠军 89分钟绝杀

欧冠爆大冷!亚洲黑马创奇迹 客场连扳3球逆转前冠军 89分钟绝杀

我爱英超
2025-09-17 05:26:40
伟大3-1!0.7亿平民队创历史:欧冠首秀3大突破,力压阿森纳登顶

伟大3-1!0.7亿平民队创历史:欧冠首秀3大突破,力压阿森纳登顶

侃球熊弟
2025-09-17 04:44:23
牛马打工人发牢骚的搞笑文案

牛马打工人发牢骚的搞笑文案

微法官
2025-09-16 00:05:42
老罗再牛,也怕变成谭秦东

老罗再牛,也怕变成谭秦东

难得君
2025-09-16 11:14:58
张水华:不会从医院辞职!得养活自己和孩子,没赞助没奖金也要跑马

张水华:不会从医院辞职!得养活自己和孩子,没赞助没奖金也要跑马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09-17 08:56:40
3万亿投资砸向新疆,新疆即将逆天改命?

3万亿投资砸向新疆,新疆即将逆天改命?

枫冷慕诗
2025-09-16 19:24:27
中方:已向新西兰外交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对新方有关部门无理行径表示强烈不满

中方:已向新西兰外交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对新方有关部门无理行径表示强烈不满

新京报政事儿
2025-09-16 15:14:09
韩媒报道中国年轻人患上“首尔病”:还没离开首尔,已经开始怀念…

韩媒报道中国年轻人患上“首尔病”:还没离开首尔,已经开始怀念…

奋斗在韩国
2025-09-16 17:18:03
反向圈粉!张雨绮真的不尴尬吗?直播卖内裤引热议,是她穿过的内裤?

反向圈粉!张雨绮真的不尴尬吗?直播卖内裤引热议,是她穿过的内裤?

瞎说娱乐
2025-09-16 16:04:18
冷空气今天抵达浙江!天气迎来大转折,高温缓解,气温降至“2”字头

冷空气今天抵达浙江!天气迎来大转折,高温缓解,气温降至“2”字头

台州交通广播
2025-09-17 10:31:55
杨一中,被逮捕

杨一中,被逮捕

新京报政事儿
2025-09-17 00:25:11
时隔25年回归!曝62岁穆帅重返葡超豪门+带队踢欧冠,或周末上任

时隔25年回归!曝62岁穆帅重返葡超豪门+带队踢欧冠,或周末上任

我爱英超
2025-09-17 09:44:18
导演王全安当全剧组的面,掀开张雨绮衣服,一把拉下她肚兜红带子

导演王全安当全剧组的面,掀开张雨绮衣服,一把拉下她肚兜红带子

百态人间
2025-09-15 11:52:34
女子散步误踩“化骨水”去世,记者调查:氢氟酸溶液可直接网购

女子散步误踩“化骨水”去世,记者调查:氢氟酸溶液可直接网购

极目新闻
2025-09-16 11:07:17
2025-09-17 12:43:00
樱桃大房子 incentive-icons
樱桃大房子
关注楼市风云,挖掘投资者故事
1933文章数 1129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雷军公开小米17Pro最新设计:全新背屏设计可控制汽车

头条要闻

雷军公开小米17Pro最新设计:全新背屏设计可控制汽车

体育要闻

什么小火龙?申京已经是MVP水平!

娱乐要闻

官媒发文证实,李乃文再破天花板

财经要闻

曝匹克大幅降薪 员工还要进行"三观培训"

科技要闻

英伟达RTX6000D遇冷,中国大厂不买账

汽车要闻

唐DM-i智驾版175KM长续航版上市售价17.98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健康
游戏
艺术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功能兼备 温暖白色城堡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什么?造人的工厂你都没开过?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军事要闻

歼-20战机首次进行静态展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